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錕
摘 要:立足于小學階段教學實踐,首先對童書共讀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其次對當前小學童書的現狀做了詳細解釋,最后又對有效推進童書共讀的策略進行了明確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童書共讀;概念;現狀;推進策略
身為一名小學基層教育工作者,從我校所推進的“童書共讀”政策出發,積極調整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生的閱讀素養與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執行“童書共讀”政策的背后,其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童書共讀”的效果大打折扣,以下,我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小學童書共讀現狀及其推進策略進行初步分析與探索。
一、小學童書共讀的概念
共度,泛指一切共同進行閱讀的行為,包括親子共讀、師生共讀、生生共讀等不同的情況。但是由于所處農村地區,家長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難帶領著孩子們進行高質量的共同閱讀,因此,由文化素質較高的教師群體帶領學生進行共同閱讀變成了一種最主要的形式。本文所指的“共讀”也特指教師和學生的一起閱讀、共同閱讀。
二、小學童書共讀的現狀
(一)師生未能發揮其引導者的作用
在推行“童書共讀”的政策下,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我只要好好看著學生讀書就行了,并不需要參與到學生的讀書活動之中”,這一錯誤的理念導致他們在師生共讀的過程中更像是一個“看客”,而不是能為學生提供閱讀指導與幫助的存在。試想如此,學生又如何以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進行高質量的閱讀呢?我們小學童書共讀的效率也便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二)未能做到尊重學生閱讀個性
不同的學生由于習慣、經歷等因素的制約,有著截然不同的學習基礎與學習喜好。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同樣遵循這一道理。但是就當前小學童書共讀現狀來看,很多時候都是要求學生閱讀同一批書籍,未能很好地做到面向不同的學生所持有的不同閱讀喜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果,我們小學童書共讀的質量也由此受到了極大的制約。
三、小學童書共讀的推進策略
(一)教師應當教會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指明燈,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才能收獲快速的進步與成長。這一客觀規律同樣體現在小學童書共讀的相關活動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童書共讀的過程中,不能只是起到監督者的作用,還應當成為一名指導者,傳授給學生科學的、必要的閱讀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后靈活進行遷移,去閱讀更多的圖書,去探索更為廣闊世界,這樣的童書共讀才是真正高質量的童書共讀。
例如,不同的圖書適合不同的閱讀方法,同一本書不同的內容也適合不同的閱讀方法,像略讀法、詳讀法、筆記記錄法等。我們小學教師都應當將這些閱讀方法的概念、運用的技巧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一一傳授給學生。只有學生靈活掌握了這些閱讀的方法,他們才能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效用,將這些閱讀方法運用到不同的閱讀書目中,并切實獲取高質量的閱讀效果。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么一個啟示,即教師應當努力跳脫出“監督者”“督促者”的角色定位,應當教給學生更多科學的閱讀方法,這是讓我們小學童書共讀政策得到好的落實與貫徹的重要保障。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對于不同學生不同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對其進行滿足,這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正是由此出發,在組織與實施小學童書共讀的活動過程中,我們應當盡量滿足學生富有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像有的學生對科技類的閱讀書目感興趣,能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對此,我們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此類書目的閱讀,促使他們在這類書籍的世界中任意遨游,肆意成長;有的學生對科技類的書籍不甚感興趣,卻對古詩詞格外感興趣,為此,我們教師便可以鼓勵這部分學生多多閱讀一些古詩詞作品及其相關書籍,以讓這部分學生對我國傳統的古詩詞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對其實現更好地繼承與發展……總而言之,在落實小學童書共讀政策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擴大書籍的不同形式與內容,以最大限度上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如此,他們的閱讀素養才能在得到有效培養與鍛煉的同時,朝著個性化的方向進步與成長。
四、結束語
閱讀是人們借助語言文字獲取信息的一種主觀活動。高效的閱讀對于學生豐富學識見識、擴寬視野范圍、發展思維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審美體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鑒于閱讀之于人成長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做好閱讀相關的指導工作便變得迫切與重要起來。在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將進一步合理推進“童書共讀”政策,以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意識,掌握閱讀的方法,從而為其后續的長遠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紅.童書閱讀:在“讀”與“寫”中走個來回[J].小學教學參考,2018(19).
[2]馮鵬飛.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閱讀教學實踐[J].文教資料,2019(13).
[3]廖先.小學生閱讀策略探究:學理辨析與框架建構[J].語文建設,2019(10).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規劃課題:“《小學童書共讀現狀及推進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為:GS[2019]GHB045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