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要]目的:分析LEEP刀在基層醫院治療宮頸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基于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區間,納入80例宮頸疾病病例樣本作為觀察對象,以治療方案差異性分組,40例歸入對比組(常規微波治療)、40例歸入研究組(LEEP刀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均較對比組更少(P<0.05);研究組綜合有效率97.50%較對比組85.00%更高(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與對比組7.50%無差異(P>0.05)。結論:在宮頸疾病臨床治療中,采取LEEP刀治療方案,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等優勢,同時,治療效率較高,并發癥少。
[關鍵詞]宮頸疾病;LEEP刀;微波;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7-0263-02
宮頸疾病指發生于宮頸區域內的各種病變,主要涉及炎癥、損傷、腫瘤以及癌變等,是女性最常見疾病,一旦發生,可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需盡早進行積極治療[1]。作為基層醫院,收治各類宮頸疾病患者數量較多,既往多以激光、微波等方式進行治療,對于早期輕度患者效果相對良好,但是,對于中重度患者很難獲得滿意療效,在醫療水平的發展和進程中,LEEP刀成為目前臨床治療宮頸疾病最先進、最主要手段,具有創傷小、花費少、療效好等優勢,同時,還可為宮頸癌早期篩查提供有效依據[2]。本次研究以80例宮頸疾病病例樣本為觀察對象,對不同治療方案的實際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基于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區間,納入80例宮頸疾病病例樣本作為觀察對象,以治療方案差異性分組,40例歸入對比組:年齡20~60歲,均值數(40.3±12.1)歲,病程0.5~2年,均值數(1.2±0.3)年;40例歸入研究組:年齡21~60歲,均值數(40.6±12.4)歲,病程0.4~2年,均值數(1.2±0.4)年;兩組樣本基線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研究可行。納入標準:入組對象符合宮頸疾病相關診斷指南與標準[3];分別具有常規微波、LEEP刀治療適應癥及耐受性;對研究內容、目的等一切事宜知情,同意參與;研究通過醫院審核并下發文件。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組織器官嚴重疾病者;伴有急性炎癥或者感染性病變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存在語言、聽力以及精神等功能障礙者。
1.2方法對比組進行常規微波治療,協助患者處于最佳治療體位,合理設置微波治療儀參數,展開微波治療,一般情況下,灼傷面積需超過病變組織2mm左右,病變組織顏色至微黃色結束治療。
研究組進行LEEP刀治療,協助患者處于最佳治療體位,實施碘試驗,安裝LEEP刀電極,合理設置相關參數,治療開始位置為宮頸碘著色2mm處,切除整個病變組織,實際范圍需超過病變組織5mm左右,治療期間,根據患者具體病情予以相應處理,治療結束,電凝止血。
1.3觀察指標觀察分析臨床指標、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治療效果以綜合有效率評價,綜合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顯效:患者無任何不適癥狀,檢查見宮頸表面光滑,無病變組織;有效:各種疾病癥狀基本消失,檢查見糜爛、囊腫等情況改善良好;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4];并發癥發生率根據實際發生并發癥類型進行統計計算,與單個病例無關。
1.4統計學分析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例(%)”,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均較對比組更少(P<0.05),詳見表1。
2.2治療效果
研究組綜合有效率97.50%較對比組85.00%更高(P<0.05),詳見表2。
2.3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與對比組7.50%無差異(P>0.05),詳見表3。
3討論
宮頸疾病是婦科常見疾病類型,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階段,大部分女性在一生中都會患有各種宮頸疾病,引起宮頸疾病的病因較多且復雜,宮頸作為女性生殖器重要組成部分,當其感染細菌、病毒以及受到外創創傷等,均有可能引起各種宮頸疾病[5]。近年來,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各種宮頸疾病發生率出現明顯上升,且患病群體年齡趨向低齡化方向進展,另外,有研究指出,宮頸疾病是造成宮頸癌的主要因素,因此,盡早對宮頸疾病實施有效治療于宮頸疾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6-7]。伴隨醫療水平、技術的發展與進步,LEEP刀被用于宮頸疾病臨床治療中,因其對宮頸疾病的適應癥較廣,在實際治療中獲得良好、確切效果。
本次研究: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均較對比組更少(P<0.05);研究組綜合有效率97.50%較對比組85.00%更高(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5.00%與對比組7.50%無差異(P>0.05);結果說明LEEP刀治療宮頸疾病整體效果遠遠優于微波治療,分析原因在于LEEP刀能夠在清晰手術視野下迅速、徹底的切除病變組織,同時,短時間內高熱切割還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較大損傷,另外,切割還能及時取得病灶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進而為宮頸癌早期篩查提供可靠依據[8-9]。但是,需要注意的是,LEEP刀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病灶出血、術后感染等情況,因此,術中需注意掌握切割速度,仔細進行凝血,避免發生大出血現象,另外,術后需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盡可能減少感染發生幾率,從而避免出現宮頸粘連、宮頸瘢痕等后果[10-11]。
綜上,在宮頸疾病臨床治療中,采取LEEP刀治療方案,具有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等優勢,同時,治療效率較高,并發癥少。
參考文獻
[1]董慧珍.LEEP刀在宮頸疾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20,26(3):41-43.
[2]符君.LEEP治療宮頸疾病的效果[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1(5):567-569.
[3]胡世佳.Leep刀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療效[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32(4):513-514.
[4]呂麗娜.子宮頸LEEP刀手術治療宮頸疾病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6):134-135.
[5]鐘建林.西藥聯合中藥湯劑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8,16(1):72-73.
[6]秦彩娟.陰道鏡下多點活檢聯合LEEP刀在CIN病理分級中的應用及其與Ki67、P16的相關性[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3):218-219.
[7] J. Grubman, S. S. Meinhardt, A. Nambiar, J. S. Lea. Specimen fragmentation and outcomes of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s (LEEP) and cold knife cone biopsies (CKC) for cervical dysplasia at a large, underserved public hospital[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18, 149:
[8] S. El-Nashar, M. Hopkins, W. Cliby, A. Famuyide. Can LEEP replace cold knife coniz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women with unsatisfactory colposcopic examin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 meta-analysis[J]. Gynecologic Oncology, 2011, 120:
[9] J. P. Carvalho, F. M. Carvalho, E. A. G. Pereyra, C. I. Parellada, P. L. Schivartche, J. Souen. Comparison of cone margins status in high grade CIN treated by surgical cervical amputation, cold knife conization and leep and the role of frozen section examination in predicting involved margi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00, 70:
[10]Shima Shogo, Sato Shinsuke, Motizuki Tatsuki, Niimi Yasunari. Endovascular treatment for ruptured cervical anterior spinal artery aneurysm caused by occlusive disease of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21(prepublish):
[11]Chung Michael H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Persist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Recurrent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fter Cryotherapy vs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Among HIV-Positive Women: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 oncology, 2021,
(收稿日期:2021-3-28 接受日期:20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