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德育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是教育中的一項重點任務,同時發展學生德育方面的能力是現如今教育的新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教育實力的要求。在初中這一階段,要想落實好德育方面的教育,需要教師和學生家長協作,營造出更好的學習氛圍,增多德育相關工作的參與人員,讓學生逐漸提升自身思想品德素質。
關鍵詞:初中;實踐探索;家校德育融合
一、 引言
在初中這一階段,在德育方面出現相關問題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不正確、學生受家庭的影響,或者是學生自身觀念有一定的偏差等。文章主要論述了在初中階段德育的教育中,將家校德育進行一定的融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其所具備的重要性和相關意義,還分析討論了解決相關問題的策略。
二、 在初中階段將家校德育進行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通常來講,一般都是學生家長主動地和教師進行一定的交流,在初中這一階段,將家校德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占據的是主要地位,畢竟教師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理論支撐。部分學生家長并未認識家校德育的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其內涵,他們通常認為教育是學校所需負責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家長缺乏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及和教師溝通交流的動力。尤其是那些學歷較低的家長,由于他們學習到的知識有限,導致他們不會主動和學校進行一定的交流和合作。部分家長的思想認識不到位,給家校德育融合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正視家校進行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要去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現今,中國大力倡導素質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學校里,素質教育被普及的次數非常少,學校追求更多的是升學率。由于被應試教育所束縛,導致德育方面的教育僅僅是應試教育所使用的工具。部分初中學校會按每周的課表進行上課,不過教師只是簡單地照著書本知識進行教學,并把這種方式作為唯一的教學途徑,從而忽視了從其他方面出發去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這也導致德育相關方面的教育只是一種形式,并沒有落實到學生身上,學生沒能受到更加真實的影響。
三、 家校德育的融合中所存在的價值以及相關意義
(一)將家校德育進行融合的重要性
對許多學生來說,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是家庭教育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需要得到學校的幫助以及指導,從而發揮其最大功效。學校是每個學生生活的第二個環境,學校的相關管理理念以及教師的教學方式都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如果學生家長和學校能夠進行一定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對學生心理以及行為的一些變化進行更及時的反饋。通過對學生的一些動態的分析以及掌握,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并在恰當的方向進一步地發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對學生德育方面進行培養是為了能讓學生實現社會道德化,通過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引領學生能夠健康地學習成長,并讓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校培養學生德育方面還需要家長的引領以及參與,通過讓教師以及家長進行一定的溝通,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是非觀念,所以說家校德育的融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家校協同德育教育的主要意義
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需要學校以及學生家庭一起負責,為能夠讓學生可以快樂地學習以及健康的成長,學校和家庭需要充分地協作配合,進一步在整體上把教育的作用發揮完全。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來說,這是一項較復雜的任務。如果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里,就能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優良的品質以及習慣會影響行為動作,學生如果能做到穿著大方、尊重長輩等,這樣的學生在校內校外的形象都會得到一定的提升。要想減少德育方面出現問題的學生的數目,就需要認識到這類學生出現問題的關鍵所在,進一步地去分析學生做這件事的原因,再從根本上進行解決,規避同種問題的再次出現。教師對道德方面出現問題的學生要將問題道德化,不能認為這類學生有心理疾病,不能質疑這類學生的能力等。教師要學會引領學生認識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來提高學習的氛圍。
四、 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探究
(一)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德育品質
現今,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提不起興趣。在德育教學方面,更多的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改變教學風格,及時更新教學方案和創新屬于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方式。只有在提高教學風格和教學方式上多下功夫,才能夠讓學生愛上德育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另外,教師的專業性表現在自身具備的教學素養、先進的教學觀念、創新的教學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量,以及高尚的個人情操和多方面的技巧。教師傳授知識是一個完善自己教學方法和提升自我專業成長的過程,要實現德育教學顯著成果是一個長期工作。初級階段的德育教學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主動引入一些新的知識,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通過運用穿插式教學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吸收知識,還能在保證課堂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他們的思想品質。在學生融入課堂的同時,幫助學生滲透德育知識和理解吸收文化知識。例如:針對每一門學科,教師在正式上課前,應該做好充足課前準備,要精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實際學習情況,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正確引導學生并走進他們真實的內心世界,去幫助他們解決內心的疑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學生家庭一起負責,為能夠讓學生可以快樂的學習以及健康的成長,學校和家庭需要充分地協作配合,進一步在整體上把教育的作用發揮完全。在課堂上也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倘若學生不在狀態上,可以及時引入一些他們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講解,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在知識點上。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出高效率的教學方案。
