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摘要:自民辦高校興起以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民辦高校不管從規模上還是辦學質量上,都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截至2019年,我國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750所(含獨立學院265所),在校學生數量已經超過649.6萬人。他們為國家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大學畢業生,有效緩解了公辦高等院校的辦學壓力。但隨著競爭環境的加劇,一些民辦高校出現了招生難、就業難、社會不認可、留不住人才等現象。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引言
2019年國務院提出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改革創新創新的若干意見》,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提出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它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即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思想意識、理論、親和力和相關性,深化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充分發揮所有課程的教育功能,建立全面復蓋面、豐富類型、漸進水平和相互支持的課程體系,使各種思想政治課程和課程能夠朝著同一方向發展,形成協同效應。 這就是思想政治議程。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高校轉型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分析教師隊伍建設。
一、思政課在民辦高等教育中的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發生巨大改變,大學生的思想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大致包括:市場經濟的影響,不少同學在市場經濟利益觀的影響下,實用主義思想加強,對于有些課程的選擇,他們認為有用的就上,沒用的就不上。思政理論課屬于公共基礎課,開設的目的旨在培養塑造同學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的作用的發揮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的。絕大多數民辦高校也能夠意識到加強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相關措施,不斷推進教學改革,使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等等,也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教學效果。可是仍然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為這些課程學不學,學的好壞影響都不大,只要及格就可以了,由于大班授課,學校采取這些措施在有些時候不能使同學們切身感受到,思想上輕視思政課的重要性,學習上也缺少了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民辦高校思政課教育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民辦高校思政課師資隊伍力量薄弱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研能力難以滿足思政課建設的需要。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主要由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兩部分組成,其中專任教師是主要力量。然而,為了節約成本,民辦高校并不會按照1:350的師生比引進專任教師,教師數量匱乏難免會出現身兼數職、講多門課的現象,于是分散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自然也就削弱了教學的專業性。此外,專任教師隊伍中大多數是青年教師,他們的知識積淀和教學經驗有所欠缺,直接影響了思政課教學質量。還有,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頻繁。青年教師多是畢業生,大都將第一份工作當跳板,積累經驗后便跳槽離開;而少數的中年骨干教師業務能力強、職稱高,紛紛借由近兩年思政課教師缺口擴大的機會,順利進入了公辦學校。由此,民辦高校思政課專任師資力量大幅下降。
(二)重視力度不夠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規定,要落實高校主體責任,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進一步完善面向全體教師、全部課堂的各項工作制度。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實踐指導意義重大的理論學科應當建立由不低于學校各行政部門級別的機構牽頭,學校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的教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相關體系,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原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講話也特別提到課程思政、專業思政的問題,強調各門課要在思政教育方面與思政課保持同一個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人才培養。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各門課程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地位特殊。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在各方面要走前面,持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然而大部分應用型民辦高校在理論學科建設方面相對薄弱,并未設置專業招生。民辦高校中沒有相關專業招生就沒有學費這一主要收入來源,就可能出現相關課程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教學人員不能參與學校的招生就業等多項考核獎勵中、甚至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建設缺乏積極性的情況,與黨和國家對該類學科的定位存有一定差距,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情。
三、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思路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練就過硬的政治素質
教師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師德師風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德育元素。首先,轉型發展高校要認識到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科學高效的師德師風教育機制。創新師德教育方式,激起教師涵養師德的自身動力;完善師德師風一整套培育制度,如常態化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和監督制度。其次,學校可以通過專家講座、開座談會、專題學習等形式對教師進行思想政治的培訓。專業教師應該以高校教師的政治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時時關注國際、國家最新的社會動態和時事政治,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課程思政”建設的最新成果,養成天天讀報看報的好習慣,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
(二)合理用人,助價值實現以留住人才
就業者自尊的實現程度是承認其雇主單位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強思想教育隊伍建設時,民辦高校應采取靈活的就業政策,創新推進渠道,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實現自尊,留住人才,穩定隊伍。第一,靈活就業政策。公立高校在人員選拔和就業方面有健全的政策、程序和制度,而私立高校在學校管理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因此能夠大膽探索人員的選拔和就業,打破政策和程序的制約因素,以穩定團隊以職位輪換為例,正常的職位輪換不僅有利于雇員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而且有助于提高各部委的作戰效率。私立學院和大學可以借鑒公立學院和大學的政策經驗,在職位輪換方面進行創新。如果意識形態和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備條件并期望調動,他們必須支持調動,這不僅可以滿足調動工作人員的需要,而且可以成為在私立學校建立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小組的有利因素,從而吸引和鼓勵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者第二,在促銷渠道中創新。在職位晉升和職業資格評估方面,公立高校的行政級別通常是在部門、部門和部門一級確定的,每個級別都有自己的副校長。一般行政人員在進入大學兩年后將作為副職接受評估,然后根據情況逐步接受較高一級的評估。評價條件越高,對專業資格的要求就越高。但是,在私立高校,我們可以結合現實和創新。
結束語
總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是我國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對大學生意識形態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不容小覷。而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確保這一工作健康兩性運轉的保證,面對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和校方都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郭文奇,杜穎.獨立學院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91-92.
[2]葉曉蕓.新時代高職院校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9):225-226.
基金項目:本文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9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般課題《智慧教育環境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以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為例 》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9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