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當前,新時期體育教學創新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需要包括全國高等院校在內的各教育部門進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舊觀念,以科學合理的方式推進改革。乒乓球運動憑借其富含健身娛樂和社會交往功能而深受高校學子的喜愛。但在當前高校大力實施教學改革創新的背景下,乒乓球卻因為是缺少身體對抗而顯得枯噪無味的“小球”,逐漸成為大學生口中的“無趣”的運動項目。在課堂上無形中因性別不同、基礎技能差距和身體素質迥異等而形成了一個個“小團體”,這種“各自為戰”的尷尬局面直接導致教師在乒乓球教學管理“失控”的現象,以致課堂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
高校乒乓球教學課程屬于基礎性乒乓球技能教學,針對課程本身的教學內容,應高度重視其多樣性和連貫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革原有的體育教學方法,轉變以往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學方法,借助專業化、層次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打乒乓球的自信心。同時,高校乒乓球教學按課程內容可分為啟蒙、鞏固和拔高三部分,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完成課程目標,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乒乓球運動中的啟蒙技術是整個乒乓球技戰術體系的根基,在前期學習階段,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練習,中后期的鞏固和提升訓練無從談起。高校乒乓球課程中的啟蒙內容同樣也是貫穿整個課程的核心,起到奠定學生的基本技術、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關鍵作用。它既包括了乒乓球文化層面的乒乓球運動起源、發展和現狀以及各項乒乓球器材、基本規則等乒乓常識介紹,也涵蓋了乒乓球技術層面的正手攻球、反手推球、正反手搓球、拉球、發球等各單項動作的模仿、糾錯和掌控,相對于具有鞏固和拔高性質的教學內容來說,顯得單一而枯燥。
高校乒乓球教學課程中的鞏固內容是啟蒙內容和拔高內容之間的銜接部分,對于整條乒乓球課程教學鏈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這部分內容主要以學生在各種步法的配合下,將啟蒙階段所掌握的各單項基本技術合理搭配使用,其中包括了以滑步銜接的左推右攻技術、以側跳步銜接的推擋側身攻球技術、以正交叉步為主的推擋側身上正手技術,另外,這部分中的正反手搓球、正反手拉弧圈球、近臺擰拉技術以及各種旋轉發球技術等重點教學內容。
學生經過對于啟蒙內容的牢固掌握以及鞏固內容的合理運用,只能說明自身具備了乒乓球基本技術和簡單的組合打法,因此,教師必須長期運用多球教學法、比賽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器械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拔高內容的系統教授。與啟蒙和鞏固內容不同的是,在拔高內容學習過程中,這四種教學教學方法應循環使用,例如從“以賽代練”中發現技術或動作缺陷,到與網上乒乓球比賽視頻進行對比從而挖掘產生缺陷的源頭,再通過有針對性的多球練習來彌補和修正缺陷,再借助比賽進行檢驗。正是在這種周而復始的長期強化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逐漸減少自身各種缺點,還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技戰術打法風格。
多元教學法秉持選擇、寬容與多樣性原則,強調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嫩芽,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展示、創新思維的開發,支持師生之間通過真誠、和諧、平等的教學活動獲取共同發展。多元教學法與以往的乒乓球傳統教學課程相比更為著力于培育學生對高校乒乓課程的自信心、自尊心、成就感及歸屬感,樹立學生在乒乓課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意識,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國球課程教學活動中。
體育教學中的口訣是指:把運動項目的技術(戰術)要領和方法經過綜合提煉,取其重點、關鍵以及易錯部分,加工整理而成的言簡意賅的語言??谠E教學法重點在于教師對各項技術動作的歸納和總結,再經其話語上的精心設計,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標準的技術動作,建立其對課程的自信心和興趣點。但使用此方法時應注意:第一,教師不能僅僅依靠言語上的“亮點”來博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應思考如何將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相輔相成、對應緊密;第二,在運用口訣教學法時,教師應重視在將各種技術動作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提煉,語言應簡潔明了,便于記憶,不能過于籠統和復雜,切勿貪圖全面。
