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巨天文
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文件,詳細闡述了“互聯網+”教育的內涵,并提出一系列具體跟進措施,強調了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的水平。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面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改革,高中體育教師也應該積極迎合發展需求,進一步對自身發展進行研究,以求精益求精,在教育教學水平、技能等方面,不斷提升自我,加強學習,掌握和學習最新的“互聯網+”教育理念和技術。同時,為了適應“互聯網+”教育趨勢,我國普通高中體育教師還需要從教育資源、教育方法、綜合教育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調整。
“互聯網+”教育對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教育方法上。具體來說,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通過互聯網的助力,體育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除了說教、示范,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直播教學、微課教學等進行教學工作。這些新興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傳統的教育方法僅僅局限于校園內,而“互聯網+”教育的融合,拓展了校園外的第二課堂,使學生即使在家里,也能與體育教師在線互動。這樣的教育方法突破了時間、場地的限制,讓體育走進學生生活中,延伸了體育課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體育,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對于鍛煉學生身心也有著非常大的益處。
對于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來說,“互聯網+”教育改變了體育教師教育理念。第一,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傳統的教育理念以“體育成績”為導向,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互聯網+”教育充實了體育課堂,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體育實踐。教師開始關注學生多方面體育表現;第二,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傳統的教育理念以“體育鍛煉”為核心,教師側重體育練習、體育活動。“互聯網+”教育創新了體育授課方式,使教師有更多機會分享體育文化、體育歷史,體育精神。教師的教育理念從“單一的實踐型體育課”開始轉向“多元的綜合型體育課”。
“互聯網+”教育的融合,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了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課程育人目標。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看重學生學習成績,以“體育成績達標”“擁有健康體格”為考核標準。“互聯網+”教育轉變了教育理念。體育教師不僅看重學生學習結果,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比如說,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振奮學生的創新精神等,都成了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注重挖掘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潛能。如果學生在籃球方面有潛力,教師就會加大籃球訓練;如果學生在排球方面有潛力,教師就會組織排球練習。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技能型體育人才,有利于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綜合素養型體育人才。
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仍然困擾著很多體育教師。具體來說,一方面,有些學校只是在口頭上強調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給予真正的支持。體育教師缺乏充足的體育器材,也沒有寬敞的體育訓練場地,這不利于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體育比賽;另一方面,有些學校的體育教育比較固化、封閉。教師使用的教學資源,無論是課本,還是器械,都沒有定期更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傳達給學生的教育內容,就很容易脫離實際,沒有新穎性、生活性,不利于引起學生共識。
體育教師教育方法單一,主要與體育教師個人的能力有關。第一,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有些體育教師習慣了“無壓力教學”,不愿意接觸新事物、嘗試新方法。單一的體育教育方法不僅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還會逐漸磨滅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第二,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體育教師,比較堅持傳統的教育方法,不愿意使用信息化教學工具。這一類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往往需要學校的干預,才能實現快速轉變。
近年來,雖然我國教育部門高度重視高中體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但體育教師個人綜合能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有些體育教師擅長體育實踐、體育練習,缺乏體育理論知識儲備。這一類體育教師往往會開展大量的戶外教學,很少涉及室內教學。高中體育除了實踐練習,還包含豐富的理論知識,如果體育教師不注重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很難透過體育運動形式,真正了解體育課程內涵;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有些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很強,但對待工作缺乏細心,對待學生缺乏耐心,很少傾聽學生訴求,也很少制定個性化體育訓練方案。體育教師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主要與教師自身職業素養有關,這需要引起學校高度重視。
針對教育資源上存在的種種不足,可以從這些方面改進: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學校不能只是在口頭上強調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要給予真正的支持。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學校不僅要引進充足的體育器材,還要采購匹配的信息化教學設備,便于教師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體育教學。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學校的體育教育要與時俱進。教師可以發揮“互聯網+”教育優勢,在網絡平臺上整合體育教育資源,開發體育校本化教材,為學生傳達新穎性、生活性的體育教育內容,引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
如何進一步優化教育方法?第一,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體育教師要逐漸從“無壓力教學”中走出來。以“互聯網+”教育為指導方向,不斷接觸新事物、嘗試新方法,根據每一屆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例如,慕課教學、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等,都可以成為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新路徑;第二,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學校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帶領體育教師一起進步。圍繞“互聯網+”教育核心理念,學校可以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培訓、學習,以“線上體育教學分享會”“‘互聯網+’教育創新路徑研討會”等形式,調動體育教師學習熱情,提升體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師綜合能力,可以從這些方面實踐: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體育教師既要擁有較強的體育實踐能力,也要具備豐富的體育理論知識。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師要合理設置實踐教學、理論教學比例。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開展“體育文化演變分析”,讓學生透過體育運動的形式,真正了解體育課程內涵;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中,關于體育教師的選拔和考核,除了關注專業能力,還要重視職業素養。學校要制定嚴格的“體育教師選拔機制”“體育教師考核機制”。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師工作質量,學校可以開通“網絡評價小程序”“微信社群”“電子郵箱”等渠道,廣泛搜集學生意見,從“專業能力”“文化知識”“綜合素養”這幾個方面,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評估。
體育教育關系到國民身體素質,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逐漸普及,我國普通高中體育教師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教育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融合優勢,為學生呈現更多樣化、創新化的教學。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落實“互聯網+”教育舉措時,教師要尊重客觀規律,立足學生需求,不能過于依賴互聯網,也不能走形式主義,要以教育結果為導向,推動普通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