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教師要多借助趣味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要讓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有活力,讓學生更加樂于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鑒于此,在學科教學期間,需要教師關注和重視數學學科的趣味化教學。既要從誘發和啟迪學生的數學游戲意識入手,更新自身的學科教學思維,又要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具體的游戲情境,借助游戲情境的創設來讓趣味化教學更具效果。當然,教師還需要以調動學生數學課堂學習興趣為目標來對趣味化教學的內容進行豐富,以此來讓趣味化教學的優勢和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得以體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實踐探究;具體方法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良好學習氛圍的構筑和營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良好學習氛圍的構筑關鍵在于做好數學學科的趣味化教學工作。然而,從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形式來看,趣味化教學還是有不少的問題存在。其一,教師在教學期間,往往偏重于學生對于一些基礎數學知識的學習,頻繁的使用以“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授課方法來指導教學工作,導致學生對于數學知識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低下。其二,部分教師認為趣味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作用不大。因此,教師對于小學數學的趣味化教學并未重視起來,不僅所組織舉辦的一些趣味化教學實踐活動形式化嚴重,同時學生也很難積極踴躍地參與進來。基于此,文章從六個方面來進行舉例和論證。
一、 更新教學思維,誘發和啟迪學生數學游戲意識
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想要讓趣味化教學的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需要教師從誘發和啟迪學生的數學游戲意識入手,將其落到實處,滲透到趣味化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期間受到影響,潛移默化地樹立起一定的數學游戲意識。
例如,在“負數”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期,教師組織學生展開了一次“說反話”的趣味游戲活動,并借此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入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在此次“說反話”趣味游戲活動當中,由教師例舉現實生活當中一些常見的實例。比如,向前走500m、北京白天的溫度最高可以達到30℃、小明到銀行存了3萬元人民幣等。而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所例舉的實例,快速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如向后走500m、北京晚上的溫度最低可以達到零下30℃、小明到銀行取了3萬元人民幣等。通過比一比哪位學生的反應快,從而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激起學習和探究本節課知識的欲望。隨后,教師便從認識溫度計入手,通過給各個小組的學生分發溫度計,讓小組學生仔細觀察溫度計,從而在觀察和研究的過程中談一談對溫度計的認識。比如,溫度計的讀寫以及為什么0℃是界限等。最后,為了誘發和啟迪學生的數學游戲意識,教師還可以從歸納正數和負數入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利用課件給學生出示一些具體的數據+8844.43、-155等,并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來對這些數據進行觀察,準確說出教師所給出的數據可以應用到哪些實例當中,從而在具體闡述的過程中提高對“正負數”的認識。比如,+8844.43可以代表海拔的高度,而-155則可以代表勘探井的深度。
二、 設計游戲情境,增強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體驗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游戲情境的設計,能夠讓自己在參與數學情境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降低對數學知識學習可能存在的抵觸和排斥心理。對此,在整個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對數學游戲情境的設計給予關注和重視。
例如,在“圓柱與圓錐”一課的教學之中,在教學初期,教師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準備了一些小紙條,并在上面繪制一些幾何圖形。由教師從中隨機抽取一張,說出它的名稱,而學生則需要對教師所抽取的幾何圖形進行觀察和研究,并試著在觀察的過程中準確說出這些幾何圖形的特征,以此來引入本節課的學習。隨后,教師則可以將圓柱或圓錐的實物向學生進行展示,并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和感知圓柱或圓錐的特征,并將交流和感知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析,以此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比如,圓柱的上下兩個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兩底面相等,但是高矮不同的圓柱比較起來會有什么不同?圓柱的側面又有什么樣的特征等?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和討論,進而充分了解和掌握圓柱或圓錐的特征。最后,為了切實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了“制作小能手”這樣一個趣味數學游戲情境活動。在此次游戲情境當中,學生需要靈活應用數學課堂上所學習和掌握的圓柱與圓錐知識內容,試著自己動手去制作一些圓柱或圓錐物體。通過讓學生將自己動手制作的圓柱或圓錐物體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比一比誰做的又美觀又標準。
三、 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致
很多時候,學生不愿意主動的對一些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是無趣且枯燥的,學生難以提起主動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因此,為了調動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需要教師對現有的一些教學方法進行拓展和豐富,選擇能夠激發學生課堂學習欲望的方式來進行授課。
例如,在“扇形統計圖”一課的教學之中,在教學初期,教師向學生展示了現實生活當中一些運用了扇形統計圖的典型案例,并讓學生試著對這些扇形統計圖案例進行觀察和研究,試著說一說究竟什么是扇形統計圖以及利用扇形統計圖來統計數據有哪些優勢。隨后,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課件優勢,向學生直觀展示某班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小組人數以及1999年我國城鄉人口統計的扇形統計圖,如圖1所示。
讓學生試著思考從課件所展示的扇形統計圖當中得到了什么信息,這兩幅圖有著什么共同點?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探討,進而準確得出扇形統計圖的定義和特點。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扇形統計圖制作的步驟,教師還在班級范圍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班級學生的飲食”的信息調查與收集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試著以小組為單位,分組對整個班級每一位學生一周的飲食情況進行調查和記錄。通過系統化的歸納和整理,進而利用扇形統計圖的方式在課堂上集中進行分享和展示。如此一來,既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了扇形統計圖,又讓學生在實際調查和研究期間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達到了健康育人的目的。
四、 開展小組游戲,提高學生課堂合作學習的效果
就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形式來看,很多學生對于數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在數學課堂上總是呈現出一種厭學的狀態。在這種狀態的影響下,學生不僅難以有效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同時也讓教師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設計一些小組游戲活動,則可以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為此,教師在趣味化教學期間需要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小組游戲活動。
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二)”一課的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利用課堂質疑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了“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臺風嗎?你對臺風的印象如何”的常識問題。通過給學生播放一則和臺風有關的消息,比如“目前某一股臺風正以每小時30km的速度從某城市的被北偏東45°方向向該城市移動。”并就該問題指導學生從位置與方向方面來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位置與方向。隨后,教師則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媒體優勢,給學生播放和展示和這則臺風消息有關的情境示意圖,并讓學生對情境示意圖當中所給出的內容進行詳細的觀察和研究,重點交流和探討情境示意圖當中的臺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在哪里;消息當中所給出的北偏東45°又是什么意思。從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該如何去判斷位置與方向。最后,為了切實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并開發了“看圖尋寶”的趣味游戲活動。在此次趣味游戲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提前將教室進行簡單的布置,并將一些物品放置到了班級不同的角落,利用多媒體課件繪制一張標注著各個物體藏匿地點的簡易地圖,并將其在大屏幕上進行了展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次參與此次看圖尋寶游戲活動。其中一個小組的學生在參與游戲期間,另外的小組都需要在教室外進行等待,直至所有的小組都參加完此次游戲。而教師則需要根據各個小組學生在游戲當中所找出的物品數量來評出最后的勝利者。此類小組游戲的開展,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了位置與方向的判斷方法,提高了學生數學課堂的參與度,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默契感和合作意識,毫無疑問,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是十分巨大的。
五、 加強計算練習,借數學游戲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教師對數學的計算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重視。而舉辦一些具體的數學計算實踐活動,能夠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
例如,在“分數乘法”一課的教學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復習導入的方式向學生出示一些具體的數學練習題,讓學生在回顧舊知的基礎上進行作答。比如,指導學生對“小芳打算用一張紅紙來裁剪窗花。現已知一張紅紙一共可以裁剪5個窗花,而小芳現在裁減了3個窗花,那么,這張紅紙還剩下多少?”通過對練習題進行解答,從而讓學生在進行解題的過程中實現對前面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一方面,為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還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了“比比誰算的準”這樣一次趣味解題活動。在此次趣味解題活動當中,教師依照教材內容,為學生例舉了“小趙和自己的好朋友小新一塊分吃一個蘋果。其中,小趙吃了蘋果的 2/5,而小新則吃了蘋果的1/5,請問,這個蘋果還剩下多少?”“小明打算到文具店去購買一些文具。現已知,一個數學筆記本的價格為6元,而一支圓珠筆的價格則是數學筆記本價格的1/3,而小明打算購買一只圓珠筆和一個數學筆記本,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等一些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數學習題,并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進行解答,從而在解答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數學計算能力。
總的來說,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之中,借助趣味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授課,不僅讓更多的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大大提升了數學課程的受歡迎程度。同時也為接下來小學數學的趣味化教學提供了一定的理論研究依據。鑒于此,在趣味化教學期間,既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出發,為學生開發和設計一些小組游戲內容,又要加強學生計算方面的練習,多組織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數學計算游戲,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和提升自身的數學計算能力。當然,教師還需要格外重視對整個趣味化教學過程的反思,借此來保證整個趣味化教學工作穩定且有序的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邱海余,丁洪娥.構建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方案分析[J].才智,2020(5):208.
[2]劉佐炎.小學數學趣味化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3):101.
[3]杜鵑.小學數學趣味化課堂的構建策略探討[J].現代交際,2017(17):164.
作者簡介:
王雷,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驛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