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萍
【摘要】本文從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過程出發,探討思維導圖構建的一般過程。分析思維導圖在不同文章體裁中的應用,分別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四種體裁出發,舉例說明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構建文章思維導圖,促進小學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發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文章體裁;英語閱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學生閱讀的材料廣泛多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記憶的單詞、句型和語法會隨著年級升高而增多,閱讀材料的難度也逐漸提高。教師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帶動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是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利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是很好的選擇。思維導圖,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導圖,它的創始人是英國的東尼·博贊(Tony Buzan)。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的同時又很高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腦科學研究表明,大經是由中心向外發散的神經元,運用思維導圖,使人的思維方式更貼近大腦自身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運用各樣構圖技巧,如樹狀圖、氣泡圖、流程圖、魚骨圖等,結合圖畫、文字、顏色等,對大腦輸入的信息或想法進行歸整和記錄,這些要記錄的信息有些互隸屬,有些相互聯系,有些相包容。根據信息的不同屬性和關系,繪制出的思維導圖可以是點狀發散的,可以是交錯融合的,目的是盡可能地簡單明晰地記錄文章的要點和關鍵信息,以及它們的關系,理清文章的主意。
對小學生而言,構建思維導圖的難度比理解思維導圖要高很多,需要教師的明確指引。文章的體裁可分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應用文。每種文章的體裁有其各自的特征,抓住體裁特征,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著目的去捕捉文章的相關要素,能在通篇閱讀時抓住文章的關鍵信息,如同幫助學生搭建了向上攀登的支架,通過文章的體裁特征構建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在相應的框架下構建思維導圖,便于理解文意?,F就各種體裁的特征構建思維導圖提出一些建議。
一、記敘文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就可以按其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不同的表達方式進行要素的整理和歸類。記敘文在小學英語閱讀材料中較為常見。記敘文有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因此記敘文的思維導圖可按事件的發展過程、空間轉換、內容變化、人物、場景變化、感情變化來做分支,清晰地整理記錄信息,使多樣的、復雜的信息一目了然,便于閱讀理解。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下同)六年級下冊Unit2 “Waiting for another hare”,這篇短文講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是敘述性明顯,時間和地點的轉換比較清晰,思維導圖構建應按事件的發展過程,即時間的推移或地點的轉換來作為主心骨,以人物的行為和行為結果作為分支來進行構建,可以設計為:
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當中,指引學生是帶著尋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目的進行閱讀,因此,學生會在文章中提取相應的關鍵的信息,對于非重點信息會略讀而過,如文中句子“Suddenly a hare ran very fast and crashed into a tree.”學生捕捉關鍵詞“a hare”“crashed into”“a tree”,過濾非關鍵詞“Suddenly”“ran very fast”“and”,使文章簡化了很多。同樣的方法捕捉另一人物——農夫的行為,并在構建思維導圖時使兩者的行為構成平衡和交錯,這樣就使思維導圖對兩人物的呈現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又如六年級下冊Unit6“Early years of Deng Jiaxian”,這篇文章講的是鄧稼先的出生和早年的學習、工作情況,屬人物傳記,時間順序比較清晰,而且大多都是從人物的小時候開始敘述,思維導圖可抓住時間點進行遞進式構建。如下圖:
二、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系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征、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因此,思維導圖的構建要抓住文中事物的性質、特點、異同等要素進行構建。
如六年級上冊Unit12“Other festivals in China”,此文主要講述端午節和中秋節的人民風俗,闡述了人們的節日活動和應節食品等。思維導圖的構建可抓住節日的含義和特點進行歸類。另根據學生對該節日的了解,學生在作圖時便可進行預測,如節日期間,人們會吃一些應節的食物,或舉行節日活動,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劃龍舟,帶著這些預測,學生更容易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思維導圖的構建可如下圖:
三、應用文
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在處理公私事務時經常使用的實用性文體,是保證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運轉的重要工具,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文體。在構建思維導圖時要抓住該文章所述的人物或事件為中心,以其相關的信息:Who、When、Where、What、How、Why等建立分支。
如教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6“See you at the party”,此文是一封Xiao Ling寫給Janet,邀請她參加Ann的生日會的邀請函,文章字數不多,但信息量不少,可以生日會為中心,以相關的信息為分支,如時間、地點、人物等。如下圖:
又如六年級上Unit4“I like the city very much”,文章是一封Li Wei寫給Lily的信,在信中寫的是Li Wei在城市度過的假期,描述了城市里的生活,并與鄉村的生活作對比,他更喜歡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此文章雖然是寫信,但信的內容偏向于記敘文,場景空間描寫變換明顯,可以不同地點作為分支。如下圖:
四、議論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剖析事理,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舉例子等方法,來確定某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具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因此,思維導圖的構建要以論點為中心,論據為分支。
如六年級下冊Unit4“We can save the animals”,此文主要講述動物面臨的危機,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舉例子等方法來講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如何保護動物。在構建思維導圖時,可以文章的主張為中心,以論據為分支,如下圖:
此思維導圖正是運用了議論文所有的“觀點明確”的特點,在學生閱讀時,教師可指引他們抓住文章中的觀點,如“cut down the forests”導致“animals disappear for ever”“plant trees”可以“save the animals.”等觀點作為思維導圖相應的分支,讓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有意篩選關鍵的信息,把作者在文中寫到的“好”與“不好”的觀點,相對而列,讓文章內容清楚易懂。
如六年級上冊Unit 6“The secret to good health”,此文通過舉例子,列數字等方式,從4方面論述如何讓我們保持健康的體魄。文章論點清晰,思維導圖可直按把主題作為中心,論點作為分支,如下圖:
在此文中,如果學生不在文章體裁特征的框架下構建思維導圖,便不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分支。因為文章的開頭兩行約40個單詞均未提及有關“stay healthy”的具體做法。如果學生運用了議論文的“觀點明確”的特點,帶著目的尋找帶有作者觀點的關鍵詞,學生便會快速略讀文章開頭非關鍵的語句,快速整理出作者的觀點,以作為思維導圖的分支。
如果不運用文章體裁的特性構建思維導圖,很可能會讓學生在構建思維導圖時沒有目的的篩選關鍵信息,因此會出現很多絆腳石,走很多彎路,因為學生沒有目的在閱讀,在閱讀上花的時間與獲取的信息不成正比,因此,閱讀效果會非常不理想。在文章體裁特征的框架下構建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通過文章的體裁特征,先行提取文章的關鍵信息,理解文章中心內容,在此基礎上按閱讀的需求,如精讀、泛讀等,再次提取次要信息構建細小的分支,讓學生簡單、快速、清晰地構建思維導圖,并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責任編輯:洪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