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麗
摘要: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微課的出現為教師們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一種更高效的教學手段。與傳統課堂不同,微課時間短,內容集中,可回放,有明顯的教學優勢。基于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的特點,合理設計微課內容,以發揮微課在歷史教學中的價值。本文主要從增添課堂趣味、突出教學難點、聯系鞏固知識等三方面進行以下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微課教學;教學形式
歷史是初中生學習的一門新課程,雖然占用的課程時間不多,但是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歷史非常重要。歷史學科跨越了時間的寬度,有眾多碎片化的知識點,對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近幾年,微課的出現受到了教師的重點關注,并且開始逐步將微課運用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微課的時間一般在5-10分鐘,甚至會更短,其中融入了有關歷史課程的多樣內容,教師運用便捷,學生學習更有重點。作為新時期下的初中歷史教師,應當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微課的應用方式,并將其運用在教學中,讓歷史教學課堂更多樣,更有效。
一、增添課堂趣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讓學生理解、記憶一些知識點,因而導致整體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學生容易走神,無心學習。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微課具備現代化色彩,使用十分便捷。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融入有趣的歷史故事,或是展現有關歷史的影片,通過圖片、音效、視頻、文字等結合的方式展現出來,營造生動的視聽課堂,從而讓學生對本課的歷史教學內容更有興趣,對有關知識點的記憶也更加深刻。
舉例來說,教學《三國鼎立》此部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的有關赤壁之戰的視頻微課呈現出來。影視片段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聲、畫、文的形式,讓歷史課堂“有聲有色”,充滿活力,調動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對于其中的歷史背景也會更加感興趣。通過微課,歷史課堂的趣味性明顯增強,而且學生能對本課要學習的知識點有提前了解,使學生能有一定的準備,一定的興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突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知識理解
在學生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重難點的大關,教師單一的語言解釋形式費時費力,而且也未必能獲得理想效果。微課的時間很短,所以,微課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少,一般是圍繞一個知識點來講解。因此,在設計微課的時候,初中教師應當首先明確本課教學中的重難點,然后整合相關資源,制作成微課,在教學重難點的時候播放出來,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和微課進行理解,同時,讓學生能認識到本課學習中的重點,能用正確的思維方式看待歷史。
舉例來說,教學《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此部分知識,在課下備課的時候,教師要明確本課的重難點是《人權宣言》的內容與意義、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以及對拿破侖的評價。然后,教師可以搜集有關拿破侖的生平事跡,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中呈現出來。在學生觀看后,教師可以就視頻內容與學生交流對于拿破侖的看法,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辯證愛看待歷史、分析歷史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如此,通過微課形式,學生不僅能對本課中的難點知識有深層次理解,而且利于學生提升歷史素養。
三、聯系鞏固知識,強化學生學習效率
初中歷史學科內容非常廣泛,而且銜接性非常強,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歷史的難點在于,無法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對于朝代更替連接的理解和記憶不深刻,這使學生“跳躍著”學習知識點,得不到有效學習。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微課形式構建歷史框架,將部分歷史主線串起來,帶領學生學習和分析。如此,當歷史脈絡清晰展現在眼前的時候,學生腦海中的歷史知識也能有效銜接起來,學生能更有效的鞏固歷史知識,學習效率能得到明顯增強。
舉例來說,教學《隋朝的統一與滅亡》此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將隋朝之間的朝代更替串起來,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學習中觀看。從夏商周到隋朝,通過一個個朝代的出現,學生記憶深處的知識點能被及時喚醒,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會更加扎實,學生腦海中的知識碎片也能串成一個整體。如此,通過歷史微課,大大改善了傳統教學中知識分散性的弊端,能使學生加深對中國古代歷史的了解,學生記憶中的歷史框架會更加完整,而且,在課下復習的時候,學生可以結合微課,達到更好的復習效率。
綜上所述,通過對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分析,不僅能讓歷史課堂更加豐富多樣,而且利于學生有效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初中教育形勢在不斷發展,初中生也在不斷成長,歷史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運用微課的技能,探索微課在歷史教學中更多的應用形式,合理整合歷史教學資源,不斷以微課完善歷史教學過程和效果,為學生打造有趣、有意義的歷史課堂,帶領學生深入歷史的世界,感受古今中外的歷史魅力。
參考文獻:
[1]平穎奇.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0(11):57+62.
[2]王海燕.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