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德育教育是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方式,同時也是實現現代教育目標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小學英語老師應該仔細研究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充分利用英語教科書中的德育要素,將德育教育貫徹在孩子每天的英語課堂學習中。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德育發展對于孩子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更好的實施現代課程標準的雙重需要。與此同時,小學英語教科書中豐富的素材和資料為實施德育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這項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以及如何利用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去落實德育教育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開展和實施。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英語課堂;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者簡介】王普秋水,鎮江市中山路小學。
一、我國小學生的德育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小學英語作為一門人文語言學科,許多教學環節中滲透著德育,在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小學德育工作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知”“行”不合。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我們應當做到道德知識與道德行為的高度統一。在當前的教育中,孩子雖然能夠清楚地明白在犯了錯誤以后應該如何向老師承認錯誤,或者寫出一篇誠摯的檢查和自我反省,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孩子無法保證自己的承諾,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同一個問題上多次犯同樣的錯誤。
2. 依賴性強,缺乏責任心。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的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教育的本質就是以各種觀念來豐富兒童的心靈,把他們培養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在很多方面,健康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中,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最注重的仍然是孩子的成績,過度地提高分數的重要性,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整個小學生涯中過于依賴父母的輔導和家教,那么在他以后的學習、工作中,也很難形成獨立處理解決事務的能力。
3. 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壓能力低下。在科學技術和國家經濟不斷蓬勃發展的背景下,00后孩子無疑是幸福的。他們有更多的資源,有更好的教育,有更加強大的學習“親友團”,但是他們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卻是越來越薄弱。現如今很多孩子在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去網上搜索答案,是用QQ向同學詢問,是去看參考答案。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難題、矛盾時,越來越多的孩子會用暴力、跳樓自殺、消極的方法解決問題。壓力來臨時,沒有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只能選擇用逃避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如此嚴峻的道德教育形式面前,道德教育不能再僅僅是品德老師和班主任的責任。就像本市某小學的教育要求一樣,每個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應該關注孩子的道德水平發展。就像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的一樣,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這兩者并不矛盾,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本學科和德育教育的關系,身傳言教,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學生。而英語本就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教師更加應該好好分析課文中存在的道德價值和內涵,在課堂上用多種方式方法,通過內化和外化,對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小學英語學科開展德育教育的優越性
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小學英語課本中有著豐富的德育素材。以鎮江市目前使用的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編寫人員在編寫教材時不僅在課文中提供了大量的德育文化和背景內容,更是在五-六年級的教材中專門開辟了Culture time(文化時間)板塊,用來向中國的孩子展示地道的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這個板塊有著獨特的德育元素。
不僅僅是在Culture time,在Story time(故事板塊),Cartoon time(卡通板塊)中,德育素材更是數不勝數。比如Seeing the doctor(看醫生)中,該課文主要講述了在生病的時候看醫生應該如何交流,英語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孩子討論班級里有其他孩子生病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引導孩子關心他們,提醒他們drink warm water(喝溫水),have a rest(好好休息),take medicine(吃藥),而在別人對你表示關心以后我們更加應該及時地向對方表示感謝,thanks(謝謝)這個詞在英語書中無處不在,英語教師不僅僅應該讓孩子學會它的讀音和拼寫,更加應該讓孩子學會使用thanks,讓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停留在書本,而且要融入孩子和老師學習的每一天。
而令人高興的是,英語老師有更加有利高效的方式去開展德育教學。英語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組織對話、唱歌、游戲、表演等多種形式來深入開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體驗德育”,以更加自然直接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習的知識展現自己的道德品質。
比如,在上課鈴打響以后學生遲到了,他在門口應該先禮貌地請示老師“Sorry,I'm late. May I come in ?(對不起,我遲到了。我能進來嗎?)”,而老師也應該及時地禮貌地回復學生“OK. Come in, please.(好的,請進。)”,可以適時地提醒孩子“Don't be late again,please.(下次請不要再遲到了。)”整個對話自然生成,讓孩子切身感受禮貌用語并且自覺自愿地去使用,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方法和策略
對于德育教育處于關鍵階段的小學生,英語老師應該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充分抓住契機,實施德育教育呢?
