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曉燕
【摘 要】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是當前培養學生的核心要務。其內涵就是培養學生對待事務的積極情感。積極心態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本文以物理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或模擬道德沖突,通過分析、研究和討論,提升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判斷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積極心態;積極行為;世界觀
英國詩人胡德說過:“即使到了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要像太陽一樣,總是面對著事物光明的一面” 。在學習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尤為重要。積極的情感能讓人精神煥發,激情澎湃。積極的處事狀態能夠讓人更容易接近成功、快樂和健康。對中學生而言,擁有什么樣的心態,通常就會鑄就什么樣的人生。將目光停留在消極之處,必然會變得自卑、沮喪,更有甚者會影響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樂觀積極的心態并不是面對失敗的時候變得麻木無感,而是為了具備從失敗的陰影里走出來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我調整心情,吸取教訓,再次奮起。
1.課下行為細節滲透積極情感教育
學生的積極心態源于教師。教師的為人處世、工作態度對學生的積極心態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和藹可親,會使學生感到溫馨。教師對工作充滿責任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敬佩之情。教師工作勤奮踏實、業績顯著,會使學生形成要成功必須吃苦的觀念。教師良好的心態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積極心態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身教是無言的教育,也是最能起作用的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就必須學會在日常教育中,用自己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去熏陶感染學生,以心育心,以積極培養積極。
學生品行的培養,應從細節處入手。例如,面對隨手丟垃圾的行為,大聲呵斥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更佳的方式是以身作責,主動拾撿垃圾。對衣帽不整的行為,由教師親自動手穿戴整齊。一些簡單的善意動作,能夠愉悅自己的身心。看似微小的行為,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2.課堂教學中滲透積極情感教育
2.1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的世界觀
愛國主義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對世代養育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謳歌國人在物理學上所取得的成就,激起學生的愛國真情。
以中學物理第三章《聲學》為例,當講解聲音的物理現象時,順帶講解北京天壇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通過歷史建筑對聲音美學的完美體現,使學生認識到古人的智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再如中學物理第四章《望遠鏡及宇宙探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介紹我國目前處于國際先進行列的火箭與衛星技術,使學生了解我國科技現狀,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如此,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奮發向上、想為祖國作貢獻的積極心態。
2.2用科學實例讓學生建立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世界觀
只有科學的東西才是最真實的、最正確的、最可靠的,也是最高尚的和最光榮的。青少年的科學觀就體現在敬重學業的過程中。在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有針對性的以迷信案例為基礎,將相信科學融入實驗教學中。以中學物理第五章《汽化和液化》中的“沸點”和第六章《密度》為知識點,將“大仙伸手下油鍋”的把戲作為迷信案例進行科學拆解--原來油鍋中只有上面一小層是油,下面大半是醋。因為醋的密度大而沸點低,所以表面上沸騰的油鍋實際上溫度只有四十度左右。是人類皮膚能承受的溫度。通過滲透,讓學生在情緒低迷時,不要把失敗原因歸結為命運的安排。
2.3在教學中培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的積極行為
脫離學生實際的教育缺乏成效。多元化社會中成長的學生,不可避免會有一些思想誤區。最常見的是趕時髦、自私自利等思想傾向。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滲透積極情感教育。
繼續以《聲音》的一課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提前一星期讓學生尋找身邊的聲音現象,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然后集體加以討論解決。學生發現了聲音有時清脆、有時沉悶;有時很響、有時很弱;有時讓人愉悅、有時讓人厭煩;讓學生切實意識到“一個有修養的現代人應時刻警惕自己會成為令人厭惡的噪聲來源”。繼而產生后續意識,下課期間不應該在走廊里喧嘩打鬧。
另以《光學》的一課時教學為例,教師提供了一些光學案例資料,例如香港的銀行大樓上的平面鏡、愛迪生救母的故事、近視眼和老花眼的知識。如此可以為學生確定認知目標。光是如何為人們生活服務的,人類又應該如何正確利用光去為自己服務,如何避免一些不正常的用光習慣等。同學們不僅要在探究和討論中學習知識,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應用簡單的光學知識為自己和他人尋求方便。逐漸獲得熱愛生活、樂于助人的好品質。以《電磁學》教學為例,可以補充介紹“倒霉的科拉頓”,講述科學家科拉頓比法拉第更早做電磁感應實驗,但與成功失之交臂,其原因之一是沒有同伴與他團結互助,充分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
2.4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物理實驗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最好的平臺。因此,實驗課上一定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的態度。要求學生認真地做實驗,對實驗結果決不能馬虎對待,一定要仔細觀察實驗現象,真實的記錄數據,并分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不能為了實驗結果而做實驗。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實驗前已知實驗結果,因此在實驗過程中總在期待那“精確”的實驗數據,這明顯偏離了實驗的本質意義。探究實驗實質上變成了驗證實驗。因此,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實事求是的可貴與重要,通過介紹科學家追求真理的事跡,潛移默化地教給嚴謹的科學態度。
3.結束語
教師必須將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注和科學知識、科學探究提高到同樣的重要程度,改變分數評價機制,幫助物理實驗失敗的學生查找原因,給予重做實驗的機會。讓學生明白說實話的重要性,體會到科學的嚴謹。物理課上培養學生“誠信”的品質,對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滲透積極情感的教育尤為重要。教學案例的選擇、對具體事件客觀公正的分析、對學生言行的正確評價等教育的滲透會讓學生的思想認識更深刻,對行動的落實會起到積極地作用。在滲透積極情感的過程中,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貼近學生的認知方式,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受,教育的實效性才能突顯出來。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懲惡揚善、知理守法、明辨是非的良好氛圍,才能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進入一個新境界,才能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薪火相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會有希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
(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托馬斯·胡德(著),胡艷評(譯).托馬斯·胡德詩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