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家書屋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是最基層、最靠近農民群眾的閱讀場所,是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力量。目前,農家書屋的發展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資源供給能力弱、專業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導致總體服務效能有待提高。相關部門應通過發揮總分館作用、加快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加強管理員隊伍建設等策略,提升農家書屋的服務效能,促進農家書屋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關鍵詞:農家書屋;鄉村振興;服務效能;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89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對助力脫貧攻堅、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動作用。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系統性的國家戰略,涉及鄉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多方面內容。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作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農家書屋是鄉村文化振興中的重要力量。自2007年“農家書屋”工程實施以來,農家書屋從無到有,數十萬家農家書屋在神州大地遍地開花,農家書屋已逐步成為廣大農民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場所。目前,農家書屋的發展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均衡、資源供給能力弱、專業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如何進一步提升農家書屋的服務效能,更好地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是圖書館人應深入研究的課題。
1?農家書屋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
農家書屋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在保障農村群眾文化權益、培育文明鄉風、服務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多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1.1?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保障農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突出強調要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受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益。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將閱讀陣地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村一級,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農家書屋為保障農民享受公共文化成果的權益、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提供了一個最接地氣的陣地,是政府為農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
1.2?培育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理想的家庭模式是“耕讀傳家”,“耕”用來維持家庭生活,“讀”用來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這種農耕文明將農業生產與知識學習很好地融為一體,也符合我們當今建設的文明鄉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首先要讓鄰里守望、誠信重禮、勤儉節約的文明之風在鄉村興盛起來[1]。農家書屋是村民的精神家園,讓更多村民愛上閱讀、愛上農村、愛上家鄉,不斷為培育文明鄉風注入源泉活力,為村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樹立脫貧致富信心,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2]。
1.3?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現代化就是將新的科技、新的生產方式帶入到農業生產中,從而促進農村群眾的生活條件改善,收入增加,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好新農村。首先,農家書屋配置有大量的農業知識書刊,日常提供農業生產知識查閱服務;其次,農家書屋還是農民交流平臺,通過學習交流,優化農業生產方式,增強致富本領;另外,有的農家書屋還通過網絡平臺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實用技能等新知識培訓,培育有知識、有技術、有文化的當代新型職業農民。可見,農家書屋不僅是農村群眾閱讀的場所,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1.4?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黨和政府聲音
農家書屋雖小,卻承載著推廣全民閱讀、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重要使命,成為基層農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黨和政府聲音的重要陣地。有的農家書屋長期組織開展黨的政策宣講、知識問答、心得交流等學習教育活動;有的在農家書屋設立黨政專架、紅色專架,將黨史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讓黨和政府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例如,黨的十九大閉幕后,海南就撥專款為農家書屋購置黨的十九大文件及學習輔導讀物,實現了全省2 695家農家書屋黨的十九大相關讀物全覆蓋[3]。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各地農家書屋更是以此為契機,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2?農家書屋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發展,農家書屋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各地均在基礎建設、資源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做出了努力。但仍然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夠、區域發展不均衡、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
2.1?基礎建設差距大,區域發展不均衡
