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響應素質教育改革的號召,在新課改時代大環境下,各學科的課程教學模式都在創新,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互動教學法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較為關心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符合小學階段音樂教學注重師生互動交流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其重要地位逐漸成為考查教師教學質量的指標之一。文章從闡述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法的重要意義入手,以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小學音樂教材為例,提出了相應的、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動教學;小學音樂教學;應用;分析
一、 引言
新課改后,強化義務教育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這一理念隨之盛行,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傳統教學方法由于在各方面存在局限性,與新課改的融合較為困難,也難以滿足現代社會中對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互動教學的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了推動作用。因為音樂教學本身便是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和參與感,互動教學強調師生與生生互動,可以引起學生主觀情感與思考,符合小學音樂教學特點。鑒于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突破傳統教學的禁錮,靈活開展互動教學,強化與學生間的交流,不斷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二、 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較少,因為教師的威嚴性較強,一般與學生平等交流機會很少,會使得教師對學生個性、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存在疏漏,師生間的感情也難以培養和加深。但是應用互動教學法,能夠突破傳統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障礙和嚴肅的關系,使課堂知識不再單純地以教師傳授為主,而是教師與學生間有效進行互動來平等地共同探索。教師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能夠有效緩解師生關系,使師生關系得以改善。學生在感情交流中,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過程強化團隊意識。
(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中,學生由于尚未體現出主體地位,這種被動聽課和接受知識的形式,使學生的意見很難表達出來。而互動教學法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表達意見和情感的機會,使學生應變能力得到強化。在互動教學法濃郁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可以在相對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出與別人更好交流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交際水平。
(三)豐富教師教學方式
對教師來說,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才能及時更新先進為教學理念,使教學效果整體質量有所提升。以往的教學方式不但使教師的教學創新存在困難,也束縛了學生的學習。如果不能對傳統教學模式優化和改良,教師對其改進是較為緩慢和無力的。而作為一種教學方式的創新手段,互動教學法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渠道,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融入更具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為有效,也可以開闊教師和學生的視野。
(四)保證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使用互動教學法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質量,促進音樂教學內容的優化,而且在新穎的教學方式主導下,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他們本身是好動的,若是依賴于在課堂中直接傳授知識進行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在課堂中引入互動教學法,可以良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與教師平等地溝通,也可以讓小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得到提高,這樣做達到了教學目的,保證了教學的科學有效性,教師在運用互動教學法的過程中,也自然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 互動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把音樂教學與其他教學有機結合,實行組合式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不單純針對音樂自身而開展教學,可以結合其他相關教學,進而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產生興趣。比如,音樂與舞蹈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應用互動教學法時,可以把音樂與舞蹈進行結合。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除了向學生展現音樂的內容以及表現出的情感時,還可以讓學生展示肢體動作,進行編舞等。鑒于小學生自行編舞、獨立唱跳的難度很大,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引導者,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動作難度,使舞蹈動作貼近音樂的主體,體現蘊含的情感即可。同時也要注意到,舞蹈知識輔助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一項工具,并非主要教學內容,所以也要把握好應用尺度,因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依然是音樂。
例如,在《飛翔的翅膀》一課中,在學唱《翅膀》和《飛吧,飛吧》這一環節,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音樂,模仿出飛行的肢體動作。每個學生在上一課欣賞了兩首著名樂曲后,對翅膀與飛行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當學生隨著音樂模仿肢體動作后,可以引導學生表達一下表演心得,說出自己的感受,提出問題并讓大家討論,一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影響,也能夠提升他們的樂感,對音樂中蘊含的情感理解得更為深刻。
(二)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
學生在傳統教學中,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能夠真正消化的內容可能只是教師講授的一半甚至更少。尤其是在音樂這種較為主觀的科目中,加上小學生個性的因素,如果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缺失,學生自然難以吸收講授的內容。所以,教師要解決的問題是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可以從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入手。只有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放松心情,仔細積極地聆聽授課內容。這種氛圍也有助于釋放學生壓力,使師生距離更為貼近,為之后的師生互動創造環境條件。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也一般會以嚴肅的態度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小學生本身對教師有一定的敬畏心理,而教師過于嚴肅的態度也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恐懼心,也難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所以,教師應用和藹可親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并站在學生角度與學生對話,學會與學生交朋友的心態拉近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創設愉快教學氛圍的進程。
