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榕
摘 ?要:愛因斯坦說:“能培養出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的愉悅是教師的最高本領”孔子也曾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教師要想講好課,就必須注意教學語言的藝術。對于小學教師來說,必須努力創造自己的語言風格,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藝術,以實現課堂教學的藝術化。下面,從幾個方面就教學語言的藝術問題談談看法:
關鍵詞:教學語言;藝術導入語;講解語;板書語;總結語
一、導入語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能使學生做好上課的心理準備,并集中注意力,激發較強的興趣。而導人語則要遵循巧妙、自然、簡短的原則。此外,還要注意導入的方式:或在自由交談中水到渠成;或在溫故而知新中自然過渡;或開門見山設題引思;或由新聞、圖片等引人入勝中導入,等等。如在講解水這一話題時,教師就可以先以自由交談的方式和學生談論水的用處,讓學生說出水的作用,這樣,就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激活了課堂氣氛。接著,教師可向學生提問:珍惜水資源從身邊小事做起由此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對新課有個大致的了解,消除了對新課的生疏感,又增強了學好新課的自信心。
二、講解語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生動有趣地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并達到事半功倍、畫龍點睛的效果。那么,要怎樣才能使教學語言更具吸引力呢?
1.講解語言要有激勵性,要具有感人的力量,要熱情、誠懇、富有感染力等。教師一定要把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語言中去,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導之以行”,老師的鼓勵,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參與和自主意識,有益其人格的健康發展。一句贊揚,一個眼神,都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拉近師生的距離取得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如:你的想法很有創意,看來你是認真思考了。你很勇敢,第一個舉起手來,說錯不要緊,關鍵是敢于發表個人見解等的課堂評價,對學生來說猶如注入了一針興奮劑,特別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孩子。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學生的個性飛揚。讓他們感受到真誠與智慧,從而達到激勵教育的目的。
2.講解語言要有啟發性。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個好教師。一名教師只有在他學會在面部、姿勢和聲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時,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就是說眼睛可表示出各種各樣的感情,如高興、氣憤、贊成、反對等。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常靠眼睛來聯系,都是用和藹親切的目光去捕捉學生的視線,讓眼光灑遍教室的每個角落,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這樣無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課堂的作用,任何學生都喜歡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講解。因此,教師要盡量使用含蓄幽默、措辭優美的教學語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從而時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避免他們的思想開小差。反之,如果教師整節課都板著臉,對著課本或教案一字不差地念,就必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講解語言要有科學性。
在課堂上講解某個概念、問題、道理或故事時,語言都要完整、有邏輯。“是什么”、“為什么”,等等,要講清楚來龍去脈,且要遵循課本章節之間、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把看書、講解、聯系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才會井然有序。
此外,在講解語中還存在很多不規范的語言(也可稱為禁忌語),需要教師加以糾正、克服。①隱性禁忌語。主要是指在教學中,無意識地給學生造成傷害的語言。課堂上一些模糊的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之類,其實并無存在的價值。長此以往,只會讓學生形成直線的思維模式,并阻礙他們潛力的發揮。②顯性禁忌語。是指對學生造成身心傷害的語言,即一些“冷、硬、辣”的話。如教師上課時直接以語言對學生的智力加以惡性地攻擊等,這就會導致多數認真學習的學生因此失去了學習興趣。這樣,就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傷害了他們的心靈。因此,教師必須記住自己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要充分準備,對學生要細心、要有耐心,精練也就是凝練,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不重復羅嗦。否則,一是使問題講不清,二是容易產生歧義,嚴重的還會使學生厭煩,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三、板書語
板書語是教學語言中的特殊形式,屬于書面語。雖然現在的課堂大多都采用了高科技教學手段,但板書還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而有效的輔助手段,它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因此,教師要設計好板書。并遵循以下幾點:
1.目的性。任何一則板書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否則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要創造有價值的板書,就要認真鉆研教材,遵循以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并按照教學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2.針對性。一則好的板書,要一針見血地體現出本課講解的重難點知識,并集中體現教學目標,切忌隨心所欲、不分主次。如:我在上語文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愛發脾氣的小男孩》這課的時候設計發脾氣和笑臉的貼圖,發脾氣時貼哭臉改掉愛發脾氣時貼笑臉。對本課有針對性講解。
3.概括性。板書是書本知識的再次呈現,但又必須加以選擇。所以,要緊緊遵循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準確、精煉地把知識呈現在黑板上。
4.計劃性。板書寫什么、怎樣寫,課前都得提前準備,切忌隨心所欲,否則就會顯得雜亂無章,學生也得不到要領。
5.靈活性。板書的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課堂出現一些突發現象或突然出現的靈感等,靈活變動板書內容。如:我在上四年級的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中我請兩名學生把課題寫在黑板上,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努力使學生參與板書真正最大限度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學生板書課題之后我直接向學生質疑:“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子(板書:父子)?為什么說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板書:了不起)?請自由讀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寫的故事說一說。”我這個把問題作為學生自讀的出發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讀感知,在感知的基礎上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循路讀通。
這樣,學生自己找路走,就順應了教學主體 學生的思維向上發展。
四、總結語
上完一節課后,教師要對本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這就要注意使總結語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發人深思,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并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智能的發展。
總之,課堂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為了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讓我們在三尺講臺,一片天空為孩子們譜寫動人的五線譜,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平時多讀書,不斷給自己充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并優化課堂教學的活力,切實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寶珠;美的語言 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評價語言[J];教師;2018年01期
[2].劉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語言有效性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51期
[3].易榮清;如何用好課堂評價語言[J];考試周刊;2017年61期
[4].蘇元煒;小學語文課堂語言評價問題探究與解決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