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下高中生物教育要進行調整,改變以往的應試服務思維,重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培養學習能力,促進生物思維與創造探究能力的進步與提升。生物教學終極目標是服務生活,故而當前教學要生活化,在激發興趣與驅動學習的同時,使學生生物關鍵能力得以提升,并形成責任感和必要品質,最終在學習中實現全面發展。文章概括了高中生物現存部分典型問題,并且重點探討了關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現存問題;優化實踐;有效策略
一、 引言
生物是高考必考科目,這就導致長期以來課程教學過于服從考試需求,忽視學科實際應用價值。生物屬于自然科學,學習只是了解和探究的途徑,最終是要用所學服務于生活。因此新課改下提出生物教學要滲透到生活中,使學生在現實中了解生物,探究其奧秘,進而促進課程學習質量提升,確保創造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如此,生物學習就不再局限于“學”,學生自我創造和完善能力會增強,有利于在學科學習中獲得更高成就。
二、 生物教學現存問題
(一)與生活結合不夠緊密
生物屬于生命科學,與現實有很強的聯系性。生物教學終極目標不是單純學會與掌握,而是重在使學生運用。但是長期以來,生物教學卻忽視了課本理論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盡管教師依據教材講解,也會涉及生活化問題,但是從整體上看,還是難以與現實實現有效結合,也不能使其從生活出發了解和學習生物。最終,學生利用生物知識解釋和處理生物現象能力將變得十分低下,從而影響學習目標的實現。
(二)學科學習興趣不足
高中生物教學發展面對形勢不樂觀,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科學習興趣不足。被動學不如好學,而好學又比不上樂學。生物學習中有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自發學,主動思考。然而,實際情況則是,現在高中生物教學過于重視知識講解,一節課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課本知識,從而導致教學缺乏激情,方式不夠靈活多樣,學生更是聽得昏昏欲睡。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對生物課程喪失興趣,學習動力不足。總之,缺少興趣支持的生物學習,學生體驗不好,難以保持身心愉悅,不僅影響生物知識接受和掌握,也會給思維發展、知識應用、創造力發展等產生負面影響。
(三)主體作用未能突顯
高中階段生物教學存在一定功利性,存在集中促進成績提升問題。在課堂教學有限時間內,教師抓住和把握一切時間來灌輸考試所要考查的知識,以及有針對性地進行習題訓練等。此外,傳統的生物教學過程,無論是講解和習題訓練,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時間則很少。久而久之,學生在生物課堂上會形成嚴重的依賴性。面對生物知識和生物問題,課堂聽講替代了思考與交流,局限于淺層學習,學生相關能力難以提升。生物思維固化問題突出,缺乏自我學習和獲知以及創新能力,學習整體效果差。
三、 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作業設計要生活化
作業是鞏固生物課堂所學關鍵,生物教學不可能脫離考試,所以要在布置作業中兼顧考試和素質教育需求。課后作業要設計一些和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具有鞏固知識和拓展性的練習題,或者是一些開放性生物習題,在引導學生運用知識的同時促進其思維發展。生物教學中,作業設計不能局限于練習題,應設計一些生活化作業,促使學生自主實踐或者是合作完成任務,培養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生物教學中作業如果不能和生活聯系,學生便無法全面透徹掌握,所學相關內容也會十分空洞。這種情況下學生就不具備靈活應用的技能,致使學習出現問題,也無法服務于生活。
生物生活化教學要從各個方面滲透,做好生活化作業設計與布置,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布置和生物有關的社會調查類作業,或者是要求學生依據所學,針對生活中某種生物現象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想法。首先,生活實踐類作業可增強學生生物思維,使其從生物學角度去分析、探究等,在深入掌握生物知識外,還能拓展生物視野,最終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強化實踐能力。并且在完成生活化作業中認識生物本質,同時還能培養其發現身邊生物,以及應用生物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其次,教師在布置調查生物多樣化實踐作業時,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組內成員在調查前積極討論,圍繞調查任務確定方案和搜集相關資料,為現實中調查做好準備。進而在實際調查走訪中,了解相關情況,記錄數據和信息,并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和情況,對于生活化作業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促使學生依靠自身實踐探究加深對生活中生物問題的了解,且能在生活化作業鍛煉中促進關鍵能力和素養提升,使其養成生命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
高中生物教學要秉持服務于現實生活的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生物現象的意識,不斷增強其運用生物知識解釋和處理生活中生物問題的能力。同時,生物生活化教學要付諸實踐,既要強化生物與現實生活聯系,又要考慮到學生興趣需求。對此,實際操作可結合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以及其生活經歷和生物知識背景等,科學創設生活情境,以真實生動的生活現象呈現所要讓學生思考和掌握的內容。此外,在生活化情境助推下,學生從熟悉事物入手解決問題或者思考的興趣將非常高,求知欲也將非常強烈,學生會在主動學中掌握生物知識,并在參與中持續性建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提升,最終使其具備創造性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簡而言之,生活情境創設引入生活中常見現象,以此為契機層層設置問題,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可使其在自我動腦和交流中完成深層學習,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將所學生物知識歸于生活。
以“細胞吸水和失水”為例,直接講解相關知識,學生理解可能會存在障礙。創設情境可解決這個問題,增強這部分知識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創設生活化情境,利用多媒體播放腌制咸菜的過程。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基本上都吃過咸菜,但是卻不知道是怎么制作而來,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生物知識。所以,學生必然會被視頻吸引,教師僅僅需要在觀看中引導其思考,為什么咸菜會變皺和變軟,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是什么。通過對這些熟悉的生活化事物和問題的思考,會使學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變強,進而認真探究和思考。在生活化情境和問題驅動下,學生就會明白植物細胞可吸水,也可失水。究竟是吸收還是失水,與兩個方面相關,一個是細胞濃度,另外一個是周圍水溶液濃度。一般情況下,水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濃度,植物細胞會失水,反之則會吸水。而咸菜是用食鹽腌制的,鹽水濃度大于細胞液,直接引起細胞失水,自然也就會導致皺縮變形。
