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全育人”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新理念,同時也是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新視角。本文將從“三全育人”的概念出發,闡釋高職院校實施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分析當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旨在深化英語教學改革和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職英語;課程思政
【作者簡介】甘麗紅(1973-),女,柳州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院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英語課程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柳州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學改革課題“互聯網 +‘三全育人’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B004);柳州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校級教學改革課題“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校通識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B006)的研究成果。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與其他課程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隨著課程思政在全國高校的不斷深入開展,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也必須緊跟教育發展趨勢。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要實施有效、可行的課程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終實現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三全育人”目標。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理念強調高校要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理念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開創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有效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員育人”強調教育實施的主體。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教育工作,不僅需要高校教師的關注,同時學生還受到社會和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社會和家長都參與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實現全員參與。“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程育人”強調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貫穿在學生學習和工作的全過程。“三全育人”理念中的“全方位育人”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課堂教育,同時也需要開展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多層次多維度的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二、高職院校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
高職院校英語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雖然是學科門類不同的課程,但是在教育目標、課程性質和教育對象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共同點,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因此,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成為高職英語教育的應有之義。
第一,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現實發展需求。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精神,高校所有課程都具有育人的作用,因此所有教師都有育人的責任。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過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等通過黨課或者思政課等途徑完成,實施教育的主題和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在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要充分發揮學科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之中,實現“三全育人”的效果。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具有面向群體廣泛的特點,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為廣泛的平臺。在課程結構和教學設計合理的前提下,高職英語課程將對各專業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
第二,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深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會掌握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同時也可能受到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更加地道的英語知識,很多英語材料都是直接從英美國家的文稿中進行摘錄的,這對于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高職院校學生正處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于西方錯誤思想還不具備辨別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西方錯誤思想的影響。因此,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英語教學資料進行仔細甄選。通過課程思政的建設和改革,發揮英語的教學功能,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具備世界眼光,理解西方文明與思維方式,使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西方文化及其價值觀,從而實現課程“三全育人”的目標。
三、當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院校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嚴重影響了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實施。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不利于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施和人才質量的提升。
第一,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認識的誤區。鑒于當前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很多高職英語教師以傳授基礎知識為主,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為目標,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英語教師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理論課教師的任務,高職英語課程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力和輔助學生通過各種英語等級考試,從而對課程思政沒有正確的認識。很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只開設一個學期,教師在有效的時間內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忽視了課堂的思政教育作用,這不利于學生高尚情操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第二,英語教材中華國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缺失。教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素材。當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主要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對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語言知識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核心素養,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如今隨著全球形勢的變化,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概念和元素在全球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接受。這些變化使得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不應僅停留在對英美文化的了解上,更應該以英語為語言載體,讓中國學生更多地學習和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和現實,做到傳播中國力量、說好中國故事。但是當前的英語教材很少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學生缺乏運用英語去宣傳和介紹中國文化的能力,嚴重影響了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第三,高職學生的現狀影響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高職院校的生源組成主要是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和技工學校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生。因此,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總體上比較復雜,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雖然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總體上比較薄弱。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記不住單詞或看不懂句子語法,總體上對英語學習有一種抵觸心理。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抵觸心理和薄弱基礎,嚴重影響了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途徑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要對作為教育實施主體的教師群體進行培訓,全面提升任課教師的思想認識,為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合理設計英語教學結構和內容,實現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全方位和全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
1.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要想實現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首先要提高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只有英語教師具備“課程思政”的教育思想,才能通過英語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英語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念和教學觀念,深入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課程思政的要點,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貫穿英語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培養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實現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2.實現英語學科知識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不是簡單地在知識講解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升華。因此,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專業特點,尋找學科專業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挖掘學科知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從而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編排時,需要合理安排思政教育的切入點,根據知識的內容穿插不同類型的思想政治內容,不能生硬地加入,否則會影響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3.“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協同發展。高職院校要繼續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打造思政理論課和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協同發展局面。除了思政理論課學習以外,教師還應接受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門課程的學習。在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進行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和補充,將英語學科知識與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工匠精神,做好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培養既了解中國,又懂得如何與世界互動的高素質人才。
五、結語
高職院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將思政教育的主題貫穿在學生培養的全過程和各科教學工作中,從而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變,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課程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英語教師要轉變英語教學理念,努力挖掘英語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更多合格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鵬.大學英語思政導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2]葉俊,盤華.“四個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的實現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45-46,49.
[3]李培娥.高職英語教學中課程思政學習共同體建設[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50-53.
[4]王云燕.基于課程思政的民辦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10):160-161,164.
[5]黃玉榮.從文化失語到文化自覺和自信——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大學英語母語文化融入模式探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 (9):117-120.
[6]秦顥馨,劉志宇.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領價值取向的應用[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60-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