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必備技能,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語文的學習十分重要,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要重視對于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對于語文課中的閱讀教學進行革新,教授學生更為高效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順利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文章將從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部分出發,對如何培養學生高效、準確的閱讀能力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
一、 引言
伴隨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育工作者改革意識不斷提升,并不斷將改革重心轉移到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作為核心基礎科目,是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不斷摸索、探索、研究,構架高效閱讀課堂,從根本上提高語文水平,夯實語文基礎,拔高語文質量層次。高效語文閱讀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升閱讀效率與質量,讓閱讀為語文學習服務。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階段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重要素養之一,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進行了進一步的革新,教師隊伍通過不斷的探索,創新語文閱讀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問題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使得課堂氛圍壓抑,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于學生的教學應該實行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進行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發現學生的優點,對學生進行鼓勵,突出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對于學生的提問和回答,要先進行贊賞和鼓勵,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無所顧忌地展示自己并提出學習中遇到的疑問。但是在鼓勵學生的同時也要對學生回答中的錯誤進行糾正,一味地給予學生肯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在閱讀方面的進步。
(二)教學方式問題
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在課堂中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沒有高度注重。即便實施新課改以后,雖然對于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出了要求,但是課堂中的閱讀教學依舊不夠理想。造成這種結果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于閱讀教學的方式仍舊沒有改變,即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關系沒有充分改變,教師依舊對于學生進行著灌輸式的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產生了障礙,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效率產生了影響。
(三)教學目標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往往教學目標制定的不明確,目標過于宏觀,并且目標實現的周期比較長,以至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難以驗證實施效果,以至于最終教學目標難以達成。語文閱讀效果的實現雖然需要長期的堅持,但并非不可在過程檢驗。實際上,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閱讀的時候,適當制定階段性目標,并及時調整閱讀引導內容與方式,通過小目標的實現,才能達成最終大目標。教師制定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還需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從而有效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能夠更好地設計教學階段性目標與最終目標,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 小學語文高效閱讀方法策略
(一)多樣讀,培養語言感覺
在被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讀”時,如何讀出感情常常成為教師的重要關注點,這意味著教師往往更多關注閱讀文本語言的語音、語調與節奏變化。雖然朗讀技巧也是教師的發力點之一,但是無論擁有多么高超的閱讀技巧,沒有感情的閱讀也無法打開聽眾的心門,朗誦者也找不到通往作者內心的道路,所以閱讀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走向作者的內心去理解他的作品,幫助學生體會到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要避免單純的閱讀技巧教學,而是要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閱讀方法對文章的感情形成共鳴,感受到文段篇章里的情緒思想,也使學生積極活躍地擴大語言材料庫,提高感情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
以《老人與海鷗》的閱讀教學過程為例。教師采用多樣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情感。文章在對海鷗的飛翔進行描寫時,在形容詞的加持下,海鷗們的悲痛與哀悼形象就躍然紙上了。在學生熟悉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集體朗誦,通過朗誦和閱讀感受語言帶來的作用。通過仔細咀嚼品味細節,學生理解了細微動作背后蘊藏的細膩情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感受多樣朗讀方式豐富了感情,加強了語感。因此,熟練運用語言多樣朗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二)立足語篇,整理語言規律
隨著閱讀量的提升,學生也會在閱讀中不斷總結規律。例如,在閱讀同一篇章的過程中,在高潮情節中會出現一些排比的短句。這些排比短句的出現往往更能表達作者震人心魄的真實情感;有些文本較多描寫肢體動作與外貌,注重細節描寫。這些句子為文本潤色,使其富有更細膩的情感;還有一些段落多處運用描繪色彩的語言,被稱之為色彩語言。這些語言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某些感情。上述都是語言的規律性。作者正是借助這些語言規律或明示或暗喻地表達主題情感,讀者也正是通過這些語言規律或喜悅或悲傷地感知作者情感。這些語言規律對實現文章價值大有裨益。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語篇中的語言規律作為著力點,引導學生感受并理解掌握語言規律,助其培養閱讀素養。
