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連
摘 要: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將數學與生活分離開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而且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緊密聯系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對初中數學課貼近生活的教學措施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教學;措施
數學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為了保證數學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從數學本身出發,還要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使數學教學生活化,從而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彌補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由此可見,探究科學、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措施至關重要。
一、初中數學課貼近生活的原則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貼近生活實際開展教學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一是實用性原則,二是趣味性原則,三是主動性原則,四是輔助性原則。
(一)實用性原則
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要確保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能夠對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實踐有所幫助,因此首先所選取的教學材料要真實,通過教學材料來引導學生完成數學的學習,并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能夠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數學聯系起來,通過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
(二)趣味性原則
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久而久之可能會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貼近生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趣味性,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或者是與數學學習相關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主動性原則
要想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必須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因此在生活化教學中也是如此,需要把握主動性的原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積極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學素材,綜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實際認知情況為學生創設出真實的、富有挑戰性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探究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2]。
(四)輔助性原則
數學課堂貼近生活的目標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使數學知識能夠得到實踐應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數學教學的本質是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數學知識、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需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實施生活化教學只是對課堂教學的輔助,不能本末倒置。
二、初中數學課貼近生活的措施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一堂課的導入直接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而且教學環境與學生的學習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完成課前的導入,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親自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3]。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每個學生都見過的梯子來創設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果有個家庭中有一個長為5米的梯子,屋頂高3米,要想利用這個梯子上到屋頂,梯子的頂端與墻角的距離是多少呢?學生可能會根據自己的認知紛紛做出猜想,同時會覺得本節課非常熟悉,所學的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二)在生活問題中提煉數學知識
由于數學是一項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的理性思維,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存在畏難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案例入手,帶領學生在生活問題中提煉數學知識,使數學生活化,然后再回歸到課本,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4]。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的學習中,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商業問題來引入,某商場以每箱42元的價格購進一種牛奶,根據試驗之后發現如果每箱定價50元,可以賣出54箱,每箱售價上漲一元就會減少3箱,商場要想獲得最大利潤,需要將售價定為多少呢?這樣一來,通過將抽象的知識生活化,帶領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實例中提煉出一元二次函數的知識。
(三)使用生活化案例開展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對于鞏固數學知識來說必不可少,因此為了使數學更加貼近生活,教師可以使用生活化案例開展課后練習,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二次函數”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在農業方面、建筑方面和交通方面的典型例題,幫助學生在鞏固二次函數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利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之用,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方法,從生活中提煉教學素材,帶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課堂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數學,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雅茜.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淺談[J].數碼設計(下),2019(12):149.
[2]郭錫濤.遵循生活化原則,提升初中數學課堂[J].魅力中國,2019(52):348.
[3]熊建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踐生活化理念[J].魅力中國,2019(52):295.
[4]陸琴.微議初中數學教學如何與生活應用結合[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9(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