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因其對象是缺少閱歷與尚處在人生觀、世界觀萌芽階段的小學生,而不可照搬其他學科與其他學習階段語文教育的模式模板。進而,小學語文教育如何選擇相應的策略以達有效且高效的教學效果就成為一個獨特的問題。本文對于該問題,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策略——綜合教學法、參與教學法與創意教學法,并舉例論證了其合理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課堂實踐;語文學科課后作業改良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育在我國的教育系統之中占據著相當重要且不可代替的比重——其即有美育之功用更負傳承民族文化之責。而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教育既不是一門專注于實際運用的學科(如英語、勞技)、也不是一門專注于邏輯思維開發的學科(如數學),因此其教學方法就不能按照其他學科的模板樣式照本宣科,以至于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產生反面效果。而進一步,小學語文教育又不同于其他階段的語文教育。小學是學生思維、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成長有重要的意義[1]。小學生尚且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因此其更需要對應、有效的教學策略。
由此,下文將相應提出三個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及其有效性論證。
一、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之綜合教學法
所謂綜合教學法,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教師在橫向上擁有豐富的知識(而不要求縱向上的知識深度),并且具有靈活串聯這些知識的能力[2]。因為盡管語文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但其又在內容上兼有其他學科。尤其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之中,常會介紹如世界人文地理、歷史故事、自然科學科普等方面的知識。因此要有效學習語文,就不得不要求對于其他學科的綜合聯系、了解,以期達到增加課堂效率的效果。
譬如,小學語文課本中通常會出現關于“詠春”的散文或詩歌,其中又常常會描寫春天的景物以借此表現春天的美麗與迎接春天的喜悅之情。舉例來說,詩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句。如此春景,對于尚且沒有多少關于世界的感知經驗的小學生而言是難以一下子接受領會的,教師此時就應聯系自然科學的知識,配合以圖文,來介紹春天的竹、桃花之景、解釋為什么鴨會先知水之暖、展現蔞蒿蘆芽是何種樣子等問題。這首詩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標是要理解其美,而美的理解又與客觀的認識不相矛盾,只有在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在腦中有此番春景之畫面后,其對于美的理解方有可能發生,而教師的橫向補充知識講解無疑是補足、加速了小學生閱歷不足的短處,使得教學效率倍增。
除此之外,這種交相呼應的教學方式亦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避免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使得教學有效性進一步增加。
二、加強課堂實踐之參與教學法
所謂參與教學法,就是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講授而學生記錄接受的方式,而應將課堂的主角交還于學生,使得學生除開單純的“聽課”擁有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這種轉換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更為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
舉例來說,在小學課本中出現簡單的小說或有人物對話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來朗讀課文的形式教學,更進一步,則可以讓學生不止于朗讀而采取演話劇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小說或對話類文章的理解立足于感受、體悟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而比起教師單純講解其心理狀態,讓學生去實際扮演,更能促發其對于人物感同身受的理解,且對于缺乏閱歷的小學生而言,亦是一種相較于單純的教師講解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
不僅于此,課堂實踐進一步還可以拓展衍生為課外實踐、社會實踐,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使得除去在課堂的課文學習中,在其他新的文章的學習中,也可以運用這種閱歷來更為快速地理解新的文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善課后作業之創意教學法
所謂創意教學法,主要體現在課后作業之上。相較于傳統的課后作業,比如抄寫、默寫及一些擁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回答等,改善之后的課后作業應該更傾向于一些創造性的問題之上。語文教學本質上含有一些藝術性,因此“創造能力”在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也更具有效率。
譬如在上文的教學案例《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傳統的課后作業常要求學生回答有關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等相關問題,而在教學中又常體現為教師說一遍答案,學生背一遍答案,如此這般于學生學習毫無益處,而就算學生最終可以理解答案,也需花費較長的時間而效率低下。但通過改善課后作業,譬如讓學生自己嘗試模仿詩歌,寫下自己看到的春天的美景,或者拍攝一些春天景物的照片,則在提升作業趣味性的同時,使得學生可以在創造中理解作者的視角,進而慢慢就可以理解作者眼中的美與詩歌自身所想表達傳遞的思想。同樣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階段在其人生的各個學習階段中,是其最具有創造力與想象力的階段,這個階段避免“做題”,而偏重“無正確答案的創造練習”,將為其之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基礎,使得其學會運用“創造的視角”來看待語文、來看待人生、看待世界,而進而在長遠的意義上,獲得相較于傳統做題的教學方式更有效率的效果。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一個獨特的命題,其不能照搬其他學科的教學思維模式,也不能在中學、大學的語文教學中找到可以照抄的策略。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缺少閱歷和尚且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建立時期的小學生,因此教學策略的選擇將極大程度影響教學的效果與效率。上文就這個問題提出了三種高效的教學方式,以期以此研究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提出新的見解。
參考文獻
[1] 閆敬倫.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 名師在線, 2019(31).
[2] 張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 語文天地,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