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明
【摘要】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重點科目之一,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取舍是廣大初中物理教師一直深入探討的話題。過去開展的教育活動發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物理教學方法,在本文中,筆者將綜合自己的初中物理教育經歷和工作領悟,簡要敘述一種常用的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法。
【關鍵詞】實驗教學法 初中物理 教學方法 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84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學生首先接觸的理工類科目,能否在學科范疇內打下堅實的基礎并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密切關系到學生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物理學習。物理科目的重要性是教師和學生都認同的,但由于物理學科知識中客觀存在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讓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難度。下面,筆者將系統歸納初中階段物理學科的本質和學生理解認知力的特點,重點介紹實驗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
一、實驗教學法的含義和范疇
根據過去的教育教學經驗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對于初中物理教學逐漸形成一個固定認知:物理科目的理解之難、傳授之難,是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阻礙。這些教學工作中廣泛存在的難題,讓教師對如何將物理知識講得深入淺出感到棘手,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退縮之意。這不僅大大地影響了教師推進物理教學的進度,更是會逐漸扼殺學生對于這門學科本身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因此,如何讓初中物理教育變得盡可能的通俗易懂和便于實施,成為了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教學生涯中不斷探索的話題。物理教育方法的合理選取也由此吸引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實驗教學法脫穎而出。
那么實驗教學法的含義是什么呢?這是一種在國內外教育界都被廣泛應用的優良教學方法,擁有一千多年的應用歷史,發展到素質教育的今天,已經變得越來越完善。實驗教學法的基本內涵是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中引入與知識內容相匹配的各式實驗,并且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實驗,將課本知識巧妙而全方位地融入實驗的各個步驟和現象結果中,讓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由于實驗本身作為揭示生活現象、發現科學規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每一種實驗都能夠運用獨特的展現方式向參與者充分傳達含義豐富的知識體系。由此可見,實驗教學法在理工科知識的解讀和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而獨特的角色。
二、如何運用實驗教學法
(一)積極籌備物理實驗環境
初中階段物理教學內容主要涉及聲學、光學、熱力學、電學等,雖然大多數教學實驗的實行要求都能被諸多學校滿足,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而基礎的實驗操作無法實現的情況。例如,熱力學中測定比熱容,電學中探討電阻與電壓的關聯,很多教師就受限于實驗器材和時間安排等因素未能向學生深入展示。但教師們必須意識到,這些實施起來具有相當難度的實驗過程,正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知識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施行實驗教學法的前提是要積極籌備相對完善的物理實驗環境。
(二)將實驗操作與課堂知識巧妙結合
生活中處處存在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包含囊括了初中階段物理所涉及的各個體系。但如果教師不加取舍地試圖把相關物理實驗都向學生演示,不僅課堂條件不支持,而且模糊了教學重點,反而會加大初中物理教學的難度。由此可見,教師必須對實驗內容有所篩選,結合生活實際和大綱要求,選擇那些既能夠在課堂上簡便執行又充分具備知識代表性的物理實驗,才能真正實現突出教學重點、加深學生理解的教學目的。能否將實驗操作與課堂知識巧妙結合,關系到實驗教學能否收獲預期的效果,同時也直接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掌握程度,教師在運用實驗教學法之前都應當深入思考、謹慎執行。
(三)合理引領學生自主動手操作
雖然進行演示實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知識傳導者的作用,但如果讓學生由始至終一直處于第三者的旁觀角度,其實并不利于實驗教學法的全面推進。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們理應把引領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納入考慮范圍。通過課堂角色的轉換,讓學生從課堂實驗的被動見證者升級為每項實驗的具體操作者,在親身熟悉實驗步驟和主動獲取實驗結果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物理知識的鞏固。
三、實驗教學法與傳統講授法的比較
實驗教學法因其采取的是以實驗為導向、以事實為說明的獨特教學手段,故而具有傳統講授課堂所缺乏的優勢。大多時候傳統的課堂教學都有固定不變的模板,教師充當著知識講解者的單一身份,僅僅通過多次重復教材內容的方法向學生傳授物理概念。在過往的教學經驗中,這種傳統講授法已經充分暴露出了它的缺陷,既導致了課堂節奏和氛圍的僵化呆板,也阻擋了學生參與物理學習的自主意識。與之對比鮮明的是,運用實驗教學法的物理課堂,在向學習氛圍注入極大活力的同時,能夠從視、觸、嗅、聽等多方面調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經過教師精心準備的物理實驗,具有趣味性、多樣性、動態變化性、通俗易懂性、貼合實際性等特點,遠遠勝過傳統講授課堂的死板枯燥、一成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講授法相比,實驗教學法事實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和不足。因為課堂以實驗為切入點引導節奏,時間的分配和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被集中于實驗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學生在操作實驗和吸納知識之間分配失衡、顧此失彼。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本末倒置,更是違背了教師運用實驗教學法的初衷。傳統講授課堂由于教師亦步亦趨的引導,反而更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節奏。由此可見,為了確保運用實驗教學法時,課堂教學的目的與具體教學手段不相互脫離,教師必須全程跟隨學生的實驗過程,密切關注學生的自主操作進度,并且在適宜的時機對學生的探索方向與節奏加以調整和把控。
綜上所述,在如今對教師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的教學時代,傳統不變的教學方式也應該逐漸被新型課堂所替代。積極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為學生打造優秀物理課堂模式,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應致力發展的事業。從物理學科本身具有的特質和學生學習的行為特點出發,實驗教學法在諸多教學方法中獨樹一幟,廣受教師喜愛、學生歡迎。實驗教學法的應用,在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營造積極活潑物理課堂、拆分細化物理知識體系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高傳富.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J].考試周刊, 2007, 000(012):83.
[2]閻金鐸,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學通論:初中物理教學法.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