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娜古麗·君居列克 沙吾麗·達吾提拜 來月
摘要動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生物科學的教學和研究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傳統動物學實驗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改革和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已無法滿足教學、科研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對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考核體系、標本館建設和結合科學研究等方面改革進行了探討,以期為農林院校和師范類院校生物類專業動物學實驗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動物學實驗 教學改革 初探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42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Zoology Experi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ake Biological Science Major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ainaguli Junjurek, Shawuri Dawutibai, LAI Yu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s, Yining, Xinjiang 835000)
AbstractZoology is a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biological scienc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zoology experiments is nowadays with increasingly fierce curriculum reform and competition for talents, and i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form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assessment system, herbarium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cours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biology major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normal colleges.
Keywordszo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動物學”是伊犁師范大學四年制生物科學專業的基礎課。教學內容是依據學校制定的學生培養目標、生物與地理科學學院的教學計劃以及目前科學發展對本課程的要求而設置的?!皠游飳W”教學內容分為課堂講授、實驗和野外實習3個教學環節。[1]3個環節彼此補充和促進,從不同方面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
動物學實驗課是學生通過自己采集、觀察、培養和解剖,以了解各類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生活習性及環境之間關系。[2]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是提高動物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部分研究學者針對農林院校和師范院校的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從整合實驗內容、重視預習、精講設問、反饋交流、靈活指導、改革課程考核體系、優化考核方式、豐富實驗報告內容等方面對動物學實驗進行了教學改革,[3]增強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實驗操作能力,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近年來我們通過精簡、優化和整合普通動物學實驗內容結構配置、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改變考核模式、室內野外實驗實踐相結合等方面對動物學實驗進行了改革。但改革后的動物學實驗仍以觀察性和驗證性實驗為主,探究性、創新性和自行設計性實驗所占比例仍較小,雖然觀察性和解剖性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鞏固理論知識,但不利于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難以推進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因此,結合學校的學科、專業、人才和資源等實際情況,探索一套提高動物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方法仍然十分必要。
本文結合我校和本專業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改革目標、存在的問題、改革內容和實施方案,以期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1改革目標
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是將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探索,其目的是使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實驗設計、較強的動手能力、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能夠更好的運用理論知識,從事生物科學和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和實際工作的能力。[4]因此,本研究以學生為核心,以實踐教學為基礎,對動物學實驗課程改革方式進行探索、討論、實施改革方案,進行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加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最后室內實驗與野外實習相結合,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利用率,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實驗技能提升的目的。[5]最后實現動物學課程教學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金課”標準。
2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動物學實驗教學我們很遺憾的發現,學生往往為了應付完成實驗而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難以真正理解、分析和利用,從而形成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模式??荚囘^后,連當時非常清晰的知識點都被完全遺忘,所以因勢利導、加強課程內容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2.1教學過程有待改進
實驗教學一般包括講解、操作和實驗報告等。教師事先分門別類,讓學生對照實驗指導去觀察并加以驗證。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部分學生看其他學生操作,不主動動手操作、看熱鬧,失去了求知欲望。而且課后記不牢,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必須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
2.2實驗教學內容有待優化
目前動物學理論課、實驗課課時減少,動物學實驗仍以觀察性實驗為主,多數為驗證性實驗,探究性、設計性、自選性實驗所占比例仍較小。野外實習時間由原來的20多天,減少到現在的10天。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實驗任務,又能保證實驗質量,并為野外實習打基礎呢?
