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尼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智障學生由于自身的智力缺陷、生理認知特點的差異,對他們來說數學學習更難,也更容易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將以培智數學教學為例,淺議教師調動智障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技巧和方法。
【關鍵詞】培智數學 智障學生 積極性 耐心 肢體語言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75
在新時代的教育環境中,教育相關部門倡導各個地區應為特殊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使得這部分學生也能像普通學生一樣接受學校的教育,并且為特殊教育學校提供了極大的支持,例如,財力支持、教學設備支持和師資力量支持等。在特殊學校中,由于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身體及智力障礙,從而為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很多教師都苦惱如何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并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將淺議教師可通過肢體語言以及為學生呈現簡單的學習內容的方式培養智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教師應善用肢體語言
作為一名從事培智數學教學工作的教師,筆者深知此項工作的艱難,但要想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建議教師都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智障學生都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并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很多學生甚至會在課堂上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從而嚴重阻礙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眾所周知,智障學生和正常學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智障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問題,他們很難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高效地學習,有些學生甚至不能明曉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內容,對于智障學生而言,數學更是一門較為艱難的學科。據了解,絕大多數智障學生都難以跟上教師的授課步伐。當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產生這一現象不僅包含學生自身的原因,還和教師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關聯。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決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雖然在教學領域有諸多教學方法,但作為一名特殊教學工作者不能盲目地選用教學法,而應該根據所教學科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用,這樣才能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意義。由于智障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問題,他們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如若教師在課堂中一味地采用語言講解的方式進行授課,勢必會削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學生一旦遇到他們自認為困難的內容便會選擇放棄,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參與度。所以教師應逐漸摒棄這種傳統的語言講解模式,在教學中融入豐富的肢體語言,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簡單的教學環境[1]。
眾所周知,肢體語言具有形象且生動的特點,在教師呈現肢體動作的過程中,智障學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教師表達的意思,相比教師一遍遍地通過語言講解的方式教學數學,適度地結合肢體語言的教學方式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和其他學科相比,數學是一門較為靈活的學科,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諸多和數字相關以及幾何圖形相關的內容,如若教師只通過語言講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勢必會使很多智力有問題的學生不能基于自己的認知結構理解其中的內容。而在肢體動作的協助下,多數學生都能輕松地理解教師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同時也能活躍課堂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且愉悅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若教師一味地引導學生基于語言講解學習數學,想必很多學生都難以形成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生并不能積極地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方式都難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師應為學生呈現簡單的學習內容
特殊教育的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學習內容,尤其是面對智障學生。智障學生由于身體的缺陷,導致他們并不能像普通學生一樣高效地學習,因此很多智障學生都存在學習基礎薄弱的問題。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只有學生扎實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融入學習的過程之中,從而在數學方面有所進步。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智力有問題的學生都缺乏學習的積極性,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方法都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對于絕大多數智障學生而言,教師所呈現的數學內容較為繁難,他們并不能高效地學習,從而使得他們漸漸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呈現簡單的學習內容,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站在智障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工作,即教師無論講解何種知識點,都應該先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確保學生能基于其認知結構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因為對于教師而言,他們所講解的內容較為簡單,但對于智障學生而言,可能教師認為最簡單的內容都是他們認為最繁難的內容[2]。因此教師不宜盲目地為學生提供教學內容,而應該在上課之前做足準備工作,即教師應精心準備要教學的內容,并反復分析教學內容是否在學生的接受范圍內。只有學生能在教師的帶動下理解數學內容,他們才會由此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才能調動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應耐心對待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應始終以耐心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才能體現教學的意義,才能給予學生一定的溫暖[3]。由于智障學生存在先天的缺陷,因此很多學生都普遍具有自卑的心理,他們甚至不敢和他人接觸,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不相信自己,容易產生厭學的傾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更加關愛智障學生,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這樣學生才能漸漸地融入學習的過程中。當然教師還應該細心地引導每一位智障學生學習,智障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及普通同學高,但教師不宜批評這部分學生,相反教師應盡可能地為智障學生提供詳盡的講解,以便智障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數學知識。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提高教育意識,并主動且積極地關心每一位智障學生,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以此促進學生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雖然教學智障學生的確是一項較為繁難的工作,但只要教師采用妥當的方法便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地融入在學習過程中。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運用肢體語言,為學生提供他們能接受的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吳志國,黃少雄.淺析教師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調控功能[J].文學教育,2016(02).
[2]肖忠勇.特殊教育學校智障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之我見[J].學周刊,2013(10).
[3]韓海河.用愛對待每一位學生,用心上好每一堂課[C].教育學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