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柳青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民航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民航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運輸飛行事故率總體呈不斷下降趨勢,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持續提高,航空安全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盡管如此,安全依然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題,是飛行的生命線,是航空公司立足之本,是一切工作的奠基石。
關鍵詞 思政教育 民航安全管理 信息化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33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Reform
——TakingthecourseofCivilAviationSafetyManagementandEmergencyResponseasanexample
HUANG Liuqing
(Xiamen City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8)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CAAC always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first", the overall transport flight accident rate is declining, the av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level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aviation safety work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Nevertheless, safety is still the eternal theme of civil aviation work, the lifeline of flight, the foundation of airlines and the cornerstone of all work.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ivil avia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教學整體設計
1.1采集學情分析數據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空中乘務專業二年級學生,依據學校數據采集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如下分析:
認知和實踐能力方面,學生片面追求職業形象美感,對空乘崗位所需客艙應急處置的專業能力不足,對航前客艙安全檢查的認識不到位,普遍認為已經有地面安全檢查和機務設備檢查,乘務員無須在客艙進行重復安全檢查,尚無客艙安全檢查和應急處置的經歷。[1]
1.2重構教學內容體系
本課程教學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和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大國民航精神,初步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民航安全的重要性時,以南航微電影《六小時》導入,以“關上艙門就是中國領土”闡述國家安全觀。教學成效:從國家安全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中國民航局對應急設備安全管理規定內容時,以乘客誤開應急艙門招致法律制裁的案例,引入民航相關法律法規。教學成效:引導學生了解乘客違法行為及處置程序,普及民航法律法規知識。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中國民航規章對乘務員的安全管理要求時,引入乘務員誤放滑梯的操作流程分析,強調違規操作的責任后果。教學成效:使學生在乘務員艙門安全管理操作規范中,增強嚴守法規意識和安全責任意識,培養學生敬畏規章的職業操守。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不同迫降方式的應急撤離方式,以仿真實訓和模擬艙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科學判斷和應變能力。教學成效:學生通過五人制乘務小組的仿真操作與模擬艙情景模擬不同迫降方式的應急撤離方式,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飛機在釋壓狀態的特情處置,以川航傳奇機長的險情處置案例,培養學生居安思危,愛崗敬業的意識。教學成效:學生在教學做中學習特情處置流程,感受民航勞模榜樣的力量,培養大國民航工匠精神。[2]
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素養融入點:介紹撤離后組織水陸求生的內容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教學成效:通過學習撤離后的求生方法,培養學生具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識。
1.3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在學情分析基礎上,依據空中乘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1+X空中乘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標準》,制定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圖1所示。
1.4制定有效教學策略
本課程教學采用“四項目-四環節-三層次”的教學模式:以應急撤離處置的一系列問題為出發點,將應急撤離處置模塊按照撤離時間緊急程度分為應急設備使用與演示、有準備迫降撤離、有限時間準備迫降撤離和無準備迫降撤離等四個項目依次展開;通過課前、課中、課后、課外四個環節梯級遞進;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逐級提升,最終達到“專業知識扎實、崗位能力過硬、職業素養良好的目標”。
2教學實施過程
2.1充分做好教學準備,整合優質教學資源
2.1.1建立校企合作師資團隊
本教學內容采取校企合作雙導師教學制,在校企合作建設項目基礎上,柔性引進航空公司高管人才1名,聘請具有多年航司一線工作經驗的企業兼職教師1名,校內具雙師資質的專任教師2名。
2.1.2整合優質信息化資源
本教學模塊整合線上和線下優質教學資源。借助Uclass互動教學平臺、MOODLE教學平臺、CBT仿真教學平臺、EdrawMac思維導圖APP、微信小程序民航安全學習助手(自主研發)等信息化資源手段,讓學生在直觀可視化的情景模擬中學習并迅速轉化成實際操作能力,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2課堂教學環環緊扣,學習任務層層遞進
