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
摘 ?要:2021年“雙減”政策的頒布,掀起教育發展的另一個篇章。但是“減負”并不是對作業、課外輔導徹底“減無”,而是在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探究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策略》為題,從教學內容、評價標準、語文作業三種形式入手,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帶來更多精彩,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健康人格得到有效發展,最終促使學生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有效教學
減負增效是雙減政策的最終目的,語文教師的眼光不能只停留下“減”字上,更要看到其背后的“加”字,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雖然在作業上要“減”,但是課堂教學質量、作業的實效性都需要“加”,由此能夠真正地環節家長的焦慮,突出學校的教育主陣地地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保障。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教學內容多元化,提升學生語文思維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渠道獲得信息,包括小學生,因此他們的成長需要“多元化”進行保證,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半p減”將學生的課外輔導“減掉”,這意味著學校教師需要用更加多元化的內容進行“補充”,才能夠讓學生的語文視野變得更加寬闊,使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加敏捷,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得到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陶罐和鐵罐》的時候,根據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向學生傳遞對話寫作的方法,以及謙虛待人,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的道理。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向學生介紹陶罐、鐵罐各自的特征,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進行理解,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角色演繹。這些內容作為延伸,是學生多元化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語文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傊?,內容的多元化、靈活性使得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學生能夠在眾多的信息中汲取自己成長所需的營養,也是幫助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評價標準差異化,塑造學生健康人格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遞大量語文知識,無暇顧及自己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十分地模糊,造成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朦朧”的狀態,既不能明確自己能力的“高低”,也不能透徹地了解自己的語文實力。久而久之,會影響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造成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立足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差異化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自己的長處,進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形成健康人格。
例如,教師在教學《落花生》的時候,文章介紹花生的外表雖然不夠漂亮,但是其內在的價值不容忽視,倡導學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此時有學生提出:“老師,我覺得外表也很重要?!蓖瑫r也得到了眾多學生的附和。這時教師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不論自己的外表上是什么樣子,都要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要有崇高的理想與信念,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外表?!蓖瑫r,教師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回答這位學生提出的觀點,然后由教師進行差異化評價,使學生的思想能夠端正、積極、樂觀。
三、設計作業趣味化,鍛煉學生綜合素養
雙減對小學生的作業量提出了“減負”的要求,但并不是“一刀切”,小學語文教師依舊要在此方面下功夫,達到既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又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目標。為此,教師可以設計趣味化的作業,吸引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同時也在“量”的把控下,實現作業內容的多樣性,作業形式的趣味化,使得更多的小學生能夠主動地利用課下時間,完成作業,并達到良好的學習目標。
例如,教師在教學完《觀潮》之后,為學生設計了兩項作業,首先是基礎類的作業,學生需要牢記本課的生字、詞語,因此要進行默寫。其次是語言類的作業,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從網絡上搜集一些錢塘江大潮的視頻,根據視頻,結合課文內容,設想倘若你是一名記者,正在報道錢塘江大潮來時的盛況,你會怎么說?這兩項內容“一靜一動”,即要求學生靜下心進行默寫,也需要學生開動自己的腦筋進行創作,進行語文組織,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語文是豐富、多彩、變化、靈活的一門學科,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反饋。教師要抓住學生們之間的差異性,做到內容多元且豐富、評價差異且中肯、作業有趣且有效,從而幫助每一位學生實現不同程度的學習增長,最終實現班級語文水平的整體提高,既能夠滿足“雙減”對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
參考文獻:
[1]儲朝暉. "雙減"需要教師的擔當與能力提升[J]. 中國教師,2021(9):6-10. DOI:10.3969/j.issn.1672-2051.2021.09.002.
[2]肖友姣.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教學提質的策略探討[J]. 中外交流,2021,28(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