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化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實效性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校與教師應當綜合運用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從“以課本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等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實效性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實效性;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于慧,甘肅省平涼市第四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立項號:【2021】PLG590)的研究成果。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實效性、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成了必然要求。基于此,作為當代英語教師,應當對過往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的總結與思考,并以此為依托,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綜合運用“情境教學法”等一系列方法展開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將所學知識透徹的掌握,提高課堂實效性。本文對此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討,僅供參考。
一、以課本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就是絕對意義上的主導者,通過口頭講述、板書等一系列方式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盡管這種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英語教學的專業性,但卻往往使得孩子們的思考停留在表面,日積月累,他們慢慢變得不愛動腦思考,不愛開口練習句子,一切等著教師“喂”,最終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新意識。而從長遠來看,這種能力和意識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倘若這些能力得不到培養,課堂實效性便無從談起。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實效性,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與課堂的實際情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綜合運用多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需要扮演好一個組織者的角色,設定一個與當堂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為大家指明總體的方向,然后引導其通過聽音頻、看視頻、觀動畫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當他們遇到克服不了的難題時,教師再進行適當適量的指導;在他們出現一些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錯誤時,教師需要進行糾正并教會其方法,從而規避錯誤。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將英語知識學得更好,培養其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其逐漸養成自主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且能有效規避錯誤,保證整個課堂的實效性。
例如,在講人教版八年級上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用Excel制作一個奶昔制作前瞻表,并將這個電子表格插入到PPT中,上課時,教師應當在大屏幕上出示這個電子表格,表格里主要有四大問題:制作這個奶昔,你將用到哪些水果?需要準備多少香蕉和酸奶才能使得奶昔的味道這么好?制作的整體流程是什么?每個環節具體應當怎么做?然后,教師應當以“奶昔制作樂園”為主題,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自主思考、探究與總結,學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小組交流、向老師提問等方式將這些問題的答案填寫出來。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運用Excel和PPT,從宏觀的高度為學生指明一個大概的方向,然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解決這四個問題并完成表格,最后再在自己所填表格的基礎上展開英語學習,有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另辟蹊徑,寫出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答案,有效培養其創新能力。試想,倘若教師為了省事直接給學生規定了奶昔制作的固定環節、固定水果類目等等,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節省了課堂時間,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講這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完全也可以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制作奶昔,一邊制作一邊用課本上的句子展開口語練習,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英語文化氛圍
傳統的英語教學以課本、黑板和老師的講述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英語教學的專業性,但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的實效性自然也就無從談起。要知道,初中階段的孩子們往往更喜歡新鮮、時尚、潮流的事物與場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代,電腦往往比硬性的教科書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喜愛,更容易激發其學習興趣。基于此,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充分了解孩子們這些年齡特點,積極引入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綜合運用圖片、音頻與視頻等去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充分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其帶著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在充滿時尚與科技感的英語課堂中做好相關知識的掌握,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與孩子們的英語成績。
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幫助學生學會英語,必須得讓其了解以英語為母語的西方國家的具體情況。因此,教師完全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挑選并播放一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英語電影和歌曲,尤其是影視作品,就算是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的學生,面對電影也必定會有一些觀看的興趣。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和感受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與思想觀念,學起英語來自然是事半功倍。就像是把一個不會英語的人放進歐美國家生活半年,英語水平絕對有巨大提升。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在引入多媒體技術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從而雙管齊下,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在多媒體音頻影像中進行小組分工合作學習能極大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講七年級上冊的“What color is it”這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掌握Yellow、Green 等各種顏色詞匯,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大屏幕上為其展示一些能體現這些顏色的事物,比如五星紅旗、綠色的大草原、各種款式新穎的衣服等等。除此之外,教師完全也可以展示深受初中學生們喜愛的王者榮耀里的各種英雄的形象,每出示一個人物,教師就需要引導孩子們用英語說出這個人物身上有哪幾種顏色,從而幫助其掌握這些顏色詞匯。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教導學生以學習為重,不能沉迷于游戲。這樣,教師從初中生的愛好出發,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便能將原本生硬的知識變得立體化、可視化與生動化,從而真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課堂實效性。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孩子們進行對話練習
客觀來說,英語學習中有一部分內容相對枯燥且無趣,語法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在過往提高英語教學實效性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學生們對各種形式的語法規則與內容已無比抵觸,因此,通過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是當務之急,更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基于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全力化枯燥無聊為生動有趣。倘若教師引入的知識范圍過于寬廣,知識內容過于復雜,那么學生勢必不容易從所講內容中去理解詞語、句子或文段的內涵,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嘗試優化教學方法,通過讓學生真正弄懂詞句段含義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情境教學法”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新知識進行多角度的思考,以既定的教學目標與任務為導向,從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個充滿生活感與趣味感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對英語的熱情與積極性,最終使其在快樂中習得以前所排斥的英語知識,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例如,在講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的“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課時,除了帶領孩子們對課本上給出的經典句型進行對話練習,教師完全可以以“vacation”為切入點,推動課堂走向生動化。比如,提到假期的計劃,很多同學的選擇一定是去旅游,當孩子們和家人一起去旅行時,就需要乘坐火車、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以飛機為例,既然要乘坐飛機,免不了和飛機上的乘務員進行交流,教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場景將同學們分為兩組,一組同學扮演乘務員,另一組同學扮演乘客,扮演乘客的學生負責說:“Give me a cup of coffee ,please”,此時,扮演乘務員的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問道:“Do you need sugar?”。
綜上所述,這種基于真實教學情境模擬下的角色扮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當這種熱情積極性被調動起時,英語教學研究成功了一半。另一方面,這種方法也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地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其中,感受人物在面對這種情境時的所思所想,從而更加透徹地理解老師所講的英語知識。除此之外,當孩子們以老師創設的教學情境為依托展開對話練習時,其口語能力也能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提升,這樣課堂的實效性便有了充分的保障。
四、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展開針對式教學
在中國教育史的長河里有一個歷經千年依然熠熠生輝的概念和名詞,那就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因此,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不同學生的個人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思路與方法。首先,大環境理應給所有的孩子一個公平競爭與學習的機會;其次,教師應充分剖析每個學生,研究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心理狀態,對于每個學生現階段的英語能力和水平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進行語法教學;再次,教師應多多關注現階段英語水平尚有欠缺的學生,通過談話鼓勵等多種形式給予其前進的信心、勇氣和現場說英語的機會,向其傳達“不要怕犯錯”的理念,充分發揮其學習英語語法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其暴露出問題的過程中有針對性與側重性地去進行修改、輔正與教育。
例如,在講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的“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時,教師就應當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展開有針對性的分層式的教學。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認真分析自己班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為其量身制定合理的學習標準,成績相對薄弱的孩子需要掌握課本上篇幅較短的對話,而成績相對較好的孩子不僅需要掌握這些句型,也應當熟練地背誦“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這篇課文。可以想象,有一些基礎薄弱的孩子可能連基本的句子也難以記住,此時教師不應當過分的苛責,而應當先引導其將基礎的句子熟練誦讀,再逐步深入將其記住。這樣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與其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學習目標,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教學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與教師應當對過往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的總結與思考,并以此為基礎調整和改進教學模式,打造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總的來說,就是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課堂實效性為重要目標,從自己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最終提升整體的課堂質量與學生的英語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