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推進為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創新帶來了新的思路。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圍繞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學習特點,靈活設計生物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優化教學模式。文章以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問題為主要探究對象,首先論述新課程教學理念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新要求,然后深入探究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的關鍵及其實踐應用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 引言
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不僅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補充和完善,更是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的重要思想指導。初中生物是一門研究生命活動的科學類學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其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以及生命科學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應當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特點,圍繞初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在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有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進而推動生物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新要求
初中生物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為課程教學明確了新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教學內容,對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以往的課程教學方式下,課堂教學過程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地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學生也只是通過機械的記憶完成學習過程,沒有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方式相對單一、枯燥,而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和普遍應用,很好地彌補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實踐教學應用中,新課程理念為生物課堂的教學活動指明了創新和發展的方向,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也逐步從單一封閉型的課堂向開放型的課堂轉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出了更為強烈的自主性。在這樣的課程教學背景下,生物教師應當根據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采用與時俱進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用全新的課堂教學方法去滿足新課程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除了上述教學新特征之外,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也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求課程教學內容多樣化。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對課堂教學的內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不能只是一味地講授教材中的基本內容,而是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和素質化教育的發展要求,融入相應的實踐性學習資源,強化生物學科知識的實用性特征。在豐富學生基礎生物知識儲備的同時,教師要有效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多樣化的生物課程內容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求知愿望,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去,從而為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二,要求課程教學目標科學化。相較于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生物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與鍛煉。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在立足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為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創造有利的條件,在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合作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學習創新能力,助力學生更加全面地發展。
第三,要求教學手段多樣元化。新的課程教育理念不僅帶動了課程教育資源多樣化的發展,同時也對課程教學方式和策略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知識競賽以及實驗探究等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這一教學理念的普及應用不僅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更為高效,同時也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為其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要點
(一)教師要善于整合課本教材資源
在日常課程教學過程中,課本教材是生物課程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材料,新課程教育理念下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課程教材資源,是當下初中生物教師廣泛關注的一個熱點課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課本與教材資源的內容結構,并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差異性特點,靈活調整課程教學資源,最大化課程教育資源的育人價值。在實踐教學應用中,教師應當在傳統教育目標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過程的系統性與科學性,對課堂教學流程進行嚴密的設計與調整,使課程教學活動更為科學合理,便于學生理解吸收課堂所學知識。
(二)多樣化設計課堂教學途徑
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也為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也應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在傳統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教師要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將抽象的生物學科知識變得更加的形象和具體,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對課本教學資源進行全方位的解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更加直觀具體的了解,教師要借助教學課件以及各種線上資源的應用,活化學生生物學科學習的思維,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掌握能力。
(三)積極構建師生互動學習課堂
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要求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而達成這一教學要求的基礎與前提,就是積極地構建新型的師生教學關系,強化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溝通和互動。教師要想切實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充分發揮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為學生營造積極參與的課堂學習氛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強調生物實驗的教學作用與價值
在傳統的生活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并未注重生物實驗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只是將其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環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實驗部分的內容也只是簡單地介紹之后就一帶而過,在此情況下生物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價值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在新的課程教育理念中,強調了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老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制訂科學完善的實驗探究學習計劃,對現實教學過程中不具備條件的生物實驗,則應當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起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在生物實驗的學習過程中強化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四、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策略
(一)創新課程教育理念,精心組織課堂教學
在新的課程教育理念背景下,初中生物課程教師應當積極地學習新的課程教育理念,積極地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圍繞課程實際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正確理解學生是課堂學習主體這一基本教學要求,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性作用,為課程教學創新和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在課程教學實踐階段,教師就應當圍繞生物學科教學特點和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精選課程教學內容,優化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科學指導學生全面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去。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這一部分知識內容時,課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理解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結構特點,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正確識別葉片的結構,并能夠闡述植物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結合生活實踐舉例說明光合作用的原理對植物種植的指導性意義。在課本教學資源中,教材的設計從植物生活的必備條件入手,引發學生主動的思考葉綠素形成的環境因素,通過學生之間的有效討論和實驗探究學習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教學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究和思考,用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代替傳統教師單一講授型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新課程教學資源的育人價值,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生物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來說,濃厚的學科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最好原動力。在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是如此,也需要教師充分發掘課程教學資源,充分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教育理念背景下的生物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立足課本教學資源,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出一些能夠啟迪學生學習思維的實踐性問題,將單一枯燥的生物學科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學習《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這一章節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播放一株植物從萌芽到生長,直到開花結果的全過程。通過動態演示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綠色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如在講解生物進化論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從猿到人的進化科教片,讓學生在真實的課堂學習情景中獲得形象生動的感性認識和理解。這樣不但能夠夯實生物課程教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同時又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使學生在高效參與的學習過程中消化和吸收課堂教學知識。
(三)突出教師教學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質量
新課程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更加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與互動,強調在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學習活動中達成既定的課堂教學目標。不同于以往教師講、學生記的課堂教學方式,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學習活動是在教師教學問題的驅動下,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則發揮著重要的教學指導作用,對學生合作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指導與點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性,為學生知識的形成與內化吸收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學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微生物的代謝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在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直觀的教具以及多媒體圖片,通過問題的提出架起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溝通橋梁,以教師主導、學生歸納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促使學生在搜集整理學習資料的實踐活動中,逐步培養探究學習精神,優化課堂教學育人價值。
(四)圍繞生物實驗教學,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程教學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重點不再局限于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重視。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生命科學類課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離不開生物教學的輔助與引導,有效的生物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科學精神。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揮出實驗教學的引導性作用,注重生物實踐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拉近學生和生物學科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參與實驗的同時發展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五、 結語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較于傳統課程教學理念而言,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有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新課程理念下生物教學的特點,結合以往課程教學經驗,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科學提升學生生物學課綜合素養,為學生更好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戴權.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4(32):187.
[2]戴國強.關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的探究[J].學周刊B版,2013(11):130.
[3]賈正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成功:教育,2013(3):194.
作者簡介:鄭燕玲,福建省晉江市,晉江市子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