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敏
【摘要】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綜合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本文以計算機軟件專業課程《Web 交互程序設計》為例,深度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將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專業課程的方法,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文化育人、精神育人,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使知識講授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關鍵詞】高職教育;計算機專業課;課程思政
黨中央和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視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的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強調要把課程思政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發揮好每一門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確保立德樹人任務落實、落地。高職中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應圍繞知識技能與思想道德相結合的培養目標,優化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設計,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
一、目前高職計算機專業的現狀
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大綱的設計中,部分高職院校只明確知識和能力目標,缺少德育目標的要求,如此就難以通過專業課程達到育人的效果。《Web 交互程序設計》課程在設置課程目標時,旨在讓學生掌握網頁 HTML 標簽的特點、網頁標簽種類,CSS 布局方法,并具備網頁設計、分析、合作溝通及開拓創新的能力,而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軟件工匠精神等職業道德素養沒提出具體的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種敬業精神、認真精神,是軟件開發行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更是不斷吸收最前沿技術,創造出新成果的不竭動力。因此,專業課程教學應圍繞知識技能與思想道德相結合的培養目標,優化教學大綱,完善教學設計,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
目前思政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傳統,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活動主要還是專門的思政教師講授思政課程,通過這種傳統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活動,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性,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由于課程的專業性、針對性較強,《Web 交互程序設計》 課程也很少與思政內容相聯系,教學中往往以知識講授為核心,更強調學生的網頁交互程序專業技能,容易忽視專業課程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作用,很難做到將思政內容融入教學案例中,單純的理論和技能教學學生的接受難度較大,也無法使學生在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價值觀念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
(二)、傳統課程思政建設缺少創新性的方法
與其它專業相比,計算機專業具有先天性網絡思政育人的優勢,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應結合互聯網技術的特點,發揮互聯網信息的高效性、便捷性、互動性優勢,合理設計課程教學方案,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但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教師并未充分利用這些優勢,一些基于互聯網的新型思政教學方法,如多媒體導入教學、計算機情境創設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教學等方法在計算機課程上很少應用,這就導致思政教育的氛圍不夠融洽,不能帶有情感的激發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進而無法實現道德規范約束和價值觀念樹立的目標。
(三)、傳統課程思政評價方式單一
以往思政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主要是以課堂考勤、作業完成、開卷考試為主,考核評價與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學生未來職業脫節,忽視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有效考核評價。目前計算機課程思政評價方式還比較單一,仍以專業技能為主、思想道德和價值觀為輔,不利于全面、真實地考察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容易導致學生片面的認為只要按時上課、完成作業、考試通過就可以了,在思想認識上不夠重視思政知識的學習,對課程思政的內涵意義了解不深刻,很難真正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程的思政內容。
二、挖掘計算機專業中的思政元素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產品的不斷普及、升級換代,可以說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計算機技術息息相關。在這個社會經濟大環境下,各大行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漲,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前景被十分看好,幾乎各個高職院校都開設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專業也是近些年十分熱門的報考專業。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一直也是各高職院校育人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如何發揮計算機專業課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師充分挖掘出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間的內在聯系,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知識的來源與背景
了解知識的來源與背景,探索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聯,挖掘知識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和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用全面、發展、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以《Web 交互程序設計》為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交互 / 動畫元素(例如鼠標懸停狀態,音頻或視頻媒體,滾動交互等等)添加到其網站設計中。這樣一方面可使網站本身更加絢麗有趣,吸引更多訪問者;同時也能激勵訪問者更多的關注和閱讀其網站內容,這也是《Web 交互程序設計》已成為設計潮流的原因和背景。通過講述此背景,向學生傳達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對產品品質的追求,更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最新產品,使學生逐步形成敏銳的觀察、分析本領和創新意識。
(二)、教學目標
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的講授就可輕易掌握,需學習者在一定的場景下,借助一定的學習資料和工具,通過教師的幫助和與學習伙伴的討論、交流、合作對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根據獲得的反饋信息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從而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Web 交互程序設計》的實際教學過程,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構建一定的場景,如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每個成員分別擔任不同的企業崗位角色,模擬真實項目開發情景,組內合作、探討遇到的問題時如何解決。幫助學習者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使用、吸收新知識,發揚集體團結合作的品質,提高學習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講述知識、技能的發展史和應用情況,挖掘其中不懼困難、敢闖敢試的人文精神和崇高品質,培養學生面對困難險阻時要具有堅毅、果敢的精神。以《Web 交互程序設計》 為例,網頁和網站成為基于互聯網應用上的基本架構,Web 的開發需求與日俱增。通過課程的學習及實踐,學生發現了角色的轉變,從 Web 世界的瀏覽者、使用者成長為 Web 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在 Web 學習路上,進入一方既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不斷克服重重困難,探知陌生而誘人的架構及原理,感受創造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養成不怕吃苦的精神,牢牢樹立創新意識,放開手腳大膽嘗試,突破思維定式敢闖敢試。
(四)、課程與社會熱點相關聯
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信息、計算、決策等內容都能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可說互聯網推動著人類文明邁向新的巔峰。借助與知識點相關的社會熱點話題,設計課程導入方式和教學案例,引發關注、思考和討論,有助于學生養成關心國家時事政治的習慣,提高辨析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Web 交互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結合當前疫情防控這個社會熱點問題,引出“事件”這一知識點,導入課程主要內容,使學生們對知識點有生動、形象的認識。通過設計愛國“戰疫”主題打字軟件方案任務,調動學生學習課程的熱情,更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用工匠精神撐起強國之夢、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
三、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計算機專業課程具有系統性、實踐性等特點,《Web 交互程序設計》 就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在計算機技術領域中有廣泛的應用。根據課程的特點,可通過以下方式有效融合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改革,發揮專業課的育人功能 ,營造良好的思政 課程學習氛圍。
(一)、融入思政元素,提升教學質量
專業課程教師在編寫教學大綱、設計教案和制作課件時,將社會熱點事件靈活嵌入,就能更有效地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在課堂教學過程利用多媒體技術強大的信息量、生動的直觀感受、清晰的影像及可動畫性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又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計算機從業者的自豪感 。例如,在學習“網頁特效制作”內容時,依據教學內容結合守望相助的抗疫熱點,設計“點亮武漢”項目案例。從學生反饋來看,思政內容與教學內容契合度越高,學生越容易接受,教學效果也更好。
(二)、創新教學方法,拓寬思政內容融入渠道
《Web 交互程序設計》采用項目化教學,在課程實施的各個部分如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練習,可以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到項目化任務,游戲化的技能練習中。通過創新方式、方法拓寬思政元素融入的渠道,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優化課程評價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從課程思政培養目標看,在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上,摒棄之前的“唯成績論”思想,從多方面對學生實施評價,考查學生在《Web 交互程序設計》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加大對學生在工作能力、團隊合作、創新意識、敬業精神等非技能方面的考核比重,讓學生注重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也注重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等優良品質的養成。
結語: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計算機專業中的課程思政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發揮計算機專業優勢,由點到面,由表及里,巧妙滲透,全方位促進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揚帆.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05):79-81+86.
[2]郎振紅.高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9(02):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