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摘要隨著社會的轉型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生的執行能力成為許多工作的主要要求,為幫助學生有效適應未來的工作,必須將大學生執行力的培養納入高等教育系統中,讓學生掌握職業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操作能力,有效應對未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因此,本文就大學生的執行力培養策略進行簡要分析,結合職業的發展和當前的就業情況,為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職業發展 大學生 執行力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09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xecutive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eer Development
WU Jing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xecutiv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main requirement of many job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effectively adapt to the future work, we must br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xecutive ability into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operational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ecutive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 combining with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wordscareer development; college students; executive ability
1當代大學生執行能力的分析
1.1大學生執行能力的概念
從字面意義上解釋,執行能力是指為達到既定的目標形成的操作能力,針對大學生而言,嚴苛的人才市場形勢要求其必須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從職業的角度出發,發展高效執行能力。通過對問題進行深度和廣度的分析,及時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解決。執行能力不僅需要個人擁有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也需要有快速的問題反應能力,目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更加需要具有執行能力的人才,幫助企業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在短時間內合理的解決相關問題。因此,大學生為獲得就業機會,就必須在大學期間結合自身的職業定位,提高執行能力,有效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突破就業困境,尋找自身發展的價值。[1]現代環境要求大學生的認知更加全面,職業技能多種多樣,在知識層次基礎上構建經驗層次,利用專業技能迅速處理其中存在的問題,這就是現階段大學生應該擁有的執行能力。
1.2當代大學生執行力培養的理論依據
在我國教育體系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問題和職業能力問題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國外的先進經驗可以篩選融入執行力培養體系中,結合我國真實的社會環境和職場環境,制定適合當代大學生執行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對學生的執行力有積極的影響,學生可以一邊參與學習,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一邊在企業單位中進行實踐。雙元制下的兩種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為學生執行力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機會。德國雙元制模式倡導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的結合,學生可以在企業單位之中通過親自體會、親自了解,逐漸提高自己的執行能力。在我國高等教育系統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可以借鑒雙元發展優勢,運用校企共同培養的方式,培養執行能力較強的專業人才。[2]
2當代大學生執行力存在的問題
2.1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當代大學生不同于七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其是家庭中的獨子和獨女,性格相對浮躁,對學習的態度并不端正。很多學生會認為進入大學就意味著自由,而國內的高校也并未注重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大學校園更多的是自由和散漫的氛圍,缺乏創新和挑戰的學術研究環境,導致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沒有方向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明白自己進入大學的主要目的,因此學習積極性出現下降。而且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一部分大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的環境相對封閉,在進入大學之后無人管教,自我約束力不強,導致大學生在面對任何問題時都敷衍了事。就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一部分大學教師會在日常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而有一些大學生為了節省時間或者為了應付教師,在網絡中東拼西湊、復制粘貼,很少有學生認認真真的思考完成作業。在大學,自修室通常只在考試前兩三天人滿為患,平時根本無人問津,這從側面反映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自主學習意識不強。一些大學生產生錯覺,認為在畢業后拿著大學文憑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無須進行較多的付出和努力,這種錯誤的觀點會讓學生喪失動力,逐漸喪失執行力,在畢業后容易被社會淘汰。[3]
2.2缺乏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
目前各類高校更多注重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為迎合雙創教育環境,為迎合社會大眾創業的潮流,但有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大學生在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同時,教師也沒有對學生加以指導,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在畢業后才幡然悔悟,卻為時已晚。一部分高校雖然開設有職業教育課程,但一些職業教育內容更多是理論性的指導,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結合社會的實際發展形勢講述,學生在學習時會產生應付考試的心理,沒有學習到職業教育課程的精髓。目前大學生接觸的新興事物比較多,如果不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則會讓學生失去明確的奮斗目標。在大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不知所向、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見解,也沒有超強的執行能力。另外,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大學生活的過程中,雖然設定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但由于職業生涯規范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執行起來比較難,在短暫的執行之后會疏于管理,喪失對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信心。
2.3缺乏創新意識和堅定的意志
執行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超強的自律能力,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諸如微博、微信、知乎等平臺中都在宣傳自律能力的重要性,而一部分大學生在刷手機的過程中,只看到各種平臺中宣揚的自律精神,宣傳的娛樂文化和網絡文化,對相關自律能力的視頻或者文章進行點贊,但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動起來,自律成為口號。自律能力差導致學生執行能力較差,在創新創業的社會大環境下,學生缺乏創新精神。一部分學生在大學中急于求成,妄求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但并沒有預料到成功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挫折,一旦遇到一些小的困難或者挫折,就會打退堂鼓,選擇逃避或者放棄,久而久之養成偷懶、缺乏韌性的行為習慣。在未來的工作和職場發展過程中會躲避某些工作,認為自己無法完成一些看起來比較困難的工作,而且由于缺乏創新能力,很難高效率的預判事件發展的方向,在完成各種事情的過程中因循守舊,無法突破傳統的思維局限性,養成膽小怕事的習慣,不符合企業轉型創新的要求。[4]
