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幽
【摘要】在雙優學校的建設背景下,德育教學不斷地被提及,更要求各科教育遵循立德樹人的基本方針。在中職學校汽修中開展德育就要求教師先樹立德育教學意識,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能夠根據中職生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的教學推進。同時,要注重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多個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德育工作。
【關鍵詞】立德樹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
1立德樹人的教育意義
1.1實現社會價值的內化
中國是一個高度講求道德的社會,以德治國、以德服人自古就是治國理政的重要策略。道德簡單來說就是社會規范的綜合,生活在社會中的成員都需要在道德準則下行動,通過學習將社會要求轉化為個體內在的要求,指導社會成員的思想以及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提供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又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因此要想更好地推動社會建設就必須將包含道德在內的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構建內容,全面實現社會價值的內化。1.2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立德樹人的教育意義還在于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能力,當前教育中存在一個較大的誤區就是學生要掌握很多的理論知識用于應付考試,這就導致很多課堂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填鴨式”教育,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理解不全面,無法將其應用到實踐中。立德樹人背景下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全面的道德知識,而且需要用知識素養指導自身的實踐活動。德育還有利于糾正和減少學生在生活以及學習中不道德的行為,培養更全面的高品質人才。
1.3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
立德樹人就是用道德、品德使個人能夠自立于社會。當前社會發展對德有更高的要求,道德素養決定著個人基本的格局,道德素養高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要建設者,通過教育讓他們掌握知識,并且可以在創新、探索等能力的發揮中發現新的知識內容,促進社會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如果個人沒有良好的品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養,就容易受到不良誘惑,為了一己私利做出危害社會以及他人發展的事情。因此必須將立德樹人融入基礎教育中,完善學生的個人素養,提升他們在社會規范中為人處世的能力。
2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2.1內容單調,手段單一
很多中職學校在培養方案上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久而久之中職的德育教育目標只是停留在意識形態上,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為人處世方面,對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沒有給予及時、正確的指導,所以很多中職的德育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并沒有充分實現。
2.2忽視學生的內在需求
有些學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知識的灌輸來實現的,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求,不是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反思等方法使學生主動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很多學生在德育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不能有效吸收和內化的現象。灌輸式的德育教育不僅會使學生產生反感,而且還不利于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忽視了知情意行的統一。
3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德育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
3.1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
在中職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對此教師應當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強化自身對德育的認識和理解。首先,學校可以定期舉行德育教學與培訓,強化汽修教師的德育知識。然后,小組探討德育與汽修之間的聯系,要求專業的汽修專家和德育教學專家進行相關教學經驗的分享,并幫助汽修教師梳理汽修教學中涉及的德育知識點,建立好汽修與德育的知識框架。最后,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德育教學課程中,多角度地理解德育,并清楚德育的教學方式,然后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點思考汽修教學與德育教學的融合教學方式。
3.2深挖教材與德育的聯系
教材是中職教學的根本,要想做好德育教學與中職汽修的融合,教師就要從教材出發,探究教材中涉及的德育部分,從專業汽修知識點進行德育的延伸。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的德育融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汽修的深層理解,并能夠感受到汽修的魅力,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內涵。可以說將德育教學與教材有效結合能夠促進德育在汽修中的開展,并推動立德樹人課堂的建立。
3.3樹立德育榜樣
中職教育雖然是面向就業的教育,但其學生的年齡段也就相當于高中生的年齡。對此,樹立榜樣能夠有效地推動汽修德育教學的開展。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在汽修教學中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通過自己良好的職業素養來影響學生,做好學生的表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樹立好榜樣,引導學生相互學習,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能夠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出有愛的班集體。
3.4重視家庭德育
家長要認識到德育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在家里與孩子友好相處,以引導為主,要了解問題發展的全過程,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呵責孩子。關注孩子的感受,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壓力等,在與孩子溝通時行為不當,以至于孩子的內心更加封閉,長此以往發生任何事情也不會主動告訴家長,更不利于家庭德育的開展。
3.5 心理疏導,促進學生發展
想要高效實現德育工作,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以個性心理活動為前提和基礎,因此,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學生的道德修養就無法提高。在中職階段,教師應重視德育與心育的結合,通過定期心理健康疏導,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從而為學生接受德育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需求,在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全面地關注自我發展的同時,來更好地關注社會的發展需求,從而實現德育的最終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中職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堅持的教育過程。德育并不是一場考試,交卷過后馬上就能得出成績,班主任要基于學生反饋與表現,對德育模式不斷做出調整,才能滿足學生的德育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恒澤.立德樹人貫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10)
[2]陳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幻畫報,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