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拉·阿不都外力
摘 要:家園合作強調在幼兒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不僅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還要發掘家長監督與實施的能力。家園合作也不是要為家長增加負擔,而是一定程度加強教師與家長、家長與課堂、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從而更好的實現對幼兒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家園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教育合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情況廣受關注。在幼兒教育中,一改從前單向教育理念,強調讓家長也參與到幼兒園的日常教育中。幼兒園教師也在積極尋找措施,力求實現家園合力,逐漸提高家園合作對幼兒的啟發教育作用,從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有相關研究表明,幼兒心理健康狀況一直是幼兒園和家長忽略的內容。由于各種因素,學校和家庭都沒有對幼兒心理健康狀況做到充分關注。但隨著人民基本素質的提高,家長和幼兒園開始關注到幼兒成長起的各種心理變化,并且希望在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對他們的心理變化做出合理的引導,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對幼兒在這一時期的情緒、內心需求做出評估與疏導。雖然各級各類幼兒學校都出臺了很多文件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但在家園合作方面,并沒有真正的通過有效途徑實現教育合力。
二、實施有效策略,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一)發揮幼兒紐帶作用,落實健康心理家園合作
幼兒在家園合作中起著聯系、紐帶的作用。幼兒在學校所有的表現,都能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形成互助型共育。家長會根據幼兒在家中反饋的與學校有關的內容,反觀學校教學;教師也會根據幼兒在學習上的表現,推測幼兒在家中的部分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就會表現得很明顯。例如,幼兒時期的孩子都會有形成獎勵性心理機制,很愛表現自己,愿意和教師、家長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成就、喜悅、挫折、沮喪。很多幼兒到了中班、大班的時候,家長就會為他們報興趣班,一些幼兒會把自己在興趣班的成果,給教師展示,但部分教師都會用相對敷衍的語氣打發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教師可采取另一種方式,激勵幼兒,如有時幼兒會把自己學的國畫、素描、手工作品帶到學校來,當幼兒在給教師展示時,教師可讓幼兒把作品放在展示區展覽。幼兒感受到了教師的鼓勵,不僅自己的信心增加了,并且也為其它幼兒樹立了榜樣,讓他們也會在課下認真完成自己的興趣班,拿出作品展示自己。但是,仍會有部分幼兒不愿意分享作品或者拒絕交流,教師可聯合家長,共同制定幼兒在學校、家中需要做的事,并記錄幼兒在整個過程中心理發生的改變。家長與教師共同努力,形成互助共育。
(二)贏得幼兒家長理解,實現健康心理家園共贏
在開展建設健康幼兒心理健康家園合作活動時,常出現家長不理解教師的情況,家長會認為教師是在增加家長的工作負擔,加上現在大多數家長的工作壓力大,想要實現家園合作,教師需要做好家長工作。例如,前面我們說過,教師可以采取家訪的形式,增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家訪時為家長認真講解家園合作理念以及它具體的實施措施,讓家長明確家園合作活動不是為了增加家長負擔,而是為了使家長與校園形成教育合力,讓幼兒更好的發展。但是,光憑說并不能完全解決家長內心的疑惑。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相應的心理健康活動,拿出在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園合作活動詳細的策劃方案,供家長參閱、研讀。此外,家長還需要看到實施家園合作活動之后,自己的孩子在活動中得到的可視化的成長。因此,學校也要注意把家園合作中幼兒的成長,做成成長檔案袋,詳細記錄幼兒在心理健康活動開展期間取得的變化,成長的軌跡。此外,學校還可開始“家長體驗日”,讓有條件的家長,輪流一周來一次,跟隨幼兒園教師,體驗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建設,明白教師在學校對幼兒心理是如何疏導與建設的,也可增強教師與家長間的理解,讓家長對家校共育更有信心。家長對幼兒的成長與變化有了深切的體會,就會對學校的家園合作理念更加信服,對教師安排的任務帶著更多的理解,對教師的工作也會有更多的理解,相互理解從而產生更和諧的氛圍。
(三)拓寬家園溝通渠道,形成心理教育家園合力
教師與家長之間缺乏相應的溝通,也造成了家園合作活動不能有效地開展。因此,學校可為家長和教師,拓寬互相溝通的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增強對幼兒的教學,促進幼兒的成長。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采用一些聯系手冊、家訪、班會,或者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時間進行交流。但是,隨著社會的改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也應順應時代的變化。積極采用信息技術增強與家長的溝通。例如,學校可安排教師為每個班級開設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當天班級趣事,表彰班級人物。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幼兒表現,及時對幼兒不當行為進行糾正。此外,還可形成網絡交流平臺,家長只需要輸入賬號密碼就可登錄平臺,查詢自己幼兒在近期在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教師及時上傳更新學生情況,建議每周做一次更新,標注幼兒各項指標變化的原因,指出幼兒在今后還可以努力的方向,讓家長利用周末上網沖浪時間,隨時瀏覽,方便快捷知道幼兒的實際情況。明確自己在家需要對幼兒哪些方面進行再教育,打破教師與家長之間家園合作壁壘,促進幼兒更好發展。
結束語
教師了解幼兒心理狀況,與家長實現信息互通,贏得家長的尊重與理解;再合理運用幼兒的紐帶作用,緊密聯系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組織班級活動,巧妙運用合適的環境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教育互動;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讓幼兒在整個過程中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寧曉琴.淺談多種形式促進家園有效共育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
[2]王青.以社區為依托,建構家、園、社區共育平臺[J].學前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