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蓬萊市蓬萊第一中學 寇潤平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受到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發展因素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而在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過程中,時代發展的元素往往對學生的影響更為隱秘和深入,也是容易被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忽視的一點。高中學生自身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成熟度較高,對新的教育指導接受較慢,德育工作難度更大,需要學校領導及教師更加注意對學生的觀察與總結,運用合適的辦法對學生的言行進行引導,達到做好德育工作的效果。
信息泛濫造成的認知壓力。現階段的社會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接受信息的能力,面對數量眾多的信息,處理能力較弱的高中學生會陷入信息漩渦中,對學生而言,帶來了過多的認知壓力,對學生個人精力具有不利影響。
娛樂泛化引起的學習注意力轉移。高中學業壓力較大,學生都會尋找放松壓力的途徑,網絡沖浪是一種較容易獲得釋放壓力的途徑,很多學生在完成作業后會用手機進行放松,甚至有的學生會因為時間控制能力有限而完全沉迷于網絡世界。由于學生自身自制力有限,但更多的是娛樂化現象對生活的滲透過多,大大轉移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導致學生對網絡世界的關注過高,被其中繁雜的信息干擾,影響人際交往時的語言與行為。
追求速度,忽視質量。部分高中學生受到快速發展的網絡經濟產業的影響,學習任務的完成度并不高,甚至認為學習無用,只有經濟效益最值得追求,價值觀念出現偏差。
學生的成長階段特點。高中階段學生已經較為成熟,但是自身的價值觀念仍舊沒有最終形成,學生自身也處在探索過程中,對外界的好奇心很容易使學生陷入豐富且廣闊的網絡世界中,產生各種成長偏差。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在高中階段具有的特點有清楚的認識,從學生的成長特點出發制定德育工作的整體指導策略,為學生的個人品質培養提供有效參考,提高德育工作的整體效率,對學生的個人品質產生切實的提高作用。
利用網絡,成功轉化。現階段網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已經非常廣泛,高中階段學生接受網絡影響也是不可改變的狀況,且教育教學工作中也離不開對信息技術的利用。教師與學生相比,具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與人生閱歷,對網絡世界的認知更加準確。因此,教師在面向學生開展德育工作過程中需要對網絡技術加以利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世界,正確看待網絡發展帶來的各種產品,平衡網絡、學習及生活三者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從網絡世界中獲取的積極影響,達到德育工作的目標。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這個道理也適用于學校開展的德育工作。高中階段學生的獨立性與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學校與教師開展德育工作需要采取“順勢而為”的整體策略,減少與學生的正面沖突,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糾正與引導,進而使學生的語言與行為能夠有所改善。高中階段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高中學校教師年齡較大,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與學生相比較慢,因此在面對學生沉迷網絡情況時,很多教師傾向于采取苦口婆心的道理說教方式,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僅達不到對學生的行為糾正作用,導致德育工作效率受影響,還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更加沉迷于網絡世界中,享受所謂的“自由”。高中教師應當主動接觸網絡,尤其是在學生中間廣受歡迎的網絡內容,縮小與學生的距離,同時,結合學生在校的實際表現,對學生沉迷網絡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掌握學生被網絡吸引的原因,進而確定德育工作的開展策略。
很多高中學生沉迷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被其中的網絡流行語吸引,在學校也經常使用所謂的“梗”與他人交流,而盲目使用所謂的“梗”容易引起交際誤會,學生之間的交際矛盾有所增加。高中教師應當主動對短視頻App 進行探索,可以開通相關賬號,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可以是知識點的快速點撥,也可以是授課內容的延伸,還可以是將網絡內容與學習知識聯系起來的內容,形成對學生使用短視頻App 行為的有效引導,減少學生對其中流行內容的無意識應用。
學生對網絡世界過分依賴,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無處緩解。即使現階段大力提倡學生主體教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自由,但由于學習科目的客觀知識難度與知識數量,學生在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脫離現實學習壓力,也就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受到的消極影響相應增多。高中學校應當對自身工作進行反思,探索多種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得到多種學習壓力的放松途徑,并給予學生積極影響。
高中學校可以立足學生的課內知識開展知識競賽,提高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強烈興趣,吸引學生沉浸在對知識的探究中;可以與學生熟知的網絡元素相結合,模仿網絡游戲或是網絡歌曲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娛樂活動,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還可以選擇經典電視劇片段,帶領學生開展模仿劇場活動,使學生在排練過程中受到其中積極元素的滲透影響,促進學生觀念的循序漸進轉變,產生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和提升學生道德認識的雙重效果。
高中階段學生在強烈自我意識的主導下,與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以及班主任之間的交流較少,主動尋找教師談心的學生則更少,這種情況的存在不僅影響了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培養,也不利于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成長動態,德育工作的開展效率自然會受到影響。
高中學校教師應當更加主動尋求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并深化師生交流層次,增加學生對師生交流的正確認識,改正以往對教師的錯誤認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增加與學生的交流,對學生多鼓勵,還可以利用課后作業和課后答疑等向學生傳遞積極態度,吸引學生向教師靠近,便于教師在交流中進行德育觀念的滲透,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高中階段學生年齡較大,心思也更加細膩,學校與教師的德育工作更需要從“心”出發,立足時代發展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和學生群體的實際特點,采取適當的教育工作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改善學生的思想認識與行為方式,提高德育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