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摘 ?要:參與式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在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對學生數學思維及素養的提高意義重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參與式教學模式效果的發揮,這就要求數學老師加強對實施問題及有效策略的研究,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實施原則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及問題
(一)實施原則
第一,主體原則。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核心在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而不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第二,平等原則。老師要平等看待和尊重每一位學生,要對他們的學習情況及需求等進行全面了解,設計能夠滿足全體學生學習及發展需求的教學計劃。第三,反饋原則。老師必須要及時關注學生們的反饋信息,針對此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法,促使教學工作更高質量的開展。
(二)實施問題
第一,師生之間的溝通不足。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也要求老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并進行有效的互動,這樣才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程學習的趣味性。第二,教師仍占據主導地位。參與式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實際教學中,由于部分老師對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夠透徹,對其實施時,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得到充分的自主學習、思考機會,局限了學生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活動
參與式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制定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在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這樣才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獲得學習的快樂感。
(二)明確學習任務,加強組織和管理
參與式課堂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學生根據學習任務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但由于小組合作由學生自己合作進行,其實施難度較大。因此,為了解決合作中學生觀點不同、任務不清晰等問題,老師在課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分組、小組長的選擇等。同時,教師應要求各小組明確自身的管理和組織任務,對學生的自我管理及合作能力進行培養。
(三)明確學生發展,實施科學的評價
參與式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實施評價活動中,學生也應是評價的主體,所以在完成課后問題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自己檢查和互相檢查,并在檢查中進行自評和互評,而在學生們評價的過程中,老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這樣才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客觀地評價,正確認知自我,更好地提升自我,將參與式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
綜上所述,參與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效果。因此,老師要對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實施精心設計,并在實施中不斷反思與完善,最大限度發揮其作用。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王茂.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J]. 學周刊,2019(14):64.
[2]孫斌. 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思考[J]. 新課程(小學),2018(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