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燕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小組研討學習已經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研究,我們發現,若想讓小組研討自主、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教師的作用是關鍵。只有靈活轉換教師角色,成為小組研討活動中的設計者、引導者、調控者、評價者,才能打造小組研討的高效性。
關鍵詞:角色;研討;高效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們發現小組研討學習已經成了課堂教學的一大亮點。我校引入的“四導四學”教學模式下的小組研討活動倡導 “自主、參與、共贏”三大特點的教學思想,不但適應同學們的內心要求,還有利于學生們的全面協調發展。它對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研究,我們發現,若想讓小組研討自主、合作、探究不流于形式,教師的作用是關鍵。只有靈活轉換教師角色,才能打造小組研討的高效性。如何在小組研討中發揮教師的角色作用呢?本人淺談一下自己的做法。
1教師要成為小組研討活動中的設計者
1.1合理設計小組的成員構成及分工
小組研討既要能保證發言的范圍質量,又要全員參與,讓每個人都要有機會發言。這時,教師作為設計者的角色,就要充分發揮出來。平日,教師就應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的依據可從學生的性別、個性、能力、興趣、學習水平等衡量,以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公平競爭,共同進步。同時對組員任務分工也要細分到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檢查員等角色分配,給所有學生都創設“人人有話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理”的氛圍。當然,平時還需要我們對學生如何合作學習進行長期不懈的訓練。
1.2 巧妙設計研討的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設計有價值的研討問題。教師設計的研討問題來源不僅包括教師們對課程規定標準、教材自身內容以及教師們在單獨備課和集體研討時所遇到的問題所進行的全面整理與剖析,還包括學生們對學習目標以及入學后所遇到的問題所提出的質疑。作為課堂教學主要部分產生來源的核心問題,他對于引導學生們進行集思廣益是非常重要的。為什么要設計研討問題?這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引起學生們的情感共鳴,指導學生們迸發思維。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話講,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例如在教學《鵝》這一課時,我專門把全文的主線設計為研討的內容:為了描寫白鵝的高傲,作者主要從哪幾點具體進行了描寫?有感情地讀出你最喜愛的部分或者句子,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這個研討內容的設計,讓學生讀書思考感悟相結合,引導學生們自主地參與閱讀實踐活動,感受白鵝的那種高傲姿態,與作者的感情進行碰撞,產生“化學反應”,理解作者用意。
2 教師要成為小組研討活動中的引導者
“四導四學”教學模式下的小組研討活動,旨在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一切以學生作為主體。經過長期課堂教學實踐,教師在“導問研學”環節設計了精準的研討問題,讓學生開展高效的研討,教師的引導作用功不可沒。教師要轉換傳統意義上主導者的角色,成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引導者。在這個時候,教師們就要迅速調整自身功能,在學生們遇到問題時提供經驗,指導他們完成任務;在學生們無法解決問題時提供思路,引導他們找到解決方法,使“導問”的問題迎刃而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還是以教學《白鵝》為例,教師在出示了研討問題后,接著展示了方法點撥提示:
可采用以下句式回答:
作者從( ? ?)寫了白鵝的高傲,我喜歡( ? ? ),因為( ? ? ?)。
針對這類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路分析:
(1)為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
(2)具有活力并且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動詞和形容詞;
(3)能夠傳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句;
(4)能夠引起人們想象的句子;
(5)適合畫畫、表演為例的詞句。
教師們精心設置示例,并進行點撥、提示,學生能易于操作,也使得學生展示了令人滿意的研學成果。
有的小組說,作者從叫聲寫出了鵝的高傲,我喜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這一句,因為這一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寫出了白鵝的高傲,也突出了它的盡職,它好像在說:“ 你趕快走,這是我的地盤!” 難怪主人會喜歡它!
有的小組說,作者從步態寫出了鵝的高傲,我喜歡文中的“大體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將鴨的步調、姿態與鵝的步調、姿態作對比,并用“凈角出場”來直接比喻鵝的步調姿態,這也間接地將鵝高傲的姿態刻畫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如身臨其境般的體會鵝的高傲。為讓大家更深刻感受,現在就由我來演示一下白鵝“凈角出場”般的步調是怎么樣的吧!(生表演)
有的小組說,作者從吃相寫出了白鵝的高傲,我喜歡文中描寫鵝的詞語:“一絲不茍、從容不迫、大踏步、鵝老爺、架子十足……”。這些詞語能讓我們想象鵝、狗爭食的畫面,讓大家看看我們給它們爭食的過程配上的插圖吧。
……
在實踐中不斷進行這樣的訓練,教師恰當的輔學方法引導點撥,給小組研討設置了一個攀爬的階梯,學生很容易就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導問研學環節才能真正促進高效研討的生成。
3教師要成為小組研討活動中的調控者
3.1調控研討時間
這里調控的時間包括研討前的思考時間和研討過程的合作時間。四導四學的小組研討一般安排在“導問研學”這一環節,而“導問研學”只有在完成了“導預疑學”基礎上才能進行的,所以“導問研學”環節明確了預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疑難問題后,就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也就是合作交流研討前就要讓學生們能夠進行獨立而足夠的思考。學生進行了足夠的思考,才可能得到完美答案,再用語言在小組研討中表達出來。當然,合作時也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從而達到優勢互補,拓寬思維。
3.2 調控研討方向
在現實課堂研討中,遇見各種挫折與疑惑或者偏離思考方向的問題與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學生們無法完成任務也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挺身而出,為學生們提供思路,指明方向,發揮調控者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完成預期結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們的各項創新思維能力,進而引領學生進入“語文的世界”,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在三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課《春游去哪兒玩》這課時,我讓學生抓住核心問題“春游去哪兒玩?”進行研討。八個小組通過收集資料交流討論,但當老師參與各小組的研討時卻發現不少問題:有點小組選擇的春游地點距離比較遠,有的小組設計的春游時間不恰當,有的小組安排的活動方式不合理……這時,教師就應參與其中,適時適度調控,讓學生明確研討的內容應圍繞春游的目的和意義來交流。一節課下來,大家興趣盎然,突破了重難點,也學得輕松愉快。
4 教師要成為小組研討活動中的評價者
在小組研討活動中,教師必須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進行肯定、鼓勵、糾正、提醒。為產生老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的場面,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們自主地參加小組研討活動。在克服困難以及構造技巧方面,應該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主動地互相進行評價以及學生自我評價。利用評價的這種形式來讓學生們體會合作學習的益處。教師可通過制定一份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表》來探究評價轉變的五個方面,分別是:第一、鑒別優劣轉變為差異發展;第二、量評轉變為量評、質評相結合;第三、個評轉變為他評、自評相結合;第四、單一的認知轉變為認知、方法相結合;第五、評價重結論轉變為結論、過程相結合。
雖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能成為課堂的“壟斷”者,特別在小組研討中,要靈活轉換自己的角色,發揮其關鍵作用,打造高效研討,才能實現“四導四學”教學模式“學教合一”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1]張桂蘭. 關于“四導四學”教學模式下導問研學環節收效的反思[J]. 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 2012(2):2-2.
[2]王強勝. 轉換教師角色,實現“教”和“學”的和諧統一——教師課堂“角色”的再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下旬, 201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