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隆
摘要:教師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指引者和領路人,也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管理活動中,注重溫馨活躍課堂氛圍的營造,跟學生進行良性互動。本文立足于初中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教學管理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
引言: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旨在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實現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初中是學生接收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要體現人文關懷,才能增加管理的實效,讓學生信服于教師,從而有利于教師的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初中教學管理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拋棄傳統教學觀念,課堂引入新理念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初中校園里得到深入推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中教師應認清現實,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扎實教學功底,拋棄傳統教學觀念,讓“填鴨式”教學徹底走出初中課堂,把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給初中生帶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在過去,初中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發號施令,不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即使學生有新的解題思路或者學習方法也得不到展示,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課堂學習感到厭煩,抑制了初中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提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初中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老舊思想,樹立現代教學管理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做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一定教學情境的創設,調動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初中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提高初中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活中,教師要走進初中生中間,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特別是要加強對初中生思想動態的關注,用愛心、耐心和細心理解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差異化
初中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普及教育和發展教育,不是選拔教育和淘汰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倡教育公平,因而,初中教育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切實關懷每一個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有所收獲、有所發展。然而,現實情況卻并不是這樣的,由于初中教育是普及性教育,每個班的學生也是隨機分配,使得班級內學生水平差異性較大,很多學生跟不上教師的講課進度,還有些班級存在擾亂課堂秩序的現象,學生素質差異也較大,導致有些教師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產生偏愛,在課堂教學中只關注這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忽視了那些成績差、調皮搗蛋的學生。這種做法有損教育公平,違背了面向全體的要求,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決摒棄這種思想和行為,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的確定一定要符合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當課程教學和學生接受能力發生沖突時,課程教學要服從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初中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分層教學模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三、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現代化教學
素質教育的推行由來已久,給初中的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促進了初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長期以來,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思想一直都在束縛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很多初中教師在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輕學生學法和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教學的“主角”,學生是課堂的“配角”,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與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背道而馳。所以,為了提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優化初中教學管理,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初中教學應當回歸“教育本位”,尊重和關愛學生,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啟迪學生智慧,塑造學生純凈的心靈,而不是讓學生淪為考試的機器。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課堂煥發出青春的活力。為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初中教師需要擺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實施現代化教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教學設備,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帶給學生更多的新鮮體驗,為學生的學習注入動力。
四、學校制訂減負責任制,提高教師動力
學校的部門作為中學減負工作的主要執行者,學校需要制訂減負相關的責任機制,推行減負工作,提升教學質量。
(1)學校為減負的工作提供良好的環境。在早期,學校對于減負中的政策只是進行解讀,并沒有分析其中的內涵,不能把握實質性的問題。因此,學校需要創新減負工作的方式,讓教師能夠準確地理解減負中的內涵精神,學校可以通過講座的開設等,通過家長、教師、學生的共同參與過程,交流看法。
(2)學校優化管理。對上課中的內容、課程的難度選擇、教師作業的布置、教學類型的選擇等,都可以進行管理,有意識地提高對教師的要求。學校可以鼓勵教師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減少機械化的書寫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將減負工作與教師的薪資之間關聯在一起,從教師上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情況、作業量的情況等進行明確的分配,確保獎懲一致性,提高教師減負提質的積極性。
結論:
總之,要想優化初中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監管,指導學習方法,讓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帶領學生共同參與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李仰志.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J].成才之路,2016(25):32.
[2]王東林.淺談當前農村初中教育質量不均衡的現狀、成因及發展思路[J].中國教師,2008(S1):456-457.
[3]黃耀學.提高初中教學質量要做到“四個前移”[J].基礎教育參考,2007(01):17-18.