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琦 王的
【摘要】時代在推進,教育也隨之不斷更迭發展。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給教育提出了面向未來的重要課題。在互聯網推進教育體系重構的進程中,英語教育也應及時創新調整轉向來順應發展,筆者主要從分析未來教育形勢及提出英語教育創新轉向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我校英語教育轉向發展提出新思路。
[Abstract] The times are advancing and education is developing.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practice puts forward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in internet,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changed in time to conform to the development. The author mainly expounds the situ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to the concrete content,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our school.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英語教育 轉向突破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English education turning to breakthrough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科技創新模糊了現在與未來的界限,我們一只腳踩在現在,另一只腳已經跨進未來。短短數年,人類走過IT(信息)時代,跨越DT(數據)時代,現今已立足于AI(人工智能)時代。時代在推進,教育也隨之不斷更迭發展。從計算機輔助教學,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再到信息技術輔助學習,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也給教育提出了面向未來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重構教育體系,未來教育展現新形態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在GES2019未來教育大會的演講中指出,構建開放互動的信息網絡,是這個時代教育的本質。互聯網給予了教育更多的聯通性,未來教育一改往日線性、單一的模式,轉而進入了一個高度開放的、與社會高度融合的教育體系。
未來的教育是以聯通為核心,構建新的教育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它并不是簡單地把學校優質資源、教師授課視頻上傳網絡而已,那僅僅是傳統實踐的網絡化,絕非用互聯網重構教育的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互聯網作為人類生活工作、教育教學的第三個空間,應當與物理空間、社會關系空間一同重構教育的組織體系,而新的組織體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聯通。校內與校外的聯通,面授與遠程的聯通,通過這種聯通,學校向社會、家長、學生提供其所需的教育服務。由此,整個教育的服務模式,由供給驅動的教育服務,改為消費驅動的教育服務,這正是未來教育的新特征新方向。
二、信息化時代英語教育創新轉向形式
課程的本質是激發人才,教育的本質是減輕人的負擔。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過于注重標準化,而缺乏對學生個體需求和差異化的探索。在信息時代,英語教育創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模式,使教育從“以教為主體”轉向“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學不再局限于教師,學習也不再局限于書本。通過信息化,可以實現學習內容的定制、學習手段的多樣化、學習時間的自由化和學習評價的一體化。
(一)英語教材的創新轉向
教材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載體。因此,學校必須重視英語教材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創新改革。時代只在瞬間改變。傳統的教材往往是一次定稿,使用多年。新時代新興的新知識沒有時間轉化為書籍和學校。教育如何“與時俱進”?從學生為中心,高校應調查和分析學生英語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參考一線教師實際教學經驗的反饋,結合國內外學科前沿信息,不斷修改和整合現有教材,并依托大學生在線學習中心、大學生英語系列教材網絡、在線自學app網絡視聽資料和數字化教學資源數據庫,包括教材中的部分視頻、音頻等資料,提高時效性,大學生英語教材的創新與豐富。
除了教材外,教輔類產品也是信息化時代為教育教學提供的便利之一。當下時興的各類英語學習軟件如:百詞斬、有道詞典、Tutor ABC、英語流利說等,此類軟件改變了教育教學只能依托于紙質材料的局限性,不僅可以為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任務,還會實時記錄學生學習情況并對學習任務進行調整。此外,當前許多學校還積極開發了適應本校發展的各種學習軟件及平臺,比如云班課、學習通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平臺接收老師布置的任務、查看老師提供的教學資源等,還可以與老師進行討論答疑等線上互動。這些教輔產品或平臺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眾多局限性問題,極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理念的創新轉向
教學理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度與觀念。在教育革新的背景之下,教師教育理念的創新轉變對進一步指導教學活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體性理念。“教學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其實早有提出,但在傳統教學中時常被“講座式”、“填鴨式”代替,使得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始終不高。眾所周知,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與探索的過程,如若缺少了這種互動, 便失去了主動學習、創造學習的機會, 自然也無法實現教學。信息化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使用多種軟件、平臺與學生互動,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課堂教學一改傳統模式下的嚴肅氛圍,消除了部分學生對課堂的抵觸,大幅提高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趣味性。
個性化理念。傳統教學由于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兼顧到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也無法滿足所有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信息化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軟件大數據分析,觀測到每位同學的學習情況及存在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開放性理念。不乏有一些教師教案、課件十年如一日,或許在傳統教學中還能蒙混度日,但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必須具有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學資源全球共享,各類內容隨手可得,教師必須要不斷更新自身教藝,提高自我信息化技術水平, 并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以確保教授知識的時效性、準確性。
(三)教學模式的創新轉向
多年來,“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一直是每個英語教師研究的課題熱點,小組活動、課堂表演等各種活動層出不窮卻也始終收效甚微。信息化教學的普及恰好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以下列舉兩種教學模式結合信息化教學的創新使用,爭取為突破英語教學瓶頸提供新思路。
參與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主要實行的是依賴式教學,即“一種目標,一種結果”。而要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必須變依賴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的主要特征是“多維性”,即“多種目標,多種結果”。教師應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利用教學軟件或平臺開啟頭腦風暴、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生長點,采取體驗、獨立探究等方式,逐步進行知識構建。教師鼓勵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創設問題、解決問題,并探究課程重點,從而使學習過程成為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認知和身心的和諧發展,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目標。
互助式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與參與式有相同之處,都是旨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但更突出學生合作和幫帶作用。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同時要對自學中的學習方法做好必要、及時的指導。在學生進行互助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小組中后進學生提出問題的主動性以及優等生樂于助人的積極性,力爭保持小組間成員的平衡以增強小組之間競爭的公平性及積極性。合作探究完成后向全班進行展示,教師選取最優小組制成微課,作為學生互助學習案例分享,同時收錄進教師日后教學的資源庫中。在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同時,也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有責任與溫度,更要時刻保持對新知識新規律的敏銳度;我們不僅要為學生搭建知識橋梁,更要為他們構建信息網絡。讓學生與有價值的信息源建立有機的溝通,以提高教學的廣度與效度,同時探索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教育組織體系和服務模式,這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又一使命。
【參考文獻】
李建偉.“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1+1模式探究.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4)
李娟.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教育的轉向突破.陜西教育 (高教) 2019,(06)
李琴,王宏勛,李佳,胡申才.信息化時代高等教育的現狀及教師重塑策略.武漢輕工大學學報 2019,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