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科技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田徑即田徑運動是指徑賽、全能比賽、田賽的全稱,囊括了跳高、跳遠、投擲、跑、競走等四十多個體育項目。研究者習慣于將其中以時間作為成績評價標準的稱徑賽,以高度為比賽評價標準的稱田賽,以分數(《田徑運動評分表》)作為評價標準的稱全能賽。隨著體育在我國不斷發展,田徑項目在我國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依舊與田徑國家之間在體能訓練上有很大差距,田徑發展空間巨大。通過高校田徑體能訓練教學優化,促進田徑運動的發展,對于促進我國整體田徑水平提升有積極意義。
當前高校在田徑運動體能訓練教學中,主要采取體能訓練方式如下:(1)力量(強力)訓練。田徑運動中除了需要學生具備超強的耐力與速度之外,還需要學生具備超強力量,以保證學生能夠在高強度運動下堅持下來。田徑運動需要學生做出各種各樣的運動,無論何種運動都會帶動肌肉的收縮與緊張,而無論是肌肉緊張還是肌肉收縮都需要力量支撐,因此力量訓練是田徑運動體能訓練重要內容之一。一般在力量訓練上高校會利用綁沙袋運動訓練、增加營養等方式來達到提升學生腿部肌肉力量目的,促進學生田徑水平提升;(2)速度練習。田徑運動中有很多運動與學生運動速度有很大關系,例如跑、競走等,在田徑運動體能訓練中速度訓練是重點之一。速度訓練主要指通過對學生肌肉收縮速度與收縮力量訓練,來提升學生田徑運動水平。一般高校在學生速度訓練上往往會采用慢跑、跳躍等方式。在慢跑中學生腿部肌肉得到訓練與刺激,提升學生速度,為學生田徑水平提升打下良好基礎。跳躍方式則可以提升學生爆發力,改善學生體能,為學生田徑水平提升提供保障;(3)耐力訓練。田徑運動中大多數運動項目需要學生具備超強的耐力,故耐力訓練是田徑體能訓練重要內容之一。無論是長跑還是全能競賽,長距離比賽常常會讓學生感覺到肌肉的酸痛感,這種酸痛感是由于乳酸增加導致,如果學生沒有足夠耐力忍受這種酸痛感,在田徑比賽中將很難取得不錯成績。一般高校在田徑耐力體能訓練上,往往采用長距離慢跑的形式,通過慢跑學生可以釋放自身體內力量,逐漸提升自身耐力。耐力提升又會提升學生連續工作時間,幫助學生克服外界阻力,對提升學生田徑水平有很重要意義。
高校在田徑運動教學中適當增加體能訓練,有助于提升學生田徑水平,促進田徑教學質量提升。首先,通過體能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運動能力,為田徑教學質量提升打下良好基礎。高校可以通過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訓練,提升學生綜合體能素質,為學生田徑運動提供基礎條件。其次,通過體能訓練方便加深教師對學生的體能了解。在體能訓練中,學生進行的體能訓練項目往往比較多,教師可以通過不同體能訓練項目中學生的具體表現,分析學生體能水平,全面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根據學生體能特點,幫助學生選擇更為適宜學生體能特點的田徑項目,還可以根據學生體能情況制定更為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計劃,促進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再次,體能訓練有利于學生良好型體塑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體能訓練中學生肌肉得到鍛煉,幫助學生塑造更為良好體型,在體能訓練中通過對學生耐性磨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由于體能訓練對高校田徑運動教學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影響很大,為了進一步優化高校體能訓練教學,作者設計《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現狀調查問卷》,利用在線調查方式,針對C大1000名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此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問卷986份,問卷回收率98.6%。問卷具體內容如下:(1)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2)我對當前學校開展的田徑體能訓練課程表示滿意;(3)我覺得老師講解的十分有趣;(4)我覺得與同學們一起進行體能訓練很有趣;(5)我覺得老師講解的體能訓練內容十分新奇有趣;(6)老師每節體能訓練課結束后,都會讓我們對他(/她)的課程打分;(7)我平時有制定體能訓練計劃的習慣;(8)我的體能訓練計劃是老師輔助制定的;(9)我每周體能訓練計劃時間為多少。
此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問卷986份,問卷回收率98.6%,其中男大學生52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2.3%,女大學生46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2.3%。具體調查結果如下:(1)此次調查中,參與調查學生年齡分布如下20周歲及以下,36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36.5%;20-25周歲及以下563人,占調查人數的56.3%,25周歲以上58人,占總調查人數的5.8%;(2)學校田徑體能訓練課程滿意度分布,十分滿意69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9%;滿意126人,占比12.6%;不滿意79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9.1%;(3)教師講課有趣度分布,十分有趣6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3%;有趣132人,占比13.2%;無趣79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9.1%;(4)教師講解田徑體能訓練內容有趣度分布,十分有趣6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3%;有趣142人,占比14.2%;無趣78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8.1%;(5)教師每堂課后調查情況分布,每次63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3%;經常252人,占比25.2%;偶爾67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7.1%;(6)學生平時體能訓練計劃制定分布,經常25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5.2%;偶爾656人,占比65.6%;沒有78人,占總調查人數的7.8%;(7)學生體能訓練計劃是在教師輔助下完成925人,占總調查人數的92.5%;無教師輔助61人,占總調查人數的6.1%。