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德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
現階段,許多民辦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創新中,合理運用俱樂部教學模式,發現此種新穎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激活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選取自己所喜愛的體育課程,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提高民辦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此種“興趣化”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能動作用有效展現,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公共體育課堂的主人,推動民辦高校公共體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
俱樂部教學模式是現階段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中十分新穎的教學手段,主要是展現體育教師的引導與促進作用,帶動學生共同參與體育運動,而公共體育課程的多元化也是俱樂部教學的主要展現,不同類型的體育運動形成多個俱樂部,并運用民辦高校所提供的教育資源,展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趣味靈活的公共體育課程,改變過去公共體育課程單一、死板的教育方式,通過展現體育俱樂部教學獨有的實踐性、競技性、趣味性特點,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運動活動中,強化學生的體能素質,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1]。為此,民辦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方式是推進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的主要標志,更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素質要求,這也是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引用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的根本原因。
現階段,民辦高校紛紛響應我國教育部門的新號召,將學生的基本需求作為教學導向,推行體育俱樂部教學新方式。改變傳統的以專業教學班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將體育教學項目作為公共選修課程,利用選課方式,實現跨年級、跨專業、跨班級的體育教學,推動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創新發展[2]。
當前,寸金學院體育課程涉及課內與課外兩個方面。其中,課內體育教學包括公共體育課程、體育保健課程,在大一階段按班級教學,主要以體能素質為主;大二階段主要以俱樂部教學方式為主。而課外體育教學以體育競賽方式為主,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與社團交流賽、校級運動會、運動訓練活動、市級與省級大學生比賽等。當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體育課程運用俱樂部教學模式,共開設10個俱樂部項目,主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網球、乒乓球、毽球、健身健美、舞龍舞獅、跳繩等,每個俱樂部均設有3名體育教師負責教學活動,根據現階段我校俱樂部開設情況,可以發現傳統體育項目俱樂部課程較多,新型體育俱樂部課程較少,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限制學生的選擇。然而,我校當前師資隊伍建設不足,譬如常規的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俱樂部課程教師比較常見,對于新型體育俱樂部項目,如舞龍舞獅、跳繩、健身健美等俱樂部課程缺少專任教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體教學效果。同時,因我校課程安排系統導致體育俱樂部課程每日只能開設2~3個俱樂部課程,如此一來,學生無法隨意選取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只能被動選擇其他課程,這也與教學初衷相悖。
俱樂部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以有效展現體育運動示范法、競賽法等的促進作用,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快速掌握運動方法[3]。同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運用俱樂部教學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對運動技能的連貫動作、重點動作等做不同解釋說明,使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掌握度不斷提升,強化學生的運動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精神內涵。
當代大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新鮮事物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在公共體育教學中,運用俱樂部教學方式,改變傳統體育說教式教學模式,以興趣為導向,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良好激活,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4]。譬如,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體育運動示范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學生一邊感受運動魅力,一邊結合視頻展開動作分解練習,快速掌握運動技巧,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俱樂部教學方式的應用目的是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個人需求,選取自己喜愛的體育俱樂部,并在體育俱樂部中,學習相應的運動技巧,強化學生的體能素質。同時,學生也可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對教師所講解的運動方法展開分解練習,將運動方法轉變成簡單的動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強化民辦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效果。
為了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運動個性化基本需求,遵循學生內部差異的興趣愛好與意愿傾向,俱樂部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新穎的體育教育課程。但是在民辦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中,經過實踐調查得知,許多開設的體育項目和學生選擇并不匹配。在運動項目中,對于學生喜愛的熱門運動,譬如羽毛球、足球、籃球等體育課程,會在第一時間被學生“一搶而空”,但是受學校教學場地、運動器材的限制,無法組織學生參與多人體育運動[5]。除此之外,針對學生并不感興趣的排球、乒乓球、太極拳等運動項目,由于報名人數較少,難以展開。針對已經采購有關運動機械,進行前期投入的民辦學校來講,此種情況導致教育資源出現浪費。
當前,社會發展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水平日益提升,民辦高校招生人數也不斷擴大,這也使民辦高校之前所建造的體育場和體育教育工具供應部門壓力進一步增加[6]。大多數民辦高校在體育教育中,都存在體育教育資源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然而因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也使體育俱樂部教學方式難以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展開活動,以至于限制俱樂部教學作用的發揮。在部分民辦高校所建造的新場館中,少數場館外觀觀賞性已經超出體育場館的適用性,以至于體育教學難以在場館內展開。另外,因公共體育課程排課數量比較少,使俱樂部教學出現運動場地、運動器材無法高效適用的情況,導致體育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現階段,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選課都依托于互聯網,學生只能通過網頁了解公共體育課程項目、教師姓名,對于教師的教學簡述過少,學生并不了解[7]。學生只能結合自身的喜好選取公共體育課程,無法在頁面掌握教師更多信息,而公共體育課程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才能與學生見面,在教學前學生對于教師的專項信息一概不知。基于此,在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中,學生缺少與教師事先交流互動的渠道,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的公共體育課程與教師匹配度并不了解。此種教學形式,容易給公共體育教學效果帶來不利影響。