本課程的教學任務采用課前把握學情、課中知識內化、課后拓展延伸的教學設計。課上,教師采取7E教學模式,即情景導入與課程內容和教學任務相關的問題情景,為學生提供提出問題并進行猜想質疑;創設任務組織學生思辨推理,論證探究教學主題;探析任務小組合作探究,觀察體驗總結規律,認識學習新任務;分解任務將操作流程步驟逐步細化,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實施任務對照工作程序規章進行實操訓練,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校企合作雙導師制評價展示學習成果,鞏固提升所學新知;課后拓展將課堂所學知識遷移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以全面培養職業核心素養。[2][3]
2.3項目貫穿任務驅動,虛實結合突破難點
本課程教學在講授不同迫降方式的撤離程序這一課堂教學重難點內容時,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實操教學,構建模擬艙課程實踐與虛擬仿真一體化的虛實結合教學模式。課上,學生分小組輪流交替進行CBT仿真教學平臺實訓和模擬艙訓練器實踐。平臺實訓小組學生可通過仿真教學平臺進行實踐過程圖文問答、實踐結果整理、實踐報告生成等環節的實踐操作,已獲得實操內容清晰、具象認知的基礎上再進入模擬艙訓練器實訓;模擬艙實踐小組可通過真實工作場景體驗不同迫降方式的撤離工作流程再進行仿真教學平臺實訓知識檢驗。
2.4多元學習評價體系,全面體現綜合素養
將學生的認知、情感、價值觀等內容納入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將客觀量化評價與主觀效度檢驗結合起來,綜合采用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和動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以科學評價提升教學效果。
3學習效果
3.1合理組織教學活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從三維教學目標的教學成果顯示:學生在釋壓處置等九個教學任務的學習成績均在80分以上。從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分析顯示:學生對課程知識學習的目標達成度為4.02,能按要求完成教學平臺預習、課堂互動和課后鞏固等學習任務;對實踐環節的學習目標達成度為4.23,在課中仿真實操和真實工作情境的實操訓練參與度較高,勞動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有了較大進步;對學習態度的教學目標達成度在4.87,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有了較大改善。課程結束后,學生根據課程所學的知識技能參加航空公司應急處置程序崗前培訓考核通過率達100%。
3.2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較難做到知行合一。本課程通過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過程中,拓寬了知識獲取的渠道,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運用。本模塊教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課前和課后通過教學平臺建設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學生可通過平臺接收學習任務,學習觀看應急處置案例視頻、企業大撤培訓考核視頻、機上安全演示flash動畫視頻等課程學習資料,并根據要求上傳作業參與建設完善教學資源中心。在資源共享的學習空間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即時評價反饋需求得到滿足,學習參與度有所提升。
3.3拓展課外教學空間,促進學生素養發展
本課程教學在校內教學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結合教學內容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多樣化的課后教育實踐活動。根據學習主題創設教育環境,組織學生參與民航安全生產月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調研航空公司應急撤離培訓基地;工學派遣參加航空公司頂崗實習項目獲取企業實踐經驗。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勞動價值感,堅定職業理想信念。
4反思與改進
4.1特色創新
有效整合育人資源,推進校企合作教學。在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客艙應急處置程序這一教學項目主要采用校企合作雙導師教學機制,校內教師擔任應急處置基本規范等基礎性知識授課任務,企業導師參與校內實操教學環節(如:應急設備使用與演示、有準備迫降撤離、有限時間準備迫降撤離和無準備迫降撤離等內容)的指導、訓練與考核等授課任務。第二課堂深入企業觀摩學習航空公司新學員應急撤離處置培訓,注重教學要求與行業標準及企業文化的對接,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職業能力和社會能力綜合培養體系。
價值引領貫穿教學,融合知識技能價值教育。本課程教學將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學計劃、課程標準、課程內容和教學評價等主要教學環節,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愛國主義教育,傳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大國民航精神,初步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價值引領同步提升。
4.2不足與改進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多系統運用串聯性不足。本課程教學采取多平臺、多模式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現課程處于二期建設階段,如何將課程在一期建設MOODLE平臺的課前課后教學資源與智慧教室教學平臺的課上互動數據及仿真教學平臺的實訓操作考核數據進行整合,將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流暢性和課堂教學數據的采集分析,并進一步完善科學評價考核機制。[3]
實訓設備技術內容單一,實訓任務拓展需求有待提高。本課程教學實操環節采用的CBT仿真教學平臺與模擬艙訓練器均采用737-800機型設計定制,在實現虛擬與現實實訓設備一體化的協同效用時,也呈現出實訓設備機型單一的弊端,無法滿足學生根據不同機型特點進行應急處置程序的實操訓練。未來本課程將依托已獲批的省級教改課題、1+X空中乘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第三批試點院校與校級重點實訓室建設項目支撐,引進空中乘務專業VR智慧教學實訓中心,進一步豐富實訓教學資源以滿足教學改革需求。
參考文獻
[1]孟斌.民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D].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4).
[2]王丹丹.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05).
[3]錢睿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實踐與案例[J].中國電化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