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秀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體現,對信息化時代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教學模式
一、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的優勢
(一)實現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教學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運用基礎上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一方面,節約了教師講解、板書的時間,另一方面,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演繹,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了具體、形象的展現,提高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極大地促進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促進了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
網絡時代中,知識信息的數量已達到了爆炸式的增長,這不僅能使人們接觸到更多的知識信息,同時更為教師的備課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教學資源的搜集、利用、整合以及分享,使教師在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的過程中,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信息化時代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夯實教師職業素養
實行素質教育本質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與教師群體的綜合素質。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應該學會主動、積極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方式,拓寬教學內容。明確自身的教學主導地位,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
(二)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情境教學要求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情境教學要求。教師可通過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直觀形象的圖片或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深化學生理解能力。最好將學生帶入情境教學當中,根據圖片或者視頻內容,大膽說出自己的主觀感受以及見解,以期加強自身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自主學習方式的多元化開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逐漸轉變為自主學習方式。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通過多元化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來實現自主學習方式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在信息化教學的形勢下,教師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展。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既要認識到教學信息化實現的重大意義和重要性,又要學會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實現信息化與數學課堂的高效融合,以此促進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后,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也會逐步提升,同時又為創新型數學課堂的構建提供了保障。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綻菊英.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2019(30):40.
[2]鐘偲. 試論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J]. 學園,2017(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