(8)學生每周體能訓練計劃時間分布,7小時及以下656人,占比65.6%;7-14小時及以下252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5.2%;14小時以上,占總調查人數的7.8%。
從上述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當前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主要存在如下問題:第一,田徑體能訓練課程質量不夠高。從上述調查(2)至(4)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體能訓練課程滿意度不高,有近八成學生對田徑體能訓練課程表示不滿意;教師教學內容與方式上存在一定問題,對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表示無趣的學生近八成,學生課堂興致并不高;第二,田徑課后總結工作不到位。上述(5)調查結果顯示,依舊有六成以上教師偶爾會調查課堂效果,嚴重限制體能訓練教學效果提升;第三,學生體能訓練習慣并不夠好。上述(6)至(8)結果顯示,學生平時體能訓練計劃性還不夠強,依舊存在近一成學生體能訓練計劃并不是很積極,限制學生體能訓練系統化水平提升;學生訓練計劃依舊存在無教師輔助情況,這與學生與教師平時溝通不足有一定關系;學生體能訓練時長相對不足,近七成學生平時體能訓練時間比較短,限制體能訓練教學效果提升。
教師可以通過調整教學方式與創新教學內容等手段,優化田徑運動體能訓練課程,提升學生積極性,促進體能訓練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為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創新教學形式。教師在體能訓練教學中可以運用比賽等形式,滿足學生興趣需要,提升體能訓練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參照下述案例一,開展體能訓練比賽,充分調動學生興趣,提升體能訓練課堂質量。案例中,教師通過競賽形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鍛煉學生體能同時,促進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提升,為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打下良好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適當豐富教學內容,或者利用更換名稱、組合訓練等方式,創新內容調動學生興趣。
案例一:“最美體能小組”競賽。
參賽人員:商務英語專業60名學生。
參賽要求:學生自動組成6人小組,并依據課堂開始后全組成員集合速度快慢,給小組編號為1-10。
競賽內容:包括跑步、跳遠、投擲鉛球三個大部分組成,其中跑步為4×400m接力跑;跳遠分為三步跳遠與助跑跳遠。根據同一項目每組競賽排名進行打分,第一名的小組積9分,第二名小組積8分,依次類推第十名積0分,最后累積得分最高小組獲得冠軍。
競賽獎勵:冠軍獲得“最美體能小組”稱號,同時獲得一節體育課組織設計權。
教師在體能訓練課程結束后要加強體能訓練課程總結,方便及時發現體能訓練課程中存在的不足,為田徑體能訓練課程優化提供科學依據,促進體能訓練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線上課堂滿意度調查方式,待課堂結束后讓學進行線上滿意度問卷填寫。一方面利用線上大數據分析提升問卷分析速度與準確度,另一方面方便學生,提升學生配合度。另外,教師可以關注學生體能訓練情況與比賽情況,根據學生體能訓練狀態等對高校田徑體能訓練課程進行反思,制定相應優化教學措施,為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教師在日常田徑體能訓練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為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首先,教師積極幫助學生制定相應體能訓練計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幫助學生制定不同體能訓練計劃,提升體能訓練計劃與學生貼合性,確保體能訓練質量,促進學生體能水平提升。其次,加強與學生之間溝通。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變化,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掌握學生體能訓練中存在疑慮,適當幫助學生解決體能訓練中遇到難題,及時疏導學生在體能訓練或者田徑運動中出現不良情緒,讓學生以一個積極心態面對田徑運動。再次,適當加強監督。教師在田徑體能訓練教學中,適當監督學生體能訓練,幫助學生養成嚴格按照體能訓練計劃執行的習慣,確保課下體能訓練質量,為學生田徑運動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高校田徑運動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包括田徑體能訓練課程質量不夠高、田徑課后總結工作不到位、學生體能訓練習慣并不夠好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從優化田徑運動體能訓練課堂、加強課后總結、培養學生良好體能訓練習慣等方面,全面促進學生體能提升,為田徑運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