公共體育課程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直接關乎于公共體育課程俱樂部教學的整體質量。但是少數民辦高校因師資分配不合理,使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的展開受到不利影響。譬如,多數教師主要以傳統項目為特長,可為學生開展專項教育指導,組建校隊,如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武術等。而對于新興項目缺少專業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從而影響公共體育教學的整體效果。除此之外,民辦高校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加多元,在公共體育課程設置中,相繼推出瑜伽課程、武術課程、臺球課程等,而擁有這些專項技能的體育教師卻寥寥無幾,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當前,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設與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有著緊密聯系,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是民辦高校體育課程開設的重要方針,而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發展,也離不開民辦高校體育課程的踐行[8]。俱樂部教學方式作為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展現俱樂部教學的教育價值,需要進一步促進體育教學的改革發展。基于此,教育部門通過組建有關課題研究團隊,以此對公共體育課程俱樂部教學方式的實踐應用價值展開深入研究,進一步推廣俱樂部教學方式在全國范圍內的應用。
現階段,各個民辦高校都面臨公共體育課程教師分配不均的現實問題。為了彌補民辦高校公共體育教育的不足與缺陷,應積極嘗試利用社會大眾與政府力量,改變傳統專項教師結構,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9]。為了促進公共體育課程俱樂部教學的有效展開,首先,民辦高校應加大對原有教師資源的開發力度,針對在校體育教師,學校應該加大培養教育力度,以此糾正教師存在的不良教學態度,組織體育教師學習科學先進的運動知識,讓體育教師掌握最新的體育運動方法,使體育教師的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其次,學校還可積極提倡體育教師組建學習團隊,實現校內體育教育資源的共享,為教師與教師提供教學經驗、教學信息相互交流傳遞的機會,以此加強民辦高校師資力量建設,保障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整體效果。最后,民辦高校也要聘請有關專業運動項目課程的教師,以此強化學校的師資力量,彌補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的不足,譬如聘請專業的瑜伽教師、舞龍舞獅教師等,便于開設多元化的公共體育課程項目。民辦高校也要重視校際交流,相互借鑒俱樂部教學方式的展開形式,學習對方學院的實踐經驗,并將其內化為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形式。
為了推進民辦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有效展開,高校應該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特點,把握新時代發展脈搏,展開多元化俱樂部教學項目[10]。譬如,開設當代大學生十分喜愛的瑜伽課程、輪滑課程、跆拳道課程等,出于對女大學生愛美心理的考量,學校可通過設置美體塑性課程,強化學生的協調能力。同時,開設團體競技課程,如武術課程、街舞課程等,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參與團體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意識。通過根據民辦高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展開多元化體育俱樂部教學課程,激活學生的運動熱情,提高學生的體能素養。
過去民辦高校體育教師習慣沿用說教式教學方式,使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忽視對學生個性需求的考量,限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為此,在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展中,通過利用俱樂部教學方式,進一步展現教師的引導促進作用,突出學生的學習主導性,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11]。譬如,在民辦高校校園網主頁上,學校可設置公共體育課程界面,把相關體育教師的教育信息直觀展現,學生可結合自身的個性偏好,自由選擇相應的公共體育科目。同時,為了規避公共體育項目選取不均的實際問題,學校可組織學生展開自由選課,在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前,對體育教師展開均衡分配,優化教師的教學結構,提高俱樂部教學的整體效果。
有效運用民辦高校所提供的教育資源,俱樂部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合理運用教學資源,重視學校體育運動的可能性,公共體育教師通過申請在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時有效運用學校場館與多種運動器材,以此優化體育運動設備,使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改變體育教學的形式,使俱樂部教學的趣味性、靈活性進一步展現,學生在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引導下,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器材,展開針對性運動訓練,強化學生的體能素質,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公共體育課程的趣味性、競技性、有效性作為民辦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教學創新的有效方法,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應激活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俱樂部教學活動之中,組織相應的運動訓練項目,改變過去傳統單一的訓練形式,通過增設個人競技類、集體競技類的游戲項目,培養與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改變過去的應付思想,激活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展現公共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加喜愛公共體育課程。
綜上所述,在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建設中,通過利用俱樂部教學方式,可強化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使學生的運動興趣得到良好激活,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與忍耐力,為推動學生綜合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此,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師應意識到俱樂部教學的有效性,改變固有的教學認知,優化教學方式,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促進作用,使學生在俱樂部教學模式引導下,積極投入到體育運動之中,感受體育運動的精神,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