多球教學法有利于教師指導學生在動態環境中糾正細節錯誤,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動作連貫性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此種教學法還受到以下幾種因素的限制:第一,教學硬件條件匱乏,乒乓球臺和乒乓球的數量無法得到滿足;第二,由于每節課堂的學生較多且教學的有效時間有限,教師要想在一節課上對每一名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多球練習,就應針對學生人數和有效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這對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要求較高;第三,由于多球教學法是一項較為專業的陪練技術,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打,更要掌握各種輔助訓練手段,這對教師的乒乓球教學與訓練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借助全國高校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創新的契機,各高校在體育場館、體育器械等硬件設施的投入大幅增加,絕大多數高校的乒乓球課堂都配備了發球機,但數量極為有限,并且在現今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有一種看法認為乒乓球屬于小球項目,參與的學生只要有球拍、球網、球臺就可以開始“玩?!保确奖阌只ㄙM少,不需要別的器材輔助,究其原因是因為對于乒乓球教學與訓練方法和手段缺乏了解;其次,發球機的安全存放、后期維護和及時更新也存在場地和經費的投入,在這一點上,依賴于各高校體育學院、教務處、后勤保障處、場館中心、校國資處等各類服務于教學的單位對于本校體育教學的重視以及其對新時期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認知和認同。
教師在使用跨學科教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學生所熟知的自身專業知識來解答乒乓球運動的知識,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大有益處,既減精簡了教師對學生前期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時間,又有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運用跨學科教學法時,應注意第一,教師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一定要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普適性,切勿憑空想象和編造;第二,跨學科教學法所運用的其他學科知識應為其較為基礎性的知識和原理,讓學生通俗易懂;第三,教師在講解要點時,應盡量采取引導思維的方法,多提問題,讓學生思考和解答,這樣更有利于師生互動。
多媒體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的乒乓球技術動作示范和演練,能夠大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網絡上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但采用此法進行教學法時,首先,應針對不同技術水平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視頻。在課程初期,對于學習基礎動作的學生,多以網絡上單項技術動作的講授和糾錯視頻為主;課程至中期,學生對于動作已有一定的熟練度,這時應以對于動作的有效銜接和合理運用的教學或訓練視頻為主;課程后期,則注重觀看優秀運動員的比賽視頻,以此激發學生強烈的上進心和團隊意識;其次,在采用多媒體教學法時,教師應分配好課堂教學實踐時間和觀看視頻時間,多以全班集體觀看為主,這有利于教師同步教學又有助于學生集體發現和解決問題。
以賽代練有利于學生在課程后期提高乒乓球綜合運用能力,但此法也有其應重點注意的事項,例如:第一,在課堂教學初期,學生的單項動作尚未熟練,技術銜接欠佳,如果立馬開展比賽教學訓練法,難免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阻礙學生興趣的發展,甚至造成教學“崩塌”的后果;第二,在課程教學中期,教師在選擇比賽內容時,需要慎之又慎,堅持學習內容與比賽的有效對接,做到學以致賽、以賽促學;第三,精心設計賽制,并在本班學生中,專門培養裁判員用來組織和管理整個學期的所有比賽執法工作,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在課程教學后期,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隨著球技的提升而不斷增強,要提防在激烈的比賽當中,為了團隊的榮譽而出現違背體育競賽精神的行為。
游戲教學法是師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在運用此法進行教學時應注意:第一,教師必須具備科學而系統的課堂組織能力,對于學生現有乒乓球基礎和技能短板以及體能差異等進行統籌安排游戲內容的設置;第二,教師對于游戲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課前游戲盡量以增強學生靈敏和反應能力的游戲為主,而課中游戲要緊扣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的輔助游戲,下課前應該多以跑、跳、力量支撐等運動量稍大的游戲為主,進而強化學生的各項身體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