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與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對教育方面也隨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能力有著直觀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優化情感教學應用策略,通過情感教學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為學生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讓學生學會更好的情感表述方式。
關鍵詞:情感;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一、 引言
語文學科是初中階段課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直處于新教育理念下改革發展的前沿。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情感教學應用理念無論是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質量都較以往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情感教育模式被廣泛應用在初中語文教育中,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更好的認知理解與掌握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自身的情感表述方式與共情能力。
二、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初中語文課堂是多樣化的課堂,有利于學生未來拓展自身思維觀念,去看待認識事物本質。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語文課堂更多注重于應試教育體系,目的大多是為獲取更高的成績,結果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情感表述能力與情感領悟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也變得枯燥乏味,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與共情能力的提升。
教師需明確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不再是單一的教給學生基礎語文知識,而是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通過情感教學,讓學生在學習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課文內容的創作者有一定的情感共鳴,與創作者的心靈進行溝通。教師應將情感熏陶貫穿于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中,教之以情,文以入情,以文入情,建立渲染適宜的課堂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專注度與積極性,激發其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汲取新的語文知識所帶來的樂趣,從而使其在自身學習欲望的驅使下能夠更加投入地學習初中語文知識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以往枯燥乏味的初中語文課堂通過情感教育模式煥發出新的活力生機,在提高學生情感表述能力與領悟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能力的提升。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缺乏趣味性
情感教育對初中語文課程的影響不僅僅在于單一的教學內容上,更影響著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式。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傳統教學模式的純理論模式課程已不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這種單一且無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提起對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無法將更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導致其課堂學習較為吃力,失去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學習效率與質量自然開始下降,情感表述能力與情感領悟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情感教育為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重視情感融入,提高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二)學生學習熱情較低
為了更好地迎合情感教育方向,教師應舍棄傳統教學模式下過于枯燥乏味地注重課堂知識呈現的教學模式,需注重學生情感領悟能力的提升。學生自身對課堂知識產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是最好的動力,生硬地去給其灌輸語文知識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取得相反的效果,被動學習既讓學生失去對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與愛好,且又極容易使其產生逆反心理與抵觸心理,使其思維能力造成定式,不懂得如何融會貫通,所學知識也具有較高的遺忘性,限制學生語文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 情感教學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缺少一定的自控能力,常常在初中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較低等問題。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理念較為單一、乏味,導致學生長久以往只是生硬地被動接受課本知識,極容易造成遺忘性較高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
教師應觀察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弊端,通過情感教學模式豐富的趣味性互動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進行溝通互動,發現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以及對課本內容的情感領悟能力,以此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增強教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
情感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水平,有靈活的思考和發散性思維,善于接受新的事物理念,能及時有效地對教學流程進行更替創新,才可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下局限性與單一性的限制。
在情感教學模式的設計過程中,教師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素質水平以及情感表述方式,融入自身的教學特色與不同學生對學習方式的不同特點,打造出靈巧有趣的情感教學課程,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改善創新,創造出適合學生的初中語文課堂,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對初中語文課程的認知理解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
(三)提高教學效率
情感教學可通過各類途徑,讓學生對課本文章所表述的情感內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體會,教師再適時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活動,使學生與創作者的內心情感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再以合作探討、互動交流和教師提問的方式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度與情感領悟能力,以此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探討,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在實際交流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創作者內心情感的領悟度,為培養學生的情感表述能力創造有利條件,挖掘出學生最大的學習潛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目標,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五、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合理情境,提升情感領悟能力
教師通過課本教材結合實際日常生活情境的教學,是當下時代背景中一種有效且實用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脫離課堂的純單一無趣教學,將語文朗讀教學其具體表述內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利用多媒體投影等技術呈現在學生眼前,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視覺沖擊,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注意力與集中力,并通過設置適合學生課堂內容的情景氛圍,調動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愛好,通過朗讀的行為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從而對語文課本內容有更為正確的認知能力與熟練掌握能力,以此取得最大化的學習效益。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這一課,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皇帝以及其他群眾的內心情感,教師可以為其播放“皇帝的新裝”動畫片段,并以此提出“動畫片都演了什么內容?皇帝為何不穿衣服?”等疑問,待學生回答結束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并探討出自身對皇帝這一做法的不同理解,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課本的封建時代背景所造成的結果,逐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認知與理解能力,領悟封建統治者的虛偽與愚蠢,引導學生合作討論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丹麥人民的水深火熱的生活狀態,有效提高學生對文章思想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更加認識到生活中的美與丑、善與惡,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情感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不同素材資料并與課本內容相結合,令學生通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來增強學生對課本內容的印象,讓其通過各類圖片、剪輯等素材身臨其境地感受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在自身好奇心的帶動與教師的適時引導鼓勵下對教材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在扮演過程中,教師適時播放多媒體資源素材,使當時揮霍無度的奢華時代背景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來進行具體呈現,使學生對封建統治者的認知更加深刻,對安徒生童話也有更為深入的了解,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愛好,使其真正了解情感教育的意義,從而使初中語文教學具有更高的趣味性,給學生帶來快樂,激活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豐富的想象能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理想教學目標。
(二)借助情感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情感教學可使學生脫離傳統教學模式下語文課堂的單一無趣,將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地全方位呈現在學生眼前,予以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與情感沖擊,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與注意力。同時,情感教學也可通過探究未知文化與作者情感內涵來培養學生的正確文化價值觀以及情感領悟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使其內心與作者內心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程度的共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認知理解與掌握能力,有利于學生構建健全且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從而使情感教學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例如,在學習《回憶我的母親》這一課時,在課本預習過程中,教師可先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母親”的情感文化宣傳影片,給予學生情感上一定程度的沖擊力,并借助相關視頻影片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引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好奇心,由此引出本節課堂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不同素材資料并與課本內容相結合,令學生通過豐富的互聯網資源來增強學生對課本的內容印象,讓其通過直觀的圖片、視頻剪輯、文化宣傳等素材去身臨其境的感知課本內容,感受課本與實際生活中母親深沉而細膩的愛意,從而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教學課程內容的認知理解,從而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三)朗讀課本內容,體會課本情感
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是實現初中語文情感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更為有效的一個重要方法,可讓學生對課本內容與作者情感的表述方式有更為深入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學生情操,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情感領悟能力。教師需重視朗讀教學,借助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通過語文課堂范讀環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課本情感的體會逐漸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
初中語文課文內容大多朗朗上口、音韻和諧,有利于學生對課本進行朗讀,但如何領悟課本內容所蘊含的實際情感與意境等其他方面的情感因素對學生來說具有較高的難度。教師可采取課本范讀的方式引導鼓勵學生
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與其主題思想,探究課文的情感表達方式與語言表達形式,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感表述方式,用不同的語氣語調朗讀課文,彰顯作者的特殊情感,同時也相應地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情感領悟能力。
六、 結語
情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直觀影響,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需以情感為主線,開展各類教學活動,通過教學情境的合理構建,提升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愛好,同時也可通過朗讀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類型,使其對課本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情感表述能力,以此實現高效的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應用。
參考文獻:
[1]梁嬋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淺析[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93-94.
[2]潘曉婷.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性探究[J].漢字文化,2020(12):110-111.
[3]林文元.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策略探討[J].才智,2020(10):182.
作者簡介:吳宏燕,甘肅省靖遠縣,甘肅省靖遠縣五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