(三)引入生活實例
生物教學既要以教材為基礎,又要脫離教材局限,將教學引入現實中,加深學生對生物的理解,并激發興趣和培養生物探究意識。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生物現象非常多,教學中合理選擇這些實例,用其解釋和促使學生理解生物知識。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生命科學生動化,激發探究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發現現實中生物現象的意識,以及應用生物知識解釋生活中各類與之現象相關的能力。除此以外,高中生物教學實例應用,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進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在實例分析中勤動腦、勤動嘴,促進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順利完成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
比如,在“基因遺傳”相關內容學習中,學生在探究中明確,雜交水稻是建立在基因遺傳研究基礎上的,不僅極大提升水稻產值,促進我國解決十幾億人溫飽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推動了我國農業生產力和技術的發展。以此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基因遺傳內容,又能使其反過來用基因遺傳理論和知識解釋生活中相關現象,真正讓生物服務于生活。這個過程中,還能有效進行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使學生以袁隆平老先生為榜樣,數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農業研究,為國家糧食安全不辭辛苦。也可在基因遺傳中引入生活中近親結婚實例,從基因遺傳角度去分析和探討,明確為什么要禁止近親結婚,以增強學生科學認識。
(四)搭設運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的平臺
高中生物教學要有一個清晰定位,即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故而生物教學要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做法,而是要與生活結合,搭設探究平臺,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解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生物教學增強開放性,建構自由探究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交流討論,在探討過程中解決生物問題,并使其明確生物學習意義在于運用和科學研究,并非記住知識和解決試卷中生物習題。而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在生物課堂多引導,促使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然后通過問題或者任務,形成驅動效果,以確保學生合作、交流、思考等,做到舉一反三和遷移,更好地解釋生活現象和解決生活化問題,生物教學也就更具有現實意義。
比如在“DNA分子結構”部分,提到了四種辦法用于相關內容探究。實際教學中可在生活中尋找模型,替代課本中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生活模型探討,進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DNA相關問題。又比如在“基本本質”相關內容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給出不同生活案例,如基因鑒定,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和總結以什么判定子女是親生的,并在深入交流中明確遺傳本質。而在牽扯到微生物知識時,教師同樣要鼓勵學生探究,使其自己動手釀造葡萄酒,在實踐探究中掌握相關知識與內容,增強其生物科學實踐能力。
(五)生物實驗生活化
生物是自然科學,知識和理論建立在實驗基礎上,所以生物要加強實驗教學。這里要提到的是,生物實驗教學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實踐與觀察中掌握生物知識和本質,增強對生物內容的理解,并使其具備科學實驗素養。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生物實驗教學局限于課本,缺乏生活化實驗,不利于學生生物實驗素養發展的問題。
基于此,當前的生物生活化教學要滲透到實驗中,依據教學內容聯系生活,選擇一些充滿趣味和知識性的生活化實驗,在課堂中進行演示或者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和操作,抑或者將其布置為課外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生物知識,培養生物動手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等,幫助學生提高生物綜合素質。
四、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有重要作用,教師可通過熟悉且生動的生活化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探究生物,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等,促進學生生物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設計和布置生活化作業、引入生活實例、搭設解決生活化問題平臺、實驗教學生活化等措施,有效培養學生的生物知識實踐應用能力,促進關鍵能力、創造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歐翠麗.關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探討[J].儷人:教師,2019(13):70.
[2]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20(7):169.
[3]王進.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20(4):28.
[4]王海晶.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609(26):68+70.
[5]鄭燦明.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9(27):59.
[6]徐曉玲.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3):32.
[7]李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文學少年,2019(13):1.
作者簡介:
王學忠,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