以《少年閏土》的教學為例。教師帶領學生體會了細節描寫,并幫助學生體會細節描寫的語言規律,在閱讀中體會到這些細節描寫的細膩。例如文章起始段落中,作者寫道“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這些細膩的細節描寫不僅僅是描繪出閏土的外貌,更表達出閏土父母對閏土血濃于水的親情,同時也突出了當時閏土的自由和爛漫。又如,“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角雞、鵓鴣、藍背……”這些細節描寫描繪出一個有老道捕鳥經驗的少年,使其面目更加立體。此外,教師也立足于文章內容帶領學生領會色彩描寫,體會色彩語言。比如,“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边@些明亮鮮艷色彩的運用都表達了作者兒時的快活和輕松無慮。由此可見,色彩語言幫助渲染文章感情色彩,奠定文章感情基調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語言規律,學生可以掌握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時提高閱讀水平。因此,探究語言規律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語言規律,提高閱讀效果,提升綜合素養。
(三)拓展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范疇,讓小學生有機會去接觸更多內容
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許多語文教師并不支持小學生自主尋找課外閱讀材料,懷著“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可能遇到不合適的讀物”的擔憂,教師認為這樣的閱讀可能適得其反,所以對于課外閱讀進行限制。從而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極窄,在范圍內能閱讀的讀物很少,這些“適合”小學生的讀物往往不能擴展學生的視野,且這類教輔類讀物常常與課本內容相近,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慢慢消磨殆盡。而現在,全新教學理念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一定要求,明確要求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拓寬視野,更好地認識、感知世界。因此,在當前語文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也身體力行地幫助拓展學生課外閱讀范疇。語文教師也會為學生推薦一些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塑造正確人格的書目。比如,一些國外名著,如《愛麗絲夢游仙境》《小王子》等。這些傳播正能量的書籍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真善美。且這些外國文學的經典譯本也都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得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以擴大詞匯量,認識詞匯的不同用法,積累文學素材。這是閱讀帶來的另一種無形的、日久方見成效的積累與收獲。
(四)要適當加深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深度
部分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心智發展不夠了解,導致推薦給學生的讀物和閱讀教學任務較為幼稚。部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和布置任務時會有意降低教學深度,擔心學生過早接觸深層次的讀物會產生偏差。雖然對學生推薦有深度的讀物或者布置一些高難度的知識有可能會對學生拔苗助長,給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但是根據調研發現兒童群體的理解能力已經超出社會想象,學生有能力理解我們認知中并不適合他們掌握的概念。所以,語文閱讀教學也可以嘗試著加強難度并延展深度。與此同時,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酌情增加難度。舉例說明,小學課本中《草船借箭》一文改編自家喻戶曉的三國故事。很多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被文中諸葛亮的才智所折服,也有許多學生因此對周瑜與諸葛亮的故事產生濃厚興趣。但這篇文章在有限的篇幅里只重點描述了二人的一次交鋒,他們還有更多故事值得學生去發掘。教師可以借助傳授課文后學生的興趣提前準備更多課外故事,供學生一并閱讀了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更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評價諸葛亮與周瑜的課堂任務,通過學生對兩位歷史人物的評價揣摩、思考學生價值標準的思維模式,更好地調控后續教學難度。
(五)以興趣為基點,鼓勵學生閱讀
任何高效率的學習都是以興趣作為動力基礎進行推動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培養中應該以興趣為基點,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開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采用興趣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語文閱讀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第一,設立一個結合現實生活且容易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地沉浸在教學情境中,跟著教師的步伐,進行閱讀的學習。比如在教魯迅先生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魯迅先生的紀錄片和當時社會的景象,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情境中充分了解魯迅先生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第二,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日積月累的閱讀,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長久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課外可以多開展閱讀為主題的活動,在活動中分享最近閱讀的書籍,并分享自己在閱讀后產生的感想和收獲,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產生閱讀帶來的收獲感和自豪感,從而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積累,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是不斷的,這種能力會伴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心智的發展與技巧的成熟過程等不斷變化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點不應放在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到確切水平上,而應該將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結合實際情況,為學生打造更加適宜合乎其水平的閱讀起點上。同時,教師也要發展自身的創新能力,不斷實現教學理念與方式的革新與優化,保持學生閱讀興趣,發展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更是其提高語文水平的利器,想要語文能力得到質的提升,高效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雷曉莉.芻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97.
[2]陳娟娟.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72-73.
[3]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1):85-87.
作者簡介:
楊卓衛,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