例如,在《春天的歌》一課中,第三部分是異曲同唱的音樂游戲。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能夠有效調節課堂氣氛的這類游戲環節,使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可以全身心放松,使整個課堂處于歡快的氛圍中。同時,教師要在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幫助學生培養發音技巧,及時交流溝通舌頭、聲帶等各發音部位的振動和其他感受的相關情況,掌握學生在發聲時存在的問題,使得發聲教學更具針對性,有效確保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效率的關系密不可分,由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完善,需要借助教師的力量,組織起高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利用這一點,教師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在課堂中帶著興趣進行學習,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在《趕花會》一課中,教師可在第二部分視唱環節中構建音樂游戲,利用其增強學生的個人體驗感,使他們能夠在活動中增強對音樂知識的了解,培養對音樂的學習興趣。由于《對鮮花》和《編花籃》兩首歌曲都較為歡快,在講解音樂節奏相關知識過程中可以設定音樂游戲,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而每個小組負責不同的節奏型。演唱時,每個小組的演唱部分都有所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邊打節奏邊進行演唱,如果在演唱時出現失誤則判定出局。利用這種學習小組配合音樂游戲的模式,不但增添了競爭感,也強化了學生對節奏感的認識。在進行活動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入相關音樂知識的講解,使師生互動頻率有所提升,也令學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學習音樂知識,真正達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境界,使教學質量有所保證。
(四)導入多媒體與網絡教學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在教學領域內的應用變得愈發廣泛,許多小學也配有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可利用這些工具豐富教學方法,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的知識視野更為開闊。其中,多媒體與網絡是其中的重要工具,能夠統籌規劃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于一身,這也正是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的,能夠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對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具有積極作用。而且,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能夠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為生動,使學生不會對教學產生疲倦感,還可以減輕學習中的壓力。單純的教材內容可能會讓學生出現審美疲勞,進而出現課堂專注度低下、學習效率降低等情況。而在信息時代,對喜歡新鮮事物的小學生來說,多媒體和互聯網是兩大課堂教學的法寶,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當及時用網上的資源輔助教學,并立足于教材內容,及時為學生補充能夠調動學習興趣的課外相關內容。
例如,在《難忘的歌》一課中,因為《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教師可在互聯網上尋找相關的視頻片段和圖片作為課程導入,或制作成小演示文稿。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地向學生展示這首歌的背景知識,體味其中的革命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為學生在將來成為我國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
(五)為學生創設多元化互動平臺
互動教學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離不開其可以起到促進教師與學生進行良性互動的作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只是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是遠遠不夠,所以,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同樣可以使用互聯網為學生創設多元化的互動平臺,使學生可以在課后學習中及時找到教師或其他同學,表達在學習中的困惑,使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在教師和學生間建立起這種高效的交流渠道,而且,教師也可以與家長們及時溝通,利用這個平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策略,使教學更具針對性,讓因材施教的理念發揮得更為透徹。
教師可借助論壇、BBS、社交軟件等方式建立交流群組。在課堂教學之前,可以先把教學中所要欣賞的音樂媒體文件上傳至群組中,讓學生進行欣賞、討論的預習。還可以在教學前,讓學生對相關音樂知識的理解或想法發送至平臺上,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前便對于音樂知識有初步的理解和認知。對課堂教學后,教師則可以利用平臺詢問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受,使教學有效性有所保證,也有助于教師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而在沒有音樂課的時候,教師和學生也可以利用平臺互相分享音樂媒體文件等,互相學習和賞析,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等先進教學理念逐步深入的今天,小學教育被社會所關注。作為小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加以更新升級。因此,結合當前對音樂教育的新要求,以及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小學音樂教師應深入探究實現小學音樂課堂高效教學的科學渠道,改進教學手段。以提升學生審美與人文素養為核心,塑造正確的三觀,為小學音樂學習創設輕松、歡快的氛圍。靈活使用互動教學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拉近師生關系,提升小學音樂總體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許怡雯.小學音樂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智慧,2020(35):75-76.
[2]張芳.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音樂互動式教學[J].當代家庭教育,2021(9):93-94.
[3]周潔.互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1(13):63-64.
[4]黃燕湞.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互動[J].文理導航,2021(7):69-70.
[5]趙桂龍.分析小學音樂教學中互動教學法的應用[J].北方音樂,2020(15):199-200.
作者簡介:
馬菁菁,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相城經濟開發區澄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