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璽
【摘 要】英語教學工作的一項關鍵任務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閱讀教學在初中整體教學中也備受關注,閱讀教學對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鑒于此,初中英語教師應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并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其未來學習發展做好保障。本文對目前英語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從開展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引展探評”教學方式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培養中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初中英語名著閱讀;“引展探評”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一、初中英語名著閱讀教學中引入“引展探評”的必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學思想也應與時俱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課堂需求,灌輸知識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傳統教學還存在弊端,即不能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新課改提出初中生應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特別是語言理解水平的提高,以及深入分析水平的增強。應該更顯著的促進學科內容的有機結合,大力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升整體閱讀水平。“引展探評”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授課的關鍵部分。
初中英語教學引入名著閱讀,是英語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環節。初中生對英語名著的理解水平可以提升其自身的整體素養,在進行考試檢驗時,也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在當前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對英語名著的理解掌握。為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名著閱讀,教師應合理應用“引展探評”的教學模式,落實課前預習、課上探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從而促使學生自身朝多方面發展。
二、英語名著閱讀中引入“引展探評”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課前引導,激發學生探知欲
為迎合新課改的要求,應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課前階段的合理鋪墊很好地契合了這一點,課前引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意識,使學生帶著問題加入到問題探究。因此,在課堂引導環節應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能找出問題。學會在不知道答案的前提之下,以探究的心態對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深度思考問題,同時在探究過程中也能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正,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從而優化其學習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合理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設置科學合理且有明確目的的教學目標,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鑒于此,英語教師在備課時,應著重考慮這一點,并能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接受能力等因素,設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這樣可以使學生基本了解學習內容,同時降低了課堂授課難度,例如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課前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根據教學程度引出相應的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了解課外閱讀內容的同學會根據問題進行思考,同時也能為不了解的學生進行講解,使其基本了解,促使教學能夠更好地進行。
(二)成果展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出意見,認可學生積極的觀點,并對學生錯誤的觀點及時糾正。其主要依據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通過自身的思考得出結論,使得學生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意識,顯著強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水平。初中生相對于小學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指導,使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并能夠將自身的看法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其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成果展示過程中,會涉及到提問環節,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應依據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合理提問。例如,在進行課外閱讀展示時,教師運用分層的方法,以學生間的差異作為依據,對英語基礎較為扎實的同學提出與閱讀中語法、句型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對水平一般的學生提出關于名著閱讀內容理解的問題,加深學生對名著內容的理解;可以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提出較為簡單的問題,以提高其基礎理解能力為教學目標。這樣多層次的進行提問,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使學生更愿意加入到成果展示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三)問題探究,烘托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方式,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采用引導、啟發的教學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探究,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問題分析水平,做到全面培養學生,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充分落實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針對名著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使學生在組內進行交流探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以將自身的觀點與其他學生的看法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最終結果,進而有利于學生團隊意識的形成,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并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觀點。進行課外閱讀問題探究有利于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來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進行名著內容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媒體技術,通過視頻、聲音等創設教學環境,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教學中。總的來說,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課堂需求,教師應引入合理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使其更愿意加入課堂學習,使課堂教學能夠有效進行。
(四)完善評價機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是進行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能夠為英語教學提供具有更多意義的參考,使學生更加確切地了解自身所具備的知識以及掌握學習方法的真實情況,使其能夠分析自身的學習規劃是否具有可行性,充分感知自身英語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強化獨立學習的底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不合理的地方做出及時改正,通過評價探討的方式,顯著促進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另外,教師也應對評價機制進行完善,不能只是以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判依據,也應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是否積極發言、課堂中的表現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最后,針對學生的整體評價,教師也應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課堂教學可以朝多方面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以順應時代的發展。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同時,英語教師也應完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吸引學生的目光,培養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銀艷.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與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8(47)
[2]田圣虎.名著閱讀教學課程創建的必要性[J].文學教育(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