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
摘要:輕聲是普通話教學中的一種常見語言現象,也是衡量普通話標準與否的重要標準。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該語言現象,能夠熟練地掌握輕聲規則,準確表達語義,對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主持人容易出錯的輕聲現象,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普通話語音教學方法。
關鍵詞:播音主持;輕聲現象;語音教學
引言
主持人良好的普通話水平是其是否具備專業能力的重要體現,主持人除了要熟練應用相應的專業文化知識外,還要擁有標準的發音,從而準確地表達相關文字信息。因此,學生普通話語音的培養問題必須受到相關院校的重視。輕音作為一種音變現象,能夠增強語言的韻律與美感,它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中,對主持人的語音面貌有著重大影響。普通話教學工作要本著發展學生技能的出發點,逐步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
1 輕聲現象現存的問題
1.1 缺乏輕聲意識
輕音是現代漢語中一種常見的語音現象,能夠幫助人們區分詞語的性質與意義。輕音的存在使得漢語表達呈現規范化的趨勢,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些特定的漢語表達中,常常需要將末尾的漢字加以輕聲化處理,這樣就會使詞語的發音變得短促而輕快,從而形成了輕音現象。對于一些學習者來說,其知識體系中的輕音意識觀念相對薄弱,在遇到需要進行輕聲處理的詞語時往往不能做出正確反映,對其發音方式也比較生疏,容易造成語言表達的生硬和失誤,給交流的進行帶來了一定的麻煩。
1.2 讀音存在不規范現象
口語表達具有音量輕重的差異是普通話的主要特點,為語言的表達注入了活力,使漢語語言更加豐富且充滿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一個講話動聽的人往往不是因為其語言質量的豐富,而是由于其表達具有輕重緩急,能夠給傾聽者帶來愉悅的聽覺享受。目前,許多人存在著輕音發音不規范的問題,很容易將音調的高低調換,重音位置放錯,從而造成表達上的失誤,給聽眾的理解帶來困難。
1.3 學生文化素養較低
學習者文化素質較低也是造成其發音失誤的主要原因之一,許多文化現象是輕音產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對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在涉及相應的語音現象時則難以產生相應的變音意識,造成表達的失誤。一名合格的主持人要具備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平時要多積累歷史及文化知識,陶冶自身情操。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必須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素質,增強自身文化知識底蘊,為播音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輕聲語音教學優化方案
2.1 培養學生的輕聲語音意識
中職學校相關專業要不斷滲透對學生輕聲語音意識的培養,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語音面貌的規范。許多學生不會讀輕聲除了缺乏相關系統知識的學習外,還由于其語音意識的缺乏。輕音語音意識的具備能使主持人在看到生疏的詞語時能迅速做出輕音發音的反應,改變普通的發音方式,進一步做出具有文化氣息的播報。語音意識的形成的過程也是學生播音專業素養提高的重要階段,有了語音意識的存在,主持人在進行播報時能夠對文字進行合理分析和解讀,能更加準確地反應出播報內容的感情色彩。
2.2 規范輕聲的讀音方式
在普通話語音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講授輕音的發音規則,對學的錯誤發音予以糾正。在輕音現象發生時往往會產生聲母和韻母的音變,弱化其前后的聲調與發音。輕音在發聲過程中,音高具有不確定性,其高度要取決于上一個音節的音高輕重,如前一個音節的聲調是較高的,輕音的發音是要相應降低的,其規律就是前低后高,前高后低。總之,普通話的教學應將輕聲的讀音規范作為一項重要的課程內容,對學生的發音進行長期的引導和規范,促進學生普通話基本功的養成。
2.3 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輕聲的錯讀情況時常發生于學生對表達事物不夠了解的情況。播音主持輕音的正確表達,有利于提高內容表達的真實性,傳達更準確的信息。反之,輕音的錯誤使用容易對信息傳遞產生干擾,使信息本身模糊不清,造成理解的歧義。因此,在主持人普通話訓練教學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加深其對世界文化的理解,避免產生由于文化知識缺失而造成的表達失誤情況。
結語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發展,播音主持行業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語言作為主持行業的重要依托,其內容與形式必須得到規范化地處理。普通話教學長期以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培養缺乏重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基礎知識的薄弱現象。播音員想要擁有扎實的主持功底,就必須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對輕音、多音字等現象進行認真學習,做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劉鑫.試論播音主持藝術在傳媒領域中的價值體現[J].環球首映,2019,(7):129.
[2]于佳卉,馬學謙.淺談表演元素在播音主持藝術中的研究與運用[J].赤子,2018,(28):69.
[3]張然.試論播音主持過程中情感表達的四個原則[J].媒體時代,2015,(5):103-104.
[4]張夢佳.論播音主持藝術中的表演技巧優化--以《今晚80后脫口秀》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6,(13):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