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臻 李全科
摘要:內科臨床教學模式目前存在一定的不足,思維導圖能把同一學科、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關聯起來,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法進行了內科學臨床教學,有效的提高醫學生學習目的性、主動性,鍛煉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關鍵詞: 內科;臨床教學;思維導圖;臨床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R4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內科臨床教學是我國高等醫學教學臨床專業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是臨床醫學基礎,內容豐富,重點和難點較多,需結合臨床應用實際,注重點到面的學習。隨著時代發展和醫學教育要求,要注重學生醫學知識學習,就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1]。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臨床醫學教學的要求。培養應用型醫學人才是醫學教育的本質,臨床思維能力成為衡量應用型醫學人才的重要指標。
思維導圖能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是表達發散性思想的有效工具[2],我院內科學教研室所在的教學團隊以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法進行了內科學臨床教學的實踐與探討,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有效的提高醫學生學習目的性、主動性,鍛煉了醫學生醫學知識的融合,提升了臨床思維診治能力,有助于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醫學人才。
1 內科臨床教學面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內科學授課方式還是以一種知識導向的方式進行的,即教師按照教材的編排,結合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學習。許多抽象的知識通過理論授課方式學生難以吸收。
1.2內科學知識體系龐大、復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九版《內科學》共九篇,137章,需要一年時間學完,理論授課教師在每節課中所講授的內容也相對較多,重點內容多。
1.3內科學的知識有多個學科融合。內科學中疾病從起因到發展、診療的過程涵蓋了多個基礎及臨床醫學科目[3],包括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藥理學、生物化學、影像學、流行病學等相關基礎學科,只有對這些相關科學掌握好了才能對疾病有很好的理解。
1.4內科學內容抽象,晦澀難懂,各個系統緊密相連、交叉融合,學生需要花時間、精力將所學的十幾門課程聯系起來才能學會對內科學知識融會貫通。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記憶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學生仍靠死背硬記的學習方法學習,負擔重、效果差。學生壓力較大。
2 內科臨床教學應用思維導圖的特點
2.1 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鍛煉臨床思維分析、綜合能力
思維導圖通過繪圖方法,圖文并茂,把學生的思維進行放射性方式拓寬。將臨床內科疾病簡潔明了、重點突出地呈現出來,化繁為簡。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2.2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能力
思維導讀能運用圖文有效梳理知識結構,并茂的特點,把主次層級圖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們更科學、藝術、邏輯地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3 思維導圖能幫助授課教師理清授課思路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思維導圖的引導,能理清教師的授課思路,指導授課內容的合理分配,尤其在講課結束時的思維導讀更能總結講課的層次,做到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2.4 思維導圖能更好的將不同學科交叉融合
不管是內科學的不同系統疾病還是內科學與其他學科,有相互穿插、融合的情況,利用思維導圖更好的把內科學與基礎學科,如: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藥理學、解剖學等;與其他臨床學科,如:外科學、傳染病學、醫患溝通與技巧等學科融合起來,便于理解及應用到臨床中去。
3 思維導圖在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思維導圖能把醫學知識串聯起來,讓思路更清晰明了,它能協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枯燥的醫學知識更藝術化,便于記憶及融會貫通。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內科學中,能將復雜交錯的內科學知識清晰化、系統化,使同一疾病不同的內容,不同疾病相似的臨床知識融合起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4],更好地使學生對內科學的醫學知識學會融會貫通和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麗莎.我國高校教學方法的現狀問題及改革對策[J].價值工程,2017,5(18):180-181
[2]岳梅,張葉江.個人知識管理視角下思維導圖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18):40-42.
[3] 曾文,潘玲,唐海娟,等.思維導圖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蛇志,Journal of SNAKE (Science & Nature),2020,32(3): 387-389.
[4] 瞿秋,高璐莎,代薇,等.思維導圖在內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2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