1. 身教重于言傳。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教師把學生造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用自己的思想、行動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最直觀最具體的學習榜樣。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無聲的眼神都能夠最直接的影響學生,在很多時候,無聲的身教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比具體的講授還要深刻。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上課遲到問題,老師要求學生不能遲到,那么自己應該首先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作用。大部分時候身教是潛移默化的,比如在英文課本中隨處可見的“Thank you”“Hello”,雖然這些是非常簡單的句子,但是我們不能讓它們僅僅停留在書本,還要讓每個詞“活起來”。
2. 分析研究教材,利用課本內容進行德育滲透。教材是德育教育的載體,是教育之根本,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研究教材,在每節課之前研究清楚情感目標并在課堂中滲透。
比如以五下Unit7 Cartoon time板塊教學為研究課題,課本中Bobby和Tina在商量著母親節應該送媽媽什么禮物。在實例觀摩中,教者在教授過程中引導孩子們自己說出會給自己的媽媽準備什么母親節禮物,大家暢所欲言,每個孩子都非常積極,課堂氣氛十分輕松愉快,這時候通過引導學生說出對自己母親的感激,利用感恩教育將氣氛推向高潮。在一層層的抽絲剝繭中,教者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平時的辛苦與偉大,而對母親的感恩也并不僅僅是節日的鮮花與賀卡,更重要的是平時對母親的關心。這個環節充分利用課本的情感目標,把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們在引導下甚至說出了很多令老師驚訝的課外詞匯:“wash the dishes(洗碗)”“wash the clothes(洗衣服)”“give her a cup of warm water(給她一杯溫水)”等。在課文最后,Bobby的爸爸表示對母親節很羨慕,詢問是否有父親節,教者通過這個契機讓孩子在課下小組討論父親節的由來以及父愛與母愛的異同,去探討父愛的偉大,打造了德育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生動有趣的課堂。
3. 利用多種活動拓展德育在課堂中的開展方式。在低年級英語課堂中,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唱歌或者肢體語言來滲透德育教育。比如說在三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Song time(歌曲版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自唱自演,孩子們愛唱愛跳的天性很快會被教師點燃。這時引導孩子說出什么時候可以向同學們用Good morning問好,那你們還知道其他的問好句子嗎?你們能唱出來嗎?小朋友們熱情高漲,會爭先恐后地說出其他句子且能夠用剛剛的曲調唱出來。教者可以趁此機會,教導孩子們要做一個懂禮貌、勤問好的少先隊員。
而在中高年級中,我們還可以使用小組合作這個模式。這個年級的孩子已經初步認識了英語并且能夠用簡單的英文句子或者單詞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在五年級下冊Unit3 “Asking the way”這個單元的學習中,課文中教導孩子如何用英語問路和向別人指明道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直接地體會情境運用句型,在實例觀摩中,教者使用了小組合作這個模式,讓組內的孩子們自己設計路線以及問路。
除此之外,游戲和比賽也是拓展方式中尤為有效的方式。比如在講解游戲規則時就是一個很好的滲透德育的契機,每個孩子都應該遵守游戲的規則,如果有孩子妄圖通過違反規則的方法來給自己加分,這便給教育者提供了德育教育的好機會。
班級的英語角也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園地。比如可以讓孩子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好朋友是誰,他如何幫助了自己,然后表達自己對他的感謝,寫完了以后貼在英語角上,感受同學之間的溫暖,增強彼此的友情。
四、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擁有高尚品德的人的任務無疑是艱巨的。
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自身的示范性,在給孩子起到道德榜樣作用的同時,將英語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讓學生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成為一個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合格的小學生,為學生美好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婧.小學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及實踐策略研究——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D].蘇州大學,2016.
[2]楊艷.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的培養[D].南京師范大學,2005.
[3]阮敏華.新加坡基礎教育德育課程改革對中國的啟示——以初中德育課程為例[D].中山大學,2011.
[4]張金蘭.讓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同行[J].校園英語,2017(4):174.
[5]鮑鐘華.讓德育之花綻放小學英語課堂[J].校園英語, 2016(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