目前,全國農家書屋設施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不同地區的農家書屋建設發展差距較大。部分地區農家書屋已經完成了網絡化、數字化的升級,有的還依托地方旅游資源建成了多功能、智能化的特色圖書館,甚至成為“網紅”,為讀者和游客提供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但也有些地區的農家書屋建設才剛剛起步,且推進力度不強,許多新技術、新手段尚未得到應用。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經濟狀況、不同地理位置的各地區農家書屋的均衡發展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優化[4]。
2.2?資源供給能力弱,服務水平較低
我國縣區級以下圖書館(室)一般沒有獨立建制,鄉鎮圖書館和農家書屋大多沒有專門的購書經費,文獻資源均依靠相關部門的農家書屋專項配置和各地區的“送書下鄉”活動捐贈。從農家書屋建設標準來看,配備圖書不少于1 500冊,報刊不少于20種,電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種(張),且每年補充新書不低于60冊,該標準可以滿足農村群眾的基本閱讀需求,但不夠豐富[5]。從配置書目內容來看,各類圖書均有配置,涵蓋面廣,但農村讀者喜愛的內容較少,“農”味略顯不足。如:常住農村的老人和兒童喜愛的趣味性、可讀性強的歷史類、文學類、繪本類圖書品種較少。
目前,由于對農家書屋各地領導的重視程度不一,部分地區沒能充分認識到農家書屋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導致農家書屋成為一個圖書倉庫,甚至有些長期不開放,只是用來應付上級檢查。部分地區只進行簡單的值守式服務,保障基本的開放,既沒有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和閱讀指導,也沒有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單一的功能,較低的服務水平,讓農家書屋缺少活力和吸引力。
2.3?管理員隊伍不穩定,專業人才缺乏
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是否健全、穩定,是否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素養,是否具有敬業精神和現代意識,是當前農家書屋發展最為重要的問題。如何了解讀者閱讀需求,如何為讀者提供所需文獻,如何組織創新的讀書活動等等,一系列工作都與管理員隊伍密切相關,這些都是農家書屋有效開放的保障,關系到農家書屋服務效能和可持續發展。當前,多數地區農家書屋都存在著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專業人才少,大多農家書屋是由村干部或志愿者兼職,缺乏專業知識和固定的服務時間,導致一些地方農家書屋開放不穩定、參與者少、利用率不高等問題[6]。
3?農家書屋服務效能提升策略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建成農家書屋58.7萬家,累計配送圖書超過12億冊,進行數字化建設的農家書屋達到12.5萬家[7]。農家書屋基本實現全覆蓋,大多數縣區已完成了縣級公共圖書館與農家書屋的總分館建設,健全的服務網絡為農家書屋服務效能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四五”時期,農家書屋必須在盡快完善基礎設施的前提下,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培養,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數字供給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為鄉村振興做出更多的貢獻。
3.1?法治賦能:打造良好法治環境,推進農家書屋健康發展
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突出強調要滿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受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參加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一條指出“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視聽網絡和書籍報刊,拓展鄉村文化服務渠道,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頒布施實必將為農家書屋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3.2?資源賦能:創新文獻配送形式,盤活文獻資源供給
文獻資源是農家書屋生存的基礎,文獻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讀性直接關系到農家書屋的吸引力和服務效能。《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 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優化內容供給,有效對接群眾需求,探索“百姓點單”服務模式,加大農民群眾自主選書比例[8]。要讓書屋的文獻資源配置更接地氣,更加受到農村讀者歡迎,需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便捷、智慧的“點單”平臺,利用互聯網為農村讀者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選書途徑,提高文獻配送的精準性。二是加快文獻資源的有效輪換,利用圖書館總分館通借通還以及健全的農村公共交通網絡,盤活文獻資源供給。三是管理人員要做“有心人”,了解當地讀者閱讀需求,掌握讀者閱讀動向,提供最接地氣的配送書單。
3.3?體制賦能:運用總分館制建設,發揮縣館引領作用
2018 年國務院印發的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 年) 》指出,推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發揮縣級公共文化機構輻射作用[9]。加強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制建設是近年來各地的重點工作,2020年底,全國已有2 397個縣(市、區)實現農家書屋與縣級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制,總分館網絡基本建成。總分館圖書的通借通還,更是方便了農家讀者的異地借閱,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如何充分利用縣館的資源和服務經驗,進一步提升農家書屋的服務效能,是公共圖書館探索的方向。
3.3.1?開展管理人員培訓,規范書屋服務管理
縣、區公共圖書館與農家書屋總分館的建成,讓農家書屋有了專業的指導,有了規范的建設與管理,對農家書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規范的管理離不開人員素質提升。近年來,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已成為縣、區級公共圖書館的正常工作。新時期,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快,數字農家書屋建設對管理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強數字應用技術方面的培訓成為當下培訓的重點內容。此外,要改變值守式服務,還應加強管理人員參考咨詢方面的技能培訓,滿足讀者更高層次的閱讀需求。
3.3.2?建設聯合目錄平臺,實現文獻資源共享
整合和打造轄區內文獻資源的目錄平臺是實現通借通還、資源共享的前提條件。縣級總館應充分利用總分制建設,將所有農家書屋圖書進行編目加工,建立目錄數據庫和查詢平臺,并提供PC終端和移動端的查詢入口,及時反應轄區內圖書的館藏地點、在架情況等。
3.3.3?建立專業咨詢聯盟,提供溝通交流平臺
縣區圖書館可以牽頭成立專業的閱讀咨詢聯盟,以微信、QQ平臺為載體,根據閱讀愛好和需求建立不同閱讀群,為農民閱讀提供咨詢輔導。閱讀咨詢聯盟的建立,首先,可以為各類型讀者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志同道合的讀者架起友誼的橋梁;其次,可以在聯盟內解答咨詢的問題,幫助讀者查找所需資料,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第三,還可以根據聯盟的專業類型開展知識講座、專題書目推薦、讀書心得分享等線上線下活動,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現代農業技術。