2.3忽視實驗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
目前科研項目與實驗教學融入不夠;實驗內容缺乏活力,學生對科研項目認識不清、熱情不夠。應更好的調動本科生從事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更好地營造大學生參加科研的氛圍。
2.4課程考核方式不太合理
平時學生對做實驗不重視,考核方式沒有體現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期末考試前死記硬背實驗內容應付考試的現象比較普遍。
2.5沒有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
動物學實驗教學、野外實習和標本制作、數據庫構建中沒有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
綜上所述,對于“動物學實驗”課程,在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都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動物學實驗改革是整個動物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充分發揮動物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實驗教學與時俱進,與社會接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3改革內容
本研究的內容是明確實驗教學目標,探討動物學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著手從優化整合實驗內容、緊密結合科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建立動物標本館、野外實習教學與實驗課教學有機結合、改革考核體系和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等方面進行動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最后達到增強實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4實施方案
4.1優化整合實驗內容
首先,減少單純驗證性的基礎實驗,或者與其他實驗相整合,老師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手段,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開放式開展實驗教學,[6]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其次,為了充分利用實驗材料,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應精簡、優化合并觀察性實驗及解剖實驗,整合動物學實驗教學內容,避免重復。根據動物學知識的系統性確定好基礎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更好地結合,培養創新能力,為將來的科學研究奠定基礎。[7]
4.2緊密結合科研
寓科研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科研與教學的均衡發展和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8]
伊犁師范大學生物與地理科學學院“普通動物學實驗”共計36學時。在保持課程基本框架不變的基礎上,4位老師擬定了一批開放性課題供學生選擇。根據選題結果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培養其對相關研究領域的基本認知。同時,能夠使學生學到更多實驗技能,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提高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的熱情。
通過科研與教學實驗相結合,把學生的部分實驗報告改為研究論文。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實驗、完成實驗操作并分析結果,進一步完成實驗論文的撰寫。通過此方法可以使學生掌握科研論文查閱的方法、撰寫的標準和規范,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撰寫科研論文的能力和思維,也有利于教師科研項目的按時完成。[9]
4.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為了適應高等院校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6]在經典實驗中加入部分自選內容、允許學生自設計實驗、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思路和習慣。
4.4建立動物標本館
動物標本制作需要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操作技巧,還需要豐富的思維想象能力。[7]充分利用校園及周圍昆蟲資源,以學生采集的昆蟲作為實驗材料制作昆蟲標本。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動物實驗的興趣,使學生系統掌握動物標本制作的方法,也可以豐富標本館標本的數量和種類,為后期的野外實習奠定基礎。
充分利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運用微信平臺到動物學教學中。[10]可通過建立動物標本館微信公眾平臺,彌補現有實踐教學存在的不足,通過推送微視頻、標本信息和動物學相關文章,構建標本數據庫等方式輔助動物學實踐教學。
4.5野外實習教學與實驗課教學有機結合
野外實習是動物學課堂和實驗室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典型的活動性課程。通過實地實踐,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直觀、感性的知識,可以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有利于調動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11]因此,我們安排臨時性野外實習和為期10天的動植物學野外實習。
臨時性野外實習:分出4~6節課的時間在野外進行觀察。彌補野外實習減少的部分內容,為野外實習打基礎,兩者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動植物學野外實習(兩周):學生可以觀察動物的體色、生活習性、自然形態等,通過實地觀察、采集、記錄、鑒定、制作標本等一系列操作環節,可以更為全面地認識自然界及整個生態系統,不僅能夠豐富專業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課堂到實驗室走進大自然,有機結合整個過程。
4.6考核體系改革
建立和健全動物學實驗考核方式對優化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李敏等在優化實驗報告和多元化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動物學考核體系進行了改革。[12]林小植等探討了動物學紙質檔和電子檔實驗報告形式的優缺點。[3]在參考學者們的經驗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了動物學實驗教學考核體系。
采用綜合考試方式:平時成績(考勤+研究論文+實驗報告)占40%,實驗操作占30%,實驗理論占30%。實驗操作考試時采取抽簽形式,包括4部分:鏡下觀察裝片、解剖操作、動物分類、實驗理論。每位同學抽取一個簽,由2位老師進行打分。這樣隨機抽取實驗內容,使學生在平時做實驗時認真對待,也能把每個實驗都認真完成。
5結語
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并非一步就能完成,需要不斷完善實驗方案、優化實驗內容,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任務,建立適合我校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我們教育者不斷思考和繼續努力的方向。
*通訊作者:再娜古麗·君居列克
資助項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蒲杏媱澴匀豢茖W項目(項目名稱:超長鏈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對牛前體脂肪細胞增殖的作用及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1]徐善良,王丹麗,謝志浩,等.“動物學”課程教學改革途徑的探索.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5(01):82-84.
[2]白海艷,邊高鵬,史寶忠.高校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長治學院學報,2012,29(02):92-93.
[3]林小植,李冬梅,王茂先.師范院校動物學實驗報告考核形式的比較研究——以韓山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為例.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09):178-182.
[4]陳穎,陳紅遷,潘晶雯.案例式教學在力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機械設計,2018(增刊2):354-356.
[5]曹文秋.關于動物學實驗教學中實驗改革的探索.課程教育研究, 2019(9):236-237.
[6]王芳,劉小花,馬圓.強化線上教學與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動物學教學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10):195-197.
[7]林晨.高校普通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品位經典, 2019 (06): 111-113.
[8]周志軍.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驗教學資源——以“現代動物學實驗技術”課程為例.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9,9(05): 53-56.
[9]王芳.醫學實驗動物學實驗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基礎醫學教育,2013,15(11):1016-1018.
[10]劉萍,黎紅輝.動物標本館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動物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科技風,2020(27):31-33.
[11]胡建業,洪軍.淺談“動物學”野外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9):53-54.
[12]李敏,張新玥,相偉芳,等.動物學實驗的多元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實驗室科學,2019,02(22):13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