2.4缺乏集體意識和紀律意識
在大眾化和平民化的教育下,來自鄉村和城鎮,不同區域的學生集中于高校,這種地域性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會導致不同的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相處到一起,而一部分性格比較孤僻或者自我意識較強的學生很容易搞個人主義和小團體主義,缺乏集體意識,缺乏紀律意識,不僅會損害集體的利益,還會影響個人判斷和處理事物的能力。這些問題都集中反映大學生執行能力不足的現狀。在職業發展的視角下,大學生更需要養成誠信意識,養成時間觀念和紀律觀念,形成集體主義和信譽意識,從學生的品行方面出發,在健全學生人格的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執行力。
3提高大學生執行能力的方式方法
3.1提高大學生對執行力的認識
想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執行能力,提高職場競爭力,光有高校的努力顯而易見是行不通的,學生個人的意識、個人的發展意愿、個人的需求是提高執行力的關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總體提高其執行能力,首先,高校需要構建科學的校園文化,通過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氛圍,讓大學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進入大學的目的。通過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從小事中體現執行力,將每一個細節盡量完美化,從細節出發發現各種各樣的機會,擁有成功的機會。大學生個人需要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影響下,重新評估自己的價值,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通過樹立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認真嚴謹的學術研究態度,樹立誠信意識、團體意識,在日常積極的學習各種各樣的文化知識,學習不同層面的科學技術和專業技術,利用強大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武裝頭腦,獲得職業發展的基礎能力。當前社會的大學生群體并不如七八十年代受歡迎,隨著社會的激烈改變,各種新職業不斷涌現,各類職業不再是單一的技能就能應對的,學生需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職場中獲得發展的可能性。因此,大學生需要抓住各種機遇,參與高校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參與各種社團組織,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接觸社會的方方面面,積累一些實踐的經驗用來分析理論性問題,通過不斷的鍛煉和不斷的積累經驗,提高自我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綜合提高自身應對問題和挫折的能力。
3.2展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在逐漸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各類型的企業都非常注重員工的個人執行力,員工的辦事速度和問題的分析深度和廣度、對事物未來發展的控制、對問題采取的方法都是其個人執行力的具體表現。由于當代大學生大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較少與社會實際環境進行深入的接觸,在畢業之時需要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為員工的身份,在不適應新身份的情況下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現實問題。因此,高校需要注重大學生執行能力的培養,展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大學期間不斷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學習情況,委派專門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進行輔導,幫助學生確立階段性的學習計劃,調整職業生涯規劃。高校可以根據現階段職業發展的方向和企業實際的要求,重新塑造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系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及時做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合理規劃大學的學習時間,有效利用學習時間訓練各種技能,同時在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過程中,高校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平臺,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學習有意義的事物,而不是將時間浪費在娛樂方面。在生涯規劃指導平臺中,學生可以階段性的提出疑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疑惑設置指導方案,探討教師個人在實際職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驗教訓。
3.3科學的創新教育和自控力教育
當代大學生是最先接觸前沿知識的人,最先接觸前沿科技的人,是社會建設的希望所在,執行能力的強弱直接會影響學生的職場競爭能力,直接會影響學生的職業規劃,甚至會影響整個企業的經營運轉,既影響學生發揮個人才能,體現對社會的價值,也會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5]因此,為培養大學生的執行能力,高校可以展開科學的創新教育,在教育途中,通過各種創業案例,就業案例,與學生深入分析目前人才市場的內涵,分析每一類職業的發展優勢和發展桎梏,潛在的提示學生要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形成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高校可以有效利用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參與各種創業比賽、創新大賽,幫助學生在各種項目之中有效的創新,分析和判斷項目的發展形勢、預測風險,未雨綢繆地做出措施。高校可以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創新教育之中,養成多種多樣的興趣,設置困難關卡,讓學生提解決措施,越過一道又一道難關,養成不怕困難、沉著應變、永不放棄的精神。可以利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為學生設置一些實踐類課程,在實踐類課程中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靈活的調動專業技能,應對不斷變換的情況。在課程中制定上課時制度,簽到制度,討論制度等,硬性約束以保證學生自控力,讓學生在制度的要求下逐漸養成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控能力,為執行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3.4結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個人形象
企業的凝聚力是企業除經濟利益之外最看重的一個環節,如一個人不合群,經常搞團隊中的小團體主義,則會讓企業管理陷入困境。因此,高校可以正確審視目前大學生的個人品行,發掘企業潛在的用人標準,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積累實戰經驗,在企業中認真觀察企業的用人標準,結合企業的崗位需求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同時,在企業文化的感染下,讓學生形成誠信意識和集體意識,養成榮辱與共的思想觀念,綜合提高學生個人的品行,幫助學生樹立個人形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經常性的運用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健全人格,以良好的個人形象形成職業競爭力展示自己的執行力,獲得企業和社會的認可。
4結束語
總之,對大學生執行能力的培養刻不容緩,需要深入分析當前大學生執行力存在的具體問題,通過對其原因進行深入的探究,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大學生執行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的規劃。
基金項目:2017年湖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科學研究處,項目名稱:職業發展視域下大學生執行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17G159
參考文獻
[1]白閣.新時代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實現路徑探析[J].學習論壇, 2018,000(012):54-59.
[2]楊云.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缺位與補位——以重慶市部分普通高校生涯教育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 v.39;No.692(21): 17-19.
[3]田浩宏,楊美.基于PDCA循環法提高大專院校學生會執行力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v.28;No.733(35):128-130.
[4]林思序,王珊珊,王思文.論大學生創新創業對大學生執行能力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55.
[5]湯煥坤.高校大學生公益活動執行力度的阻礙因素及改進措施[J].山西青年,2017,000(0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