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
【摘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是此次新課改提出的重要教學目標,也是今后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和努力的方向。語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重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的雙向把握,在教學中既傳播知識又培養情感,二者不可偏廢其一。小學時期是學生奠基語文大廈基石的黃金時期,在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大語文”教學的高度去把握語文教學的方向,既要考慮小學生的實際學情也要關心他們未來的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設計和制定教學方法,不斷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素養;養成策略;
引言
語文素養是在閱讀教學中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文學修養、語言表達和人文情懷等方面。它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累與基本技能。小學階段作為人一生發展最關鍵的一步,對其進行語文素養培養,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以及提升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并提高自我價值。
一、在閱讀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
閱讀的理想境界是讀者能夠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這就需要情感介質的促進和幫助。沒有感情的閱讀學生會變成讀書的機器。然而,語文的學習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更要實現情感的豐富和升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內在情感的激發,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情感去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努力與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具有很強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特征,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資源。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講解課文,而要運用情境創設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思維去解讀作者的生活體驗、情感思維,這樣才能與作者產生心靈的溝通,情感的共鳴,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通過聯系現實生活加強課堂管理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書本上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還要將課本和現實生活相融合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理論修養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要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身的綜合管理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氛圍和諧融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引導他們養成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知識與做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將課本內容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從而加強課堂管理。
三、進行問題驅動引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充分尊重和發揮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圍繞小學生真正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問題設計要符合語文教學內容和環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行探究,高效完成驅動性任務,充分展示主動學習的積極意義。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重視自主學習意識的構建,從而引導小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語文學科綜合素養,問題設計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實現思維品質和語文素養的共同提升。問題是語文探究教學的關鍵,有利于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和教師解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符合核心素養教學要求,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互動學習有利于培養創新思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把思維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引導,使得學生深入思考設置綜合素養。比如小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教學中,針對聰明的烏鴉叼石子喝水,要求學生思考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鼓勵學生進行互動探討得到普遍的共識;再比如在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中請同學們思考作者如何把桂林山“高”“奇”的特點描繪出來,把桂林水“清澈”“碧綠”特征表現出來的,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同時還要布置寫作訓練任務,使得學生鞏固課堂所得,培養寫作能力。
四、在作文教學中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
小孩子所處的世界是純真浪漫、五彩斑斕的,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將自己頭腦中想象的世界展示出來,從而讓他們更有創造性地去學習。作文是學生放飛想象力的天堂,他們可以把自己想象到的世界用語言去進行建造和描繪,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片棲息地。但是,要想實現這一點,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啟發和鼓勵,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的留白開展遣詞造句訓練,讓學生通過寫比喻句、擬人句和童話體作文等,來不斷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將思維的線拉得越來越長。
五、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營造良好活躍的氛圍。比如,課前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上課過程中播放一些與課程標準相聯系的話題來引起學生對主題概念和含義等話題的討論等。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學習語文學科知識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引導者,教師要用輕松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從而使自己對文本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主動思考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全面提升的基本理念。語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統籌協調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并細化成具體的教學方法真正落實到每節語文課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入手,積極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巧妙運用生活教學、情境教學、讀寫結合等多種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積極情感,幫助學生逐漸獲得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并把情感教育滲透其中,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內心情感能夠變得越來越豐富,最終實現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成功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福儉.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7):57-58.
[2]高文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J].新課程,2021(30):174.
[3]胡敏.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