3.4?特色賦能:增添書屋特色功能,創建特色書屋品牌
根據各地方的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農家書屋,既可以提高農民文化生活品味,也可以助力當地的旅游產業和農業經濟。近年來,各地涌現了許多各具特色的農家書屋,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農家書屋,南雙林村建設的“有聲閱讀”農家書屋,深受當地老年人的歡迎[10];上海市朱家角鎮林家村一家“網紅”農家書屋“薄荷香文苑”,以其極高的顏值和用心的活動,被很多人稱為“最美農家書屋”, 也帶火了當地大米[11]。
文旅融合背景下,許多農家書屋更是依托地方的旅游資源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品牌,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蘇州市樹山村在游客中心、民宿等地設立“閱讀角”以及“閱讀空間”,蘇州圖書館提供3-5萬冊圖書,流通在特色分館、民宿、老百姓家里,打造特色農家書屋服務品牌。
3.5?數字賦能:增強數字閱讀體驗,提高數字供給能力
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數字文化產品的廣泛應用,數字閱讀已不只是城市讀者才有的閱讀模式,越來越多的農民讀者同樣體驗著數字閱讀。2019年度全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居民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已達73.2%,對比2018年的68.2%、2017年的63.5%,比例逐年提升[12]。
3.5.1?加快數字閱讀產品的供給
農家書屋要與時俱進,注重增設數字閱讀功能,構建優質的閱讀體驗平臺,提供豐富的數字文化資源,讓農村讀者能夠真正享受到均等化的數字閱讀服務。如,江蘇省近年來重點推進數字農家書屋的提升工程,為所有農家書屋配置了數字設備,通過提供接入資源型數字資源、配備電子圖書借閱機、開通“江蘇省數字農家書屋”APP等方式,多渠道為農村讀者提供豐富的數字閱讀服務。再如,湖北省委宣傳部與“中文在線”聯合開發的數字農家書屋項目,在8個縣市部署了520個試點數字農家書屋,為農民群眾提供了海量的數字資源,包括3萬余冊電子圖書、3萬余集有聲圖書,內容不斷更新[13]。該項目在第七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獲得“2020年十佳數字閱讀項目”。
3.5.2?加強數字閱讀功能的輔助
農家書屋還要加強農村讀者數字閱讀的輔助,讓農村讀者特別是老年讀者也能體驗數字閱讀的樂趣。農家書屋可以聯合移動通訊運營商、數字資源商共同開展培訓活動,介紹智能手機使用方法以及網上閱讀的操作流程。農家書屋也可以通過日常接待和舉辦各類數字閱讀活動,指導讀者進行手機的網上閱讀,提高數字閱讀的參與率。
3.5.3?運用大數據平臺分析評估服務效能
一直以來,對農家書屋的服務評估大多采用現場驗收的方法,通過檢查臺賬和現場了解各農家書屋的運行情況,容易導致數據不真實,無法準確評估服務效能。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可以動態監測到每個農家書屋的入室閱讀人次、數字資源訪問量、借書冊次、借閱圖書類型占比等數據,了解掌握各農家書屋的基本服務情況以及讀者的閱讀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各農家書屋的綜合服務效能,以此為效能評估的重要依據。湖北省部署的520個試點數字農家書屋,便可以實現可視化管理和大數據平臺分析,通過各類數據的適時更新,第一時間掌握書屋開放狀況,準確評估服務效能,實現精準管理。
3.6?人才賦能:培養專業人才隊伍,改變值守型服務模式
隨著農家書屋的管理與服務的不斷提升和創新,書屋的管理已不再是初期的值守式簡單開放的模式,解答咨詢、閱讀推廣、應用輔導等創新服務都需要一支專業的人才隊伍來進行多方位服務。可見,培養專業人才隊伍是現代農家書屋發展的前提。首先,應該建立一支穩定的管理人員隊伍,可以由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為主要管理人員,農村退休教師、志愿者為兼職管理人員。其次,在熱愛閱讀的農村讀者中,招募熱心公益的文化志愿者,培育扎根農村的閱讀推廣人,提升農村的書香氛圍和閱讀品味。第三,加強專業人才的培訓。調研發現,許多管理人員由于工作變動等原因,無法穩定地管理農家書屋,導致管理人員更新過快,培訓無連續性,培養難度較大等。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我們先要選擇相對穩定的培養對象,再為管理人員提供專業化的培訓機會,特別是數字化技術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數字化設備、數字資源的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求是網.如何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振興”[EB/OL].[2021-04-13].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8/13/c_1124870140.htm.
[2]張曉東.鄉鎮圖書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9):45-51.
[3]夏鋒:“農家書屋+”助推海南鄉村振興[N]光明日報.2021-01-29(08).
[4]中國文明網.農家書屋建設要“充分又平衡”[EB/OL].[2021-05-22].http://www.wenming.cn/wmpl_pd/whkj/201712/t20171221_4532864.shtml.
[5]中國農家書屋網.農家書屋工程簡介[EB/OL].[2021-04-28]. http://www.zgnjsw.gov. cn/ booksnetworks/contents/403/250517.html.
[6]秦宗和.農村精準扶貧戰略下農家書屋的建設與發展[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7):85-87.
[7]新華網.民生直通車:農家書屋,如何打造脫貧攻堅“精神加油站”?[EB/OL].[2021-03-15].[JP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9/15/c_1126495684.htm.[JP]
[8]新華網.中宣部等十部門印發《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 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 [EB/OL].[2021-03-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6/ c_1124165984.htm.
[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21-06-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10]浙江新聞.農家書屋成美麗鄉村文化“新地標”[EB/OL].[2021-03-11]. 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600059.
[11]中國農家書屋網.上海青浦:“最美農家書屋”背后還有什么?[EB/OL].[2021-03-11].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400/392275.html.
[12]彭鈺琳.公共圖書館為鄉村文化振興服務的策略探[J].福建圖書館學刊,2020(4):22-26.
[13]湖北文明在線.湖北數字農家書屋探索“百姓點單”服務模式[EB/OL].[2021-03-20]http://hub.wenming.cn/yw_37663/202005/t20200520_5583296.shtml.
作者簡介:沈嶸(1970?),男,泰州市圖書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建設與服務。
(收稿日期:2021-06-23?責任編輯:張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