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梅
摘 ?要:教學案例分析與反思是提高年輕教師教學能力途徑之一,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三《資源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展開如何備好一堂課及課后反思。
關鍵詞:教學案例;南水北調
如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是所有年輕老師一直在思索的問題,經過一年多教學實踐,個人覺得無非就是要做好三點:一是提高備課的有效性,二是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三是提高課后反思的有效性。本文將以人教版必修三《資源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為案例,闡述如何落實“三效”提高教學水平。
一、提高備課的有效性
2021年11月初,本人申請了面對全校性的研究課,課題是必修三最后一節內容《資源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這節內容具有很大的挑戰,一是課本對這塊內容是以課后活動形式呈現,內容很少,主要通過學生搜集資料解決問題,但在學校資源有限的條件,這個全班性活動很難實現;二是需要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后,以小見大,懂得掌握區域跨資源調配的方法。通過研讀課標、考綱,以及做練習,苦思冥想之后,最終確定了以問題探究的模式展開教學,之后是搜集新鮮的素材,編寫教學設計,把整體的思路整理出來,再做導學案和課件。
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準備工作,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傳授方法和規劃教學活動。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說過:“用一輩子備一堂課”,備一堂課,需要動用自己的知識“積蓄”,而“積蓄”不是一兩天就形成的,需要長期不斷積累的。
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2021年11月10日,正式面向全校上這堂研究課,課堂開始先讓學生說出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工程有哪些?從而引出今天的主角“南水北調”,接著拋出本節課學習內容,以及觀看《南水北調工程紀錄片》,紀錄片是央視為慶祝改革開放40年拍攝,內容貫穿后面的學習,也起到視覺的震撼,引起學生民族自豪感,接著三個學習小組結合視頻和導學案的材料分別討論“為什么調”、“怎么調”、“調的意義”三個問題。在討論環節,學生激烈地開展,互相評價對方的得失,展示環節,學生積極地舉手回答,一個接著一個補充前面說不到,這也是意想不到的結果。接著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點評,并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取信息,也就是培養學生審題的能力,在“怎么調”的講解中,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三條路線的情況,讓學生自己總結“東、中、西”三線的優缺點,目的是培養學生概括的能力,最后“調的意義”,幫助學生總結他們討論的答案,升級為模板,以及通過一道變式訓練來鞏固。在課堂的最后,提了一個疑問:“面對天來之水,要如何保護呢?”問題拋出,馬上引來學生的天馬星空地回答,這道題是開放性題目,目的是激發學生發散思維,思考,提出解決措施,從課本出發,超越課本。
本節課的效果比預期還要好,從聽課老師的點評中主要體現在:
這是一堂基于課本教材,又不受教材限制的課,因為教師重新開發素材,又不脫離核心,更體現了教師具有專研的科學精神;
落實新課改核心素養的理念,課堂多次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鍛煉學生的能力,刺激學生思維的發散;
重難點突出,用問題探究教學突破難點,教學模式創新,素材新穎,環環相扣,自然而然,重視培養學生審題;
能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恰當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能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效地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
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學習興趣濃郁,教師課堂把控能力較強,具有較好的親和力。
當然,也有需要加強的地方,比如有:1、素材文字過多,教師可以適當刪減與問題的內容,達到簡單明了;2、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板書要點,方便后面的點評;3、增加練習量,鞏固本節課的知識等。
三、提高反思有效性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努力,研究終于落幕,有優也有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幾點建議:
注重備課,優化教學設計。要想上出一堂精彩的課,有的人用一生去備課,一生去優化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構思是老師這堂的靈魂,教學設計先于制作課件,而在地理教學上,好的教學設計,可以將課本枯燥的文字動起來,可以帶領學生徜徉在山水自然環境中,可以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的探索精神。但教學設計不能華而不實,不能脫離課標與考綱,所以設計前,必須研讀課標、考綱和教材。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要慎重考慮,必須是能實現的具體目標,這也是教學設計中的核心,而教學的過程緊緊圍繞這核心展開。教學環節設計既要完成教學目標,又要落實以學生為主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嘴、動手,就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設計環節,尋求更多與教學相關的內容。因此,就需要教師用地理的眼光看待世界,敏銳的思維分析出現的現象,特有的細心留意周圍的事物,儲存教學所需要的素材,以廣闊的視野,將毫不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
不斷豐富地理學科專業知識。作為年輕教師,要深知自己缺乏扎實的專業知識,這主要體現在課堂專業術語的表達上和解題思路上。只有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如何提高專業知識?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做題,既能增加知識面,亦能把握考向趨勢。除此之外,還需要增加自己的文化素養,多閱讀,多聯系相關學科。
時時把握調度課堂及課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程度。同時又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進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一堂課假如問題設計的好,即能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落實好課堂教學的內容,又能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其次,讓學生參與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一些簡單有實踐意義的課題,讓他們形成調查小組去社會等實踐。
教學是永無止境的,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年輕教師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及時的進行教學反思,多與師傅、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改正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內容詳析[J]. 付治堯,徐桂. ?地理教育. 2012(09)
[2]從“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學習區域地理[J]. 何建偉. ?地理教育. 201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