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禮 陳潔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1-040-02
摘? 要? 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其兼容傳統教學和現代數字化互聯網教學的優勢,是目前比較適合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分析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自身條件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策略,旨在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順利推進實施。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模式? 大學體育俱樂部? 策略
一、概念界定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把傳統面對面教授和在線教學兩種模式相融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即“線下+線上”的教學相結合,過程中客觀評估,促使課堂教學全過程數據化的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混合,而是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引領學習者實現深度化學習。
(二)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
我國高校目前普遍采取的是以選項課模式進行以實踐課為主的教學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學校推陳出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體育教學的一種新嘗試。大學體育俱樂部是指體育愛好者以某種體育活動為目標,在高校組成的體育組織。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是一種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愉快、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一種新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即在同一堂選修課中開設各類體育項目,以俱樂部制形式由學生自主地選修體育項目,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興趣發展和自主性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保障鍛煉效果。
二、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從大多數的高校體育俱樂部實施的混合教學模式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問題。第一,對混合式的教學認識有待提升。較為簡單地認為混合式教學是線上與線下的結合,缺乏對教學方式、教學目標、學習角色主客體等方面的轉變,導致改革效率不高。第二,實施過程中管理體制的規范性不足。由于各高校所處的環境資源條件等并不相同,導致對學生教學、訓練、評價等缺乏有效規劃,對學生學習等方面的管理有缺失。第三,對教學的監測與反饋有待改善。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需求等有差異性,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診斷如何改善尤為重要。第四,學生的積極性欠缺。在以線上為條件的混合式教學當中,不少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對需要實踐的體育學科的實踐性認知不足。第五,經費短缺問題突出。學校實施混合教學的方式源于學校本身的實際情況,而經費短缺問題是大部分學校存在的現實問題,也是阻礙混合式教學推進的最大障礙。
三、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條件
(一)主導者——學校
為加快我國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開啟智能時代教育。自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來,各地高校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各個學科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離不開學校的支持,需要學校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以為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保駕護航。學校作為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主導者,應該通過完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政策和體制、加強基礎信息設施建設、提升教師信息教學能力和提供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推進保駕護航。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非否定一切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學校需要從體制上對傳統教學和混合式教學進行融合和規劃,作出科學合理地統合。
(二)實施者——教師
體育教師是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者,由于該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不得不轉變教學理念,提高信息化知識水平,在提升線下教學能力的同時更要提升線上教學能力。線上教學體育課程需要教師合理掌控大局,通過“線下+線上”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在大學體育俱樂部中實施此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來說,樹立正確的混合式教學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師必須在思想上有所改變,正確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知識講授為主,課堂上教師灌輸專業知識,基本沒有時間讓學生進行內化,學生在課堂中被動聽講,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信息化知識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中之重,信息化知識水平主要是指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術應用能力與水平,包括教學平臺的甄選能力與使用水平以及網絡課程建設能力。教師對信息化知識和信息化教學的不理解,就會導致教師無法充分利用線上資源,無法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果。因此,提升體育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是推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
(三)學習者——學生
學生作為學習者,首先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學生對信息化知識有所了解,對上課軟件的各個應用方法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因此需要學生課余時間主動去學習信息化知識,為上課做準備。為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順利推進,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也是至關重要。作為學習者,學生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要做到能夠在教學平臺上瀏覽課程通知、學習教學資源、完成在線測試、參與問卷調查、提交小組作業、線上溝通交流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信息化學習能力和信息化應用能力。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信息化素養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所必備的。
四、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策略分析
(一)學校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改革
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推進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學校必須從整體進行規劃設計、系統推進。加強混合式教學的組織領導,成立學校混合式教學模式領導小組,同時更要成立混合課程教學改革推進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常規管理和服務工作,組織制定推進混合式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制度文件,組織混合式課程改革立項評審、檢查驗收和考核測評,組織開展培訓和指導等工作。除此之外,根據體育課程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和要求,組織教學和實施方案,明確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俱樂部中推進的目標、任務、思路、步驟和要求等要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并非短期的培訓能達到效果,需要長期的學習過程,因此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和總結,切實做好學校教師隊伍信息素養的高質量提升。
(二)提高教師認識,轉變傳統觀念
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很多教師理解不夠通透,認識度不高,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改革中的推進持懷疑態度。因此,提高體育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轉變觀念甚是重要。提高體育教師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優點的認識,讓教師從思想上接受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進行重新思考和優化組織設計,需要考慮體育技能的展示、示范等問題,需要教師借助信息化技術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技能知識、復雜的動作原理技術進行加工制作,使之成為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的形象化、可視化和直觀化教學資源,需要教師按照工作過程來設計和組織教學過程,這需要教師付出比傳統教學方法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同時,要實現教學資源信息化,對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的提升是推動高校體育俱樂部課程建設落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點,這也是難點。
(三)創設信息環境,優化技術條件
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是推進實施混合式教學的基礎,是混合式教學在大學體育俱樂部中開展的保障。因此,想要順利推進開展適合體育課程教與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必須建設比較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環境。由于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體育課程是一種需要學生參與進來的身體活動,這首先需要解決“身體活動”的參與問題。實現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需要搭建滿足師生線上線下教學互動、過程監控、結果反饋和成效統計等功能要求的課程資源網絡平臺。為此,推行混合式教學的高校應加大投入,搭建優質的混合式教改平臺和網絡環境建設。
五、結論
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是簡單的線上線下混合,而是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能夠將學習者的學習實現深度化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學校、教師、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和教師應勇于面對自身問題,樹立新的教育理念,主動轉變角色,增加危機意識,適應此次改革推進的需要,主動學習信息化技術知識,為混合式教學模式順利推進大學體育俱樂部中做準備。學校應充分發揮主導者地位,加強校園信息技術環境整體規劃和增加資金投入,讓混合式教學模式真正在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得以推進實施。
參考文獻:
[1]譚永平.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5-9.
[2]陳建軍.高校體育俱樂部的管理機制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06):96-97.
[3]張艷紅,羅雅莉.大學俱樂部式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01):64-66.
[4]李兆義,楊曉宏.“互聯網+”時代教師專業素養結構與培養路徑[J].電化教育研究,2019(07):110-120.
[5]李錚.基于MOOC的應用型院校混合教學模式構建原則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8(12):94-97.
[6]馮曉英,郭婉瑢,宋佳欣.教師混合式教學能力發展模型:原則、準備與策略[J].開放教育研究,2021,27(05):53-62.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學院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貴師院發[2018]100號)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