(二)營造學習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核心價值觀的灌輸和學習氛圍非常重要,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習階段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所以家庭和學校向學生傳輸的知識內容對學生價值觀的養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和家長一直都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是決定學生價值觀的重要因素。所以,營造良好的核心價值觀氛圍相當重要,只有優化環境才能讓學生在優良的環境下成長,學生受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都應該根據正確價值觀的要求去營造一種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思想氛圍,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家庭應該營造一種和諧進取的氛圍,優良的家風也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學校與學生家長的共同努力,一起將核心價值觀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可以著重烘托良好的學習氣氛,用以幫助學生去培養良好的價值觀。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為學生打造適宜的學習環境,再加之教師在講臺上采取合適的措施,來為學生講解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在成長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的兩大學習課堂。為了促進學生能夠全面地發展,為祖國培養出能夠當大任的新一代優秀的青年,那么就必須要同時注重家庭和學校這兩大課堂。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校與家庭之間并沒有過多的互動與探討,尤其是在德育教育這方面,其實學校和家庭都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重要課堂。所以,為了培養出優秀的新一代青年,學校和家庭之間就必須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互動,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近幾年來,隨著中國科學技術高質量與高速發展,中國已經迎來了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中國的各個產業與領域帶來了新的生機與發展挑戰。例如在教育領域,學校基本上已經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模式。所以,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互動也可以從互聯網的視角下出發,去探尋這兩者之間該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加強彼此的互動。例如,學校借助互聯網技術在不同年級的不同班級中,建立“師生家長群”。這樣不僅可以使家長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動態,而且教師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將學生的情況告知家長。通過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對話聊天,來拉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同時還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尤其是對那些性格內向敏感的同學來說,該方法在育德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四)學校與家長可以共同舉辦讀書會,以此來拉近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距離
有些學校會認為學校與學生的家庭之間,并不需要拉近相互之間的距離。覺得學校是學校,家庭是家庭。覺得這兩者之間相互之間的聯系不大,而將德育教育的知識也主要是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相關的知識。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一個學生他本身的品質與許多因素相關,而形成這些品質與特點的地點主要是學校與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學生很小的時候,家長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德育知識的講授,而在課堂上,教師則通過更加正式的手段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德育教育以及它的重要性。所以說,家庭和學校都是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重要課堂。而想要真正地培育出一位優秀的德、智、體、美、勞兼備的青少年的話,就必須將家庭與學校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家校共育模式,以此來加深家校之間的互動。只有如此,才能夠更好地將家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從而推動家校共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升育人內涵和育人水平。另外,在長期的研究過程中,不難發現,學校與家庭共同舉辦讀書會的活動能夠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該活動能夠加強學校、學生與學生家長這三者之間的聯系。而讀書會又是一項比較有趣的活動,通過家長與學生共讀一本書,來促進學生的家庭關系,這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這一階段,德育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通過實施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地把教學任務更好地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道德方面的優良品質。文章主要是論述了在初中階段德育的教育中,將家校德育進行一定的融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其所具備的重要性和相關意義,還分析討論了解決相關問題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龔繼成.“家校社”協同,讓教育有溫度:廬山市白鹿中心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家,2019(9):57.
[2]王云燕.家校聯系提高初中生德育教育實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1):94-95.
[3]季敏.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德育教育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60-61.
[4]吳映英.家校協同德育教育的探索[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1):223.
作者簡介:
張旭東,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盱眙縣第三中學。
文章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立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主題型活動教學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JY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