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飛揚
摘 要:數學是一門具有延續性的學科,因此,一定要在小學打好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知識學習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是當前小學數學老師繼續考慮的問題,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主要對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構建;課堂教學
一、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要想學好,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性,小學生思維能力不足,對于他們來說數學知識較為難理解,久而久之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在教學中,數學老師需要采取一定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模式,將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生活事件融入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聯系起來,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起來,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會容易許多。
(二)有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新課程標準下,學以致用成為檢驗教學水平的標準之一,強調學生不能死讀書,要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將這些知識用到現實當中。應試教育下以分數論高低,培養出的人才呈現高分低能狀態,約束了學生全面發展,不符合社會對優秀人才的需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提高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要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生活聯系起來,以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一些措施
(一)結合日常生活經驗進行數學教學
小學生雖說年齡不大,生活經驗匱乏,然而他們也有自身的感受,有自身的生活體驗。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要能夠考慮到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制訂教學計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學會其將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融會貫通,提高自身數學水平。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將生活中的事項引入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聯系是如此的密切,激發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積極探索數學的奧妙,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新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老師要引導學生將日常事物融入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例如,老師在教長方形與正方形時,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理解長方形的概念與性質,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他們所見到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物品,讓學生積極發言說出自己的答案,再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物品,并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性質,再由老師將這些答案梳理一下,把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性質講給學生,學生很容易就會理解了,這種將生活實踐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的方式,會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提高學生數學水平。
(二)引導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
小學數學老師要學會引導小學生利用數學知識來解答生活常識,要學會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元素,學會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解答生活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水平。例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面積知識時,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直尺、繩子等道具,再將面積理論知識教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拿著尺子與繩子測量課桌、文具盒等物品的面積,這樣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直觀反映的面積理論,學生理解起來會容易許多,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觀察日常生活中身邊各種事物的物品,讓學生利用面積公式,來測量與計算面積公式,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如,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創設一個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學習加減法,準備一些場景的學習用具,如,鉛筆、橡皮、鉛筆盒、尺子等,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與顧客,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化,學生容易理解了,這樣在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商品買賣當中,學生學會了數學加減法,在孩子們的腦海烙下深深的烙印,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創新教學方案,重視生活化教學模式,構建生活化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學元素,學習數學知識,這樣有效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有效提高了學生數學知識,提升了數學教學水平,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本著生活教育的思想內涵,積極營造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杜麗媛.課堂互動性,教學生活化[J].當代家庭教育,2019(5):73.
[2]周濤.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讀與寫(上旬刊),2019(2):193-194.
[3]古衛東.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成長,2019(2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