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珠 徐婷
摘要:在以往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語文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的直接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點進行鞏固,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檢測。因此,許多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基本是以課后習題和一些生字詞為主,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應當與新課程理念相吻合,這可以有力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變革?;诖?,就需要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創新設計并付諸實踐,本文對其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與實踐
引言:現階段,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還存在著作業量過多和作業形式單一等問題,并且大多圍繞著教輔書展開作業的設計,缺乏新意。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語文知識,并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師應當以新課程標準作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基礎,以創新性和開放性的態度對作業進行設計,積極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并注重降低學生的負擔,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是十分有利的。
1布置作業應當做到因材施教
當前,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就是推行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點則是強調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由于個人素質和成長環境的不同,每一位x小學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心理發展水平,以及思維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會存在相應的差別?;诖耍瑢W校語文老師在對作業實施設計時,必須盡可能的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作業設計上將因材施教原則與教學統一要求有機融合,以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為基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層次化作業設計,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個人多樣化發展的目標[1]。
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可根據一定的標準把作業區分為由低至高各個階段,有些用來考核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難度較低的題目,是所有學生一定要做的題目;而有些需要學生進行探究的、難度稍高的題目就可以設定為選做題,而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也可按照自己的實力和興趣愛好完成。此外,根據不同的學生,老師還需要設計多種形式的作業類型,舉例來說,在教學《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老師就需要事先對班級中每一個學生的興趣與特點進行一定的了解,并以此為基準來設計作業的內容和形式。一些學生的嗓音條件較好,教師就可以為他們布置朗讀課文并錄音的作業;一些學生天性活潑開朗,喜歡表現自己,教師就可以引導這些學生一課文內容作為依據自己設計出角色和劇情并進行演繹;一些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將課本中的故事進行續編,或者是故事新說,讓這些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充分的發揮出來。這種作業設計形式充滿了自主性和開放性的色彩,并體現出了一定的創新性,一方面做到了因材施教,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都可以有效地發揮出來,另一方面,還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氛圍,學生參與到學習中的熱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傊?,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充分考慮到每一位學生個性的差異,使學生有更好的完成作業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2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
新課標強調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學生不僅僅要具備學習書面知識的能力,還要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基于此,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單單使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內容,還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高度的融合。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出學校,使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素養。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在掌握書本上的知識點的基礎上,逐漸提升自身與社會融合的能力,而不是只會簡單、機械的完成作業。不斷深化的課程改革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設計作業時就需要豐富其模式,使作業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貼合,這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還可以提升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生活實踐是語文知識的重要來源,語文知識也應當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教師在對語文作業進行設計時,應當注重其實踐性,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從而提升其實踐能力[2]。
3強化作業設計的趣味性,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匹配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和智力尚未完全發育,因此,這一群體對于許多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每一項未知的事物,他們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有著對這些事物進行主動探索的積極性,活潑開朗、喜歡玩耍是小學生較為普遍的特性?;诖耍W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將小學生群體的年齡特點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和設計的前提,并以實際的教學內容作為依據,設計出一些能夠激發其興趣的作業內容和形式,例如,角色扮演型作業、游戲形式的作業以及繪畫形式的作業等。這些形式的作業與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天性比較符合,因此對于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通過設計新型的、多元化的、趣味性較強的作業內容和形式,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能夠實現有效的提升,并且還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心情的愉悅。舉例來說,在學習《狼來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熟讀,掌握課文中所要傳達的內容和道理,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課本內容依靠自身的能力編寫出劇本,并創造角色,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下時間進行排練,最終在課堂上對自主創作和編寫的內容進行演繹。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神態、動作以及語言進行合理的評價和指導,并提出一定的意見和建議。在這種趣味性的作業形式中,學生不僅能夠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課文的內容也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這種表演型的作業有著較強的趣味性,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被有效的調動起來,并創造出更加輕松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學習時就會有更加愉悅的心情。
總結:綜上所述,隨著我們所處的時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教育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會發生變革。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創新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語文作業設計的質量會對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質量帶來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小學語文教師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提升對語文作業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和運用知識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淑玲,孫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51+53.
[2]秦顯碧.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J].中華少年,2018(22):237.
作者簡介:
1.陳珠,1987年4月,女,民族:漢,籍貫:阿壩州茂縣,單位:成都高新新科學校,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2.徐婷,1987.06,女,民族:漢,籍貫:蘭州,單位:成都高新新科學校,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