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文
摘要:不斷深入的教育改革,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學校與家庭是青少年社會化中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因素,加強二者之間的合作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新時期,怎樣有效結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將學校指導家庭教育作用發揮出來值得我們展開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學校;家庭教育;家長
進入二十一世紀,綜合國力競爭已進入白熱化,教育和人才的核心地位越來越凸顯,大部分國家都開始站在全局、未來層面進行教育發展戰略的制定,并在實行戰略管理和決策的過程中,自覺有效的利用教育戰略規劃[1]。與此同時,各國也非常關注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與學校教育功能的專業性,因此現階段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如何把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1營造合作氛圍,引導家長共育
因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較長,所以家長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積累的教育經驗非常豐富。所以,學校應創設各種有效條件給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把家長的教育智慧吸收進來,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顯著提升。學校需搭建平臺同家長暢通交流,便于家長可第一時間想學校反饋需求,并及時接收到學校的育人理念。不論是班主任,還是科任教師,都要認真對待和家長的聯系、溝通,定期將家長對學校教育方式的看法收集整理起來,并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從而為學校改進教育工作提供便利。不僅如此,學校還可開設諸多活動,如校長開放日等,校長經常和家長對接,把學校與家庭打造成為培育學生的堅強后盾,把相互補充、促進的完整教育體系構建起來。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學校教育效果的提高,因而學校應尤為注重維護家庭親子關系。每學期根據我國的優良傳統或者節日開展相應親子活動。比如,在端午節到來之際,學校可開展包粽子的親子活動,讓學生與家長在包粽子的過程中感情進一步增進。又如,在母親節或者父親節時,學校可開展感恩母親或者感恩父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回憶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事。學生可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母親、父親,向其講述學校的學習生活,同他們展開一次深入交流。借助融洽的親子關系,讓學生專心掌握知識,提高自身能力。
2 拓展溝通方式,加強家校聯系
傳統的家校溝通主要是通過家長會,但這種形式一直以來都被定義為孩子的檢討會,不僅學生十分抵觸,且很多家長的參與度也不高。家庭與學校缺乏溝通,就讓家長不能很好的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也無法讓學生取得更好的發展[2]。所以,學校應將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拓寬,把家校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增強。
比如,學校可借助形式豐富的家長會就學校發展情況以及學生情況同家長溝通。如今,大部分家庭中的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均扮演的是“看客”一角,所以學校可專門召開父親家長會,倡導在家庭教育中把父親角色的作用發揮出來。在家庭教育中,母親的責任主要是關懷孩子,而父親則主要是幫助孩子獨立成長,適應社會,但現在很多家庭中的父親都因為工作原因而將對孩子的培養拋之腦后。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可做一定干涉,專門召開父親家長會,把父親教育的地位提高,將父親的角色意識增強,讓父親也參與孩子教育。很多父親都以工作繁忙為借口而不參與孩子的教育,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須知在家中吃飯、休息這些時間都是父親接觸孩子的家庭教育時間,家長應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教育孩子。
如果部分家長的確無法到校參加家長會,學校也可通過QQ、微信等多種形式召開線上家長會,這樣做不僅省時,也十分新穎。新型的溝通方式便捷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學校需對這種新型的溝通工具予以合理利用,同家長之間展開高校溝通,一起推動孩子的良好發展。
3加強教育指導,關注“特殊群體”
每個學校均有一部門“特殊學生”存在,他們基本上都是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子女又或是留守子女。在教育這些學生時,不能一味的依賴于傳統的常規教育方法。對此,就需要學校與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而這樣的家庭也需要學校和老師特別的幫助和扶持。學校可設立相應的機構,如名師家教工作室、心理咨詢室等,并聘請對學生心理較為熟悉,心理輔導經驗豐富以及具有較強親和力的教師擔任輔導員,提供耐心細致的個性指導給“特殊學生”和“特殊家長”。
4 結語
總之,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應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為家庭提供有效幫助,將家長的教子水平提高。而作為指導家庭教育的生力軍,教師更應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教育指導的行列中,以將現階段家庭教育低水平的狀況從根本上改變。
參考文獻:
[1]方亨慶. 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孫啟艷. 家庭教育指導的策略研究[J]. 教育視界, 2019, 000(009):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