高俊華
【摘要】數學知識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這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把教材中的主要內容教授給學生,還要對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引導。這有助于在學生做題的進程中培養其邏輯思維,逐漸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學生不但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也使其自身解題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題能力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060-02
受到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新課程改革也在逐步深化與發展,針對數學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學習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靈活度,針對數學解題有著各種技巧與方法,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特別是針對小學數學當中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受到諸多的關注與重視,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用題也是數學教學當中的重點內容,緊抓學生對應用題理解及清晰解題思路,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發揮思維能力,考慮數學在實際生活當中的需要,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是科目中的難點、重點部分,要對它的解題技巧進行把握,從各個方面來對學生的解題思維及邏輯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一、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具備著不一樣的特點,教師要在課堂上根據學生自身情況的不同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為每一位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案。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制定一個科學的教學方案可以讓學生在合適的時期進行科學有效的學習,幫助每一個學生思維方式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解題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都比較強烈,往往在課堂教學時發現學生會心不在焉,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堂教學之中。而教師實際上運用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學調整,讓學生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習策略,為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數學基礎,在一定的數學基礎上提升解題思維。
例如,教師在教授“乘法口訣”的時候,如果教師采用的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肯定就會對這個知識點產生抵觸的心理。而教師就應當將乘法口訣表分解開來,改善教學方法,重點強調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思維能力的進步,如果想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又快又準確,就要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鍛煉,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練習,對學生進行做題指導時要采用多種解題思路。尤其是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這是提高學生解題思維的重要方式。就是運用特殊的方法使題目做起來更加簡便,同時在思考的過程當中深化題目認知。
二、制定教學方案,教會學生解題方法
每一位小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個人特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來組織恰當的教學活動,針對小學生個性特點,調整學生教學方案。按照規劃好的學習方案讓每位學生在恰當的時期選擇合理的學習方式。助力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拓展、對解題方案進行探索,使學生做到快速準確的題目解析。小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思想“溜號”現象,此時此刻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恰當地引導,使其在學習效率上得到提高,更好地領會數學知識,學生所具備的解題思維不但能夠加強自己的數學學習,也會提升對其他科目的理解能力。
比如:教師在進行“乘法口訣”的教學時,不能讓學生用老方法去死記硬背,可以采用讓學生分解乘法口訣的方法來進行這一類知識的學習,運用分階段來學習知識,完善教學途徑,使學生快速、有效地完成乘法口訣的學習。
三、創建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解題興趣
學習數學的知識點時,由于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無法深入領悟數學問題,并且數學知識點存在邏輯性和抽象性,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知識難度進行下調,對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加以激發,讓學生可以利用老師設定的數學問題對數學知識點有效掌握,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充分理解與消化。教師需要對學生學習知識點的興趣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構建可以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數學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靠近實際的生活考慮知識,從而構建良好的問題情境。
比如,教師傳授“20以內的計算”時,可以創建生活情境,提問學生,鉛筆為2元一支,鋼筆為12元一支,20元錢是否可以對這兩種學習用品進行購買?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充分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水準。
數學知識中有一種題型叫作“應用題”,它被稱作“應用題”的主要因素在于這種題目可以結合日常的生活開展設定,所以,教師教授應用題的解題時,可以使學生有效融合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以及題目中的內容,使學生通過融合現實生活與應用題,深化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促使學生再次遇見這種應用題時,可以利用現實狀況掌握解題重點,提升自身的解題能力。而且,將題目聯系現實生活可以協助學生編寫應用題,利用編寫應用題的方式,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水準得到顯著鍛煉。
四、小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將小組合作的教育教學形式運用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方面,可以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顯,使學生獲得學習知識的主動權。培育學生的解題水準是十分漫長的過程,如果教師自身都無法積極融入到數學教育教學中,則會出現即使教師將大量的解題方法教授給學生,學生同樣無法良好學習數學知識內容的現象。所以,教授數學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自行探尋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促使其在小組中實現溝通、合作與學習,形成屬于自己的解題方法。
比如,教師向學生教授“長方形面積”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長方形模型,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有關的數學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引導學生通過溝通和思考養成專屬于自己的解題方法,增加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與此同時,還可以培育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使其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利用創造性思維方式處理數學問題,對解題的方法與本領進行高度掌握。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培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促進學生開展舉一反三的解題思想。因此,教師向學生教授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有關的知識點,通過領悟老師的解題方法與解題思路,運用換位思考或思考不同角度問題的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從而使學生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對數學知識展開學習,有效提升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五、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會遇見解題思路不清晰的現象,對于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在課下做題的過程中發生變化往往就不知所云。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述課堂內容以后,要給學生安排更多的練習,讓學生可以在做題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解題思路能夠舉一反三,這是鍛煉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并且教師在練習題的總結中,要加入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可以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對于解題思路進行相應的歸納總結,能夠拓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能動性。教師還要改變以往過多注重結果的教學方式,解題的過程通常更加重要,有了正確的解題過程,代表學生的思路清晰,可以進行舉一反三,只是個別的步驟存在著錯誤的現象,這時候老師要幫助學生糾正步驟上的錯誤,并引導學生對于類似題目多加練習,這樣不僅可以明確正確解題思路,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思考,為什么解題過程會發生錯誤,逐漸的把學生的學習狀態帶入到最佳。
六、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的思路進行開拓和轉換,幫助學生形成多方位的解題思路,并讓學生形成獨立的發散性解題思路,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主動地去考慮更多的解題思路,而不是單純地記住老師的講解步驟。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對于轉換思路的方式要進行調整。教師在開展思路轉換的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漸地引導,因為學生的思維模式是需要時間的積累才可以改變的。根據調查顯示,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已經開始初步形成,進行思維轉換已經有了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就開始培育學生轉換思維以及求異思維,幫助學生多加強聯系,進行思路的總結,最終形成樹立多元化的解題思路。比如,在四則運算的教學過程中,加減乘除在特定的條件下之間是存在著相互轉化的現象,相同數據的相加,可以轉換成乘法,直接用乘法乘以相同數字的個數就可以,教師要安排相關的練習題,幫學生理解這一概念的轉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遇見慣性思維較強的學生,要幫助其多進行練習,并幫助其總結解題思路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逐漸發現解題思路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在練習題的選擇上,要注意題目的合理安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訓練思維能力。
七、重視習題總結和反思,提升解題質量
教師在安排學生習題訓練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成總結習題的習慣,尤其是對于一些經典的題目,易錯的題目和難題等。教師幫助學生養成定期總結的習慣,對于學生來說總結的經驗,會成為日后提升能力的核心。簡單而言,教師對于“學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小學階段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是有限的,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原理較為簡單,因此無法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在習題訓練中經常會出現重復性錯誤,面對這種現象,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總結與反思能力,幫助學生制定一系列的針對于錯題重點題目的題目本,并定期進行回顧與總結,根據科學研究重復記憶法,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印象,在日后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進行更好地融合,以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這一過程是相互的,僅靠教師一個人的努力很難做到全面,也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不僅要練習教師安排的習題,在課后也要自己找更多的本年級習題,遇見無法理解的內容,進行匯總在課后積極的和教師請教,在請教的過程中,不要單純地記錄錯誤的步驟和思路,要在課后進行思考,思考錯誤的原因是難度的問題,還是自身的粗心大意等。簡單而言,就是在總結的基礎上,要進行反思,二者的結合可以讓學生提高解題的質量,對于知識的理解擴展化,減少片面化理解的現象。這一訓練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期的復習和學習過程打下鋪墊,反思和總結開拓解題思路,在知識鞏固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點,把知識點貫連起來,構成完備的知識體系,學習過程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甚至可以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延伸,對知識的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學習對于學生來說,變得主動而愉悅,學校的整體學習氛圍,也會更加濃厚。
結語
在小學教授數學的教師應該與學生協同合作完成教育教學,應該運用不同種類的題目練習提升學生的解題水平,而不是利用簡單的某一道題目練習來培育學生的解題水準。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變革和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引進新穎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和探究數學的題目內容,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切實可靠的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水準。
參考文獻:
[1]李娟平.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3.
[2]魏建珍.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121-122.
[3]楊萬橋.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對學生創造力影響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