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城關第一小學 朱小蓮
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多數時間都直接選用課本上的練習題目進行布置,或簡單出幾道數學題讓小學生進行課堂練習。這種長期重復枯燥的作業練習過程,容易打擊小學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所以為了迎合當代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及滿足小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本文從開放性作業設置的角度入手,選取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本的內容,談一談在作業設置中采用的創新方法。
開放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帶來兩個方面的教學輔助效果:一方面,改變了傳統數學作業內容和形式單調的現狀,通過創造和設計全新的開放性作業,促使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同步的提升和改變,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開放性作業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個性需求,以拓展小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為設計目標。這樣設計出來的數學作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應用性,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同時在解決數學作業問題的過程中,有效改變小學生固定的數學思維模式,也能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念”,提倡將課堂教學、現實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注重培養小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各項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改革后,也多次提及要注重培養和鍛煉小學生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中,數學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合適場景融入數學的作業設計中,通過豐富化的生活場景吸引小學生提高作業的興趣,同時,將數學與生活關聯在一起,也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關于“年、月、日”的數學作業設計中,數學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在班級中統計本月有哪些學生過生日,并將他們的生日月份在黑板上寫出來;然后,開展制作本月日歷的小活動,要求班級中的學生動手制作一個本月份的簡單日歷,在日歷上標注年、月、日、星期幾、節日等基本特征;最后,在制作好的日歷上標注班級中過生日的學生的日期。在這種開放性的生活化情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日歷版本靈活設計,比如,有的學生選用了花邊做修飾。在整個作業的完成中,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日歷的制作中。學生根據書本上和教師講解的有關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等知識,認真設計自己的日歷內容。雖然每一個學生設計的方法不同,但是通過這種細致具體的開放性作業,小學生可以在腦海中重新溫習一遍有關年、月、日的重要知識點,并在“標記同學生日”的任務安排下,學會認讀和使用日歷。生活化場景模式下的開放性作業設計,讓小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
傳統的數學作業基本上都是在課堂或回家后完成,學生對作業的體驗感悟基本上都是通過一支筆、一本書或一張紙的過程。這種進故事的作業模式,將學生的思維牢牢固定在書本僅有的內容上,不利于拓展小學生的思維意識,而且缺乏實踐性的數學作業過程。所以在開放性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將作業完成的場景從教室引向操場或校外等更大的環境中,鼓勵小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收集和整理一些數據。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關于“測量”的作業設計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室內設計這樣一個作業形式:請同學們走出教室,來到學校的操場上,選取一個你感興趣的物體認真測量它的周長,并記錄下這個物體的實際周長,以及使用的測量方法。作業布置完成后,學生可以利用課堂上的剩余時間,或下課后的自由活動時間到校園的操場上,選定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測量目標后,采用與同學合作的方式,對這一目標進行實際的測量。這種引導學生走向實踐性的開放性作業設計,擺脫了以往紙上談兵的作業模式,鼓勵小學生在自身親自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真實化的操作練習。這樣的作業完成過程,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獲取自己想要的答案。
傳統的小學作業形式基本上都是以書面作業為主。改革創新后的開放性作業設計中,數學教師可以打破這種作業形式,采用小學生感興趣的作業設計方式。比如,競賽類作業、小組合作類作業等,力爭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數學作業的積極參與者。比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關于“折線統計圖”的作業設計中,數學教師可以這樣創新:利用每周的體育課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如下的統計作業:調查記錄體育課上同學們參加某一項體育運動花費的時間,比如,100米跑的體育項目中,以男生和女生兩種性別作為劃分標準,分別調查記錄班級中學生的跑步時間,并將這些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的格式。最后,觀察分析圖標中的數據資料,得出男生和女生哪一組花費的時間最短。這種將數學作業和體育鍛煉內容結合在一起的開放性特點,可以讓小學生提高學習的認真態度,在實踐的體育鍛煉中認真做好記錄和觀察。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探究形式還可以促進小學生之間在數據分析方面的交流。
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僅僅是為了幫助小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能力。在實踐的應用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天分將這些知識自由組合運用,這也必然會導致同樣的數學作業會出現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開放性數學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改變以往固定化答案的要求標準,鼓勵小學生大膽創新。
總之,開放性作業設計迎合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而且尊重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所有作業的設計中,無論是作業內容、作業形式和作業答案的設計,都采用了多樣化生活化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小學生對數學的距離感,將小學生從枯燥的作業模式中解救出來